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高儿茶酚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年6月至2003年5月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3例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12例(48%),持续性高血压11例(44%),血压正常2例(8%).尿VMA检查阳性率94%(24/25).B超、CT、MRI阳性率分别为88%(22/25)、90%(20/22)、83%(5/6).结果全部行手术治疗.随访20例,血压正常无需药物控制17例(85%),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和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仍需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结论尿VMA和B超、CT、MRI在定性及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强调术前准备可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儿茶酚胺症 尿VMA B超检查 CT检查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增生症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比卡鲁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多西紫杉醇加泼尼松化疗治疗26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26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25例有效,有效率为96.15%。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可耐受。结论比卡鲁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多西紫杉醇加泼尼松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轻,可作为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比卡鲁胺 多西紫杉醇
  • 简介:目的探讨儿茶酚替代法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1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未行扩容准备,而于手术中及手术后应用儿茶酚替代法治疗。结果本组15例,术中平均输液2950mL,输血或浓缩红细胞约400mL。术后禁食期间输液2500—3500mL,进食后输液500—1500mL。术后9例血压恢复正常,5例继续服用降压药血压可维持正常,1例服药后血压仍有波动。结论对于术前来不及行扩容准备的高危嗜铬细胞瘤患者,于围手术期应用儿茶酚替代法,一方面可抓住抢救时间,赢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术前、术中及术后因大量输液而造成的心、肺及血管系统的并发症,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替代法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99^Tcm-二乙三五乙酸(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acid,DTPA)肾动态显像在评价痛风患者肾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7例原发性痛风患者在我院行”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显像,获得肾血流灌注和肾动态系列图像,以Gates法测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应用感兴趣区技术得到肾脏的时间一放射性曲线DTPA肾图并计算20rain清除率(clearancerateof20minutes,C20)等定量指标。将肾动态显像测得的GFR与同期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ricacid,UA)等血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合肾动态显像图像及其他影像资料对分肾GFR和DTPA肾图进行分析,评估痛风患者的分肾功能和肾脏的排泄情况。结果痛风性肾损害在GFR轻度下降时BUN、SCr仍可保持正常水平。GFR低至60ml/min以下才有BUN、SCr明显升高。GFR变化早于BUN、SCr。在排除了尿路引流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之后,19.7%的患者表现为单肾GFR下降,22.3%GFR正常的肾脏出现了C20减低。UA水平则未随肾功能的恶化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肾动态显像测定的GFR等定量指标较血生化更为灵敏,并能评估分肾功能,是评价痛风患者肾功能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肾动态显像 二乙三胺五乙酸 肾小球滤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