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轻骑兵”,在临床上的应用是轻便、快速而有效。而针灸学则有如“战斗机”,其构造复杂而精巧,在空中作闪电式的飞行,驾驶员务必有丰富的飞行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才能安全而有效地负起战斗责任。同样的,针灸学这一门知识,博大精深,搞针灸者必须专心不移的钻研,穷一生而手不离针方能有所成。而且,针灸学富有“生命力”,它在发展中总是日新月异,不断有所创新,在临床上不断发现可以治疗各种新旧病种,其中治疗中医男科更是妙绝!

  • 标签: 临床经验 针灸疗法 中医男科 用穴 针灸学 战斗机
  • 简介:为评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HD)的患者中口服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Seibel等人设计了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JAmSocNephrol,2002,13(11):2770-2775]。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西地那非 安全性 口服 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循证医学的概念是1992年加拿大的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由于其科学性很强。因而迅速在世界医学界推广。循证医学的核心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分析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如果这种观点检查现在医院的临床工作,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关键是体制问题。

  • 标签: 循证医学 前列腺病 医学思想 门诊 世界医学 研究证据
  • 简介:在男性不育的治疗中是否使用睾酮是一个重要问题。2013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在其最新版的男性不育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睾酮替代治疗是男性不育治疗的严格禁忌证”,这个论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尽管目前还缺乏设计良好的临床对照研究来提供足够证据支持男性不育症的药物治疗,用来证明这些药物的有效性的研究机会不能被剥夺,药物治疗的研究应该被鼓励和加强(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无论从基本的医学原则、医学发展、医学专业知识方面,以及人文医学角度,包括睾酮在内的药物治疗都应该作为一线的治疗方法或基础治疗。因此,我认为EAU指南中于注男性不育治疗严格禁忌使用睾酮的论断考虑有欠周全,使用睾酮治疗男性不育的主要理由在本文中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药物治疗 睾酮 泌尿外科 临床试验
  • 简介:1975年,降钙素原首先在动物体内被发现[1],Assioct等[2]在1993年首先报道了降钙素原在诊断细菌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中有着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现阶段,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最新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成年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约1.2亿([3])。

  • 标签: 降钙素原 慢性肾脏疾病 全身炎症反应 代谢性疾病 细菌感染 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血钾紊乱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简称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时甚至危及生命。MH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病率约为10%,高钾血症相关死亡率大约为每年3.1/1000,约1/4患者因高钾血症需要紧急救治。而MHD患者也常并发低钾血症,但却很少得到关注。低钾M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期影响也少见报道。研究发现钾缺乏对高血压发病及相关死亡有重要影响。还有研究发现钾的摄取量与患者收缩期及舒张期血压都呈负相关,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钾水平 临床分析 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舒张期血压
  • 简介: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中非常常见,由于其不能治愈,经常出现浮肿、高血压、贫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常常导致患者丧失希望。希望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是重塑信心的重要源泉,它能够指导人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压力。近年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患者希望水平正相关,照顾者的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提示主要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的表现与患者希望水平可能有密切关系。照顾者反应是评价照顾者照顾过程中表现的较好指标,它对患者希望水平影响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照顾者反应和希望水平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中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社会支持 高血压肾损害 维度得分 内容效度 付款方式
  • 简介:无精子症、隐匿精子症和死精子症能使自然怀孕率显著下降或不育,但这些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还可以选择ICSI治疗成为生物学父亲。本研究分析了这些精子经ICSI治疗后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对照组为同一治疗周期使用供精精子IVF治疗。取卵当天,当两次取精所获的全部精子或手术获取的睾丸精子总数少于卵子数时,剩下的卵子使用供精精子IVF治疗。72对夫妇(73周期)共获取1117个成熟卵子,512个卵子用于夫精ICSI,另外605个用于供精IVF;与对照组相比,夫精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隐匿精子症组和死精子症组的受精率都显著下降,分别为65.4%vs.83.2%(P〈0.001)、68.8%vs.75.5%(P〈0.05)、65.0%vs.85.2%(P〈0.05);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的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降低(96.4%vs.99.4%,P〈0.05),但优质胚胎率则无显著差异;隐匿精子症组和死精子症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尽管严重男性不育症所获精子经ICSI治疗后会显著降低受精能力,但已受精的胚胎发育潜能与对照组相比影响并不显著,临床结局令人满意。

  • 标签: 无精子症 隐匿精子症 胚胎发育 受精 不育症 死精于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3例HSPN、21例HSP患儿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和尿液MIF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24h尿蛋白(TUP)、尿红细胞的关系。其中11例HSPN患儿进行肾穿刺活检术获得肾组织标本,比较不同病理程度血、尿MIF水平的变化。结果:HSPN组尿液MIF水平显著高于HSP组及对照组(P〈0.05,P〈0.01);3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中尿MIF水平随蛋白尿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TUP≥1.0g组显著高于0.15g≤TUP〈1.0g组和TUP≤0.15g组(P均〈0.01);3组之间血M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血尿组尿液MIF水平高于镜下血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病理Ⅲ~Ⅳ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I~Ⅱ级组及对照组(P〈0.05,P〈0.01),病理I~Ⅱ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Ⅲ~Ⅳ级组的血MI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I~Ⅱ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表达上调可能是HSPN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尿MIF水平反映肾病理损伤程度,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作为判断HSPN病情的一个非侵入性指标。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过敏性紫癜肾炎 病理学 儿童
  • 简介:目的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MOSSF-36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静脉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以探讨静脉补铁剂对患者贫血和生存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例,分为静脉铁剂治疗组(A组)和口服铁剂治疗组(B组),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后采用MOSSF-36量表进行基础评分,在接受静脉补铁治疗10次后再次填写调查表进行评分。结果静脉补铁后患者贫血指标明显改善,与口服补铁患者比较血红蛋白(Hb)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且静脉补铁患者在生存质量的所有纬度上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时与口服补铁患者相比较在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补铁剂可有效改善血液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提高其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 右旋糖酐氢氧化铁
  • 简介:目的探究肾癌患者术前血清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水平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140例肾癌患者,分为高DHA组(n=110,患者DHA水平≥3.81%)和低DHA组(n=30,患者DHA水平〈3.81%),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数据,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DHA水平,以评估相关性。结果高DHA组患者M1期的比率显著低于低DHA组患者(P〈0.05);Kaplan-Meier分析发现,高DHA组患者的癌症-特异生存率显著高于低DHA组患者(P=0.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恶病体质(HR=4.973,95%CI:0.136~7.851,P=0.009)、M1(HR=3.209,95%CI:1.113~4.386,P=0.023)、低DHA(HR=3.891,95%CI:0.360~8.225,P=0.021)是肾癌患者癌症-特异生存率的显著危险因素。术前DHA水平与术后DH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DHA水平可以作为肾癌患者术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二十二碳六烯酸 肾癌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进展性的肾脏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目前的研究表明,miRNA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miR-18a、miR-19a、miR-194及TSP-1在高糖与TGF-β1刺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miRNA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半定量RT-PCR监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低糖组(终浓度5mmol/L)、高糖组(终浓度30mmol/L)及高糖组+TGF-β1组不同时期TSP1mRNA、miR-18a、miR-19a及miR-194的表达水平。结果TSP1mRNA的表达水平随血糖浓度的升高及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miR-194成逐渐下降的趋势,但miR-18a和miR-19a的表达水平并未随血糖浓度改变有明显变化。通过TGF-β1处理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48h,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经TGF-β1处理的高糖组相比,TGF-β1+高糖组能进一步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mRNA的表达水平,使肾小管上皮细胞miR-194的表达进一步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TGF-β1对TSP1的表达水平起正性调节作用,对miR-194的表达水平呈负性调节作用,而针对TSP1是否为miR-194靶向调节基因,还需后续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小板反应蛋白1
  • 简介: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YMS)基因在前列腺癌(PC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意义,为PCa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在GEO(geneexpressionomnibus)数据库下载并分析PCa基因表达数据集GSE32448、GSE16560、GSE17951以及GSE79957,明确TYMS基因在PCa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明确TYMS基因表达与PCa患者年龄、分期、Gleason评分以及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并探讨TYMS基因对于PCa细胞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TYMS在PCa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448),高表达TYMS的PCa患者T分期、Gleason评分明显差于低表达TYMS基因的PCa患者(P值分别为0.002和<0.0001)。低表达TYMS基因的PCa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优于高表达TYMS基因的PCa患者(P=0.0056)。基于TYMS基因集富集分析表明,TYMS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E2F、MYC)、细胞周期(有丝分裂、G2M检查点)以及细胞代谢(糖酵解)等途径影响PCa细胞增殖。结论TYMS与PCa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PCa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癌 TYMS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血清脂联素(ADPN)在糖尿病肾脏病(DKD)肾损害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DKD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SCr)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肾功能衰竭组(D组),正常对照组30例(E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ADPN水平变化。结果血清ADPN水平在A组显著低于E组(P〈0.05),而在B、C、D组均显著高于E组(P〈0.01),且随24h尿蛋白定量及肾损害程度的增加依次升高,B、C、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A、B、C、D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E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且随24h尿蛋白定量及肾损害程度的增加依次升高,4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A、B、C、D组血清ADPN水平与TNF-α、24h尿白蛋白定量及SCr呈正相关(r=0.4345、0.5015、0.4644,P〈0.01),与血糖、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0.1849、-0.1793,P〈0.05)。与胆固醇无相关性。结论2型DKD患者血清ADPN水平随。肾损害程度加重而不断升高,且与TNF-α显著相关。提示二者水平变化及相互作用可能在DK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肾损害 脂联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急性肾衰竭(ARF)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ARF的80%[1].尽管重症监护和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提供了治疗ATN的先进手段,使患者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促进其修复,以减轻ATN的严重性、缩短ATN的病程和降低ATN的病死率,一直是临床各科医师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联合应用注射阿魏酸钠及冬虫夏草菌丝体干粉制剂治疗ATN,以探讨其新的有效治疗途径,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急性肾小管坏死 制剂 注射用阿魏酸钠 ARF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对膀胱肿瘤患者尿液中NID2和HOXA9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的研究,探索诊断原发性膀胱肿瘤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70例膀胱肿瘤患者(实验组)和60例泌尿系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尿液中NID2和HOXA9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膀胱肿瘤患者尿液标本NID2甲基化率检测的灵敏度为7d%,特异度为85%;HOXA9甲基化率检测的灵敏度为8d%,特异度为93%;双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8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2(0.87~0.97),其诊断价值优于单一基因甲基化检测。结论膀胱肿瘤患者尿液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可能成为诊断原发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巢蛋白 同源盒 甲基化
  • 简介: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的预后。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前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检查,根据超声心动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心脏瓣膜钙化组和无心脏瓣膜钙化组,另根据心脏瓣膜钙化数量将患者分为无瓣膜钙化(A组)、单个瓣膜钙化(B组)和双瓣膜钙化(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胎球蛋白A(Fetuin-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并评价上述指标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结果99例患者中合并瓣膜钙化40例(占40.4%),其中二尖瓣瓣膜钙化(mitralvalvecalcification,MVC)27例(占27.3%),主动脉瓣瓣膜钙化(aorticvalvecalcification,AVC)30例(占30.3%),二尖瓣瓣膜合并主动脉瓣瓣膜钙化(MVC合并AVC)17例(占17.2%)。比较合并瓣膜钙化组和无瓣膜钙化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合并瓣膜钙化组的年龄、透析时间、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hs-CRP、IL-6更高,白蛋白、Fetuin-A水平更低。比较A组、B组和C组发现,随着年龄、透析时间的增高,血磷、钙磷乘积、1I.-6、hs-CRP水平的增高,瓣膜钙化的数量逐渐增多,而随着血白蛋白、Fetuin-A水平的增高,瓣膜钙化的数量逐渐减少。以Fetuin-A为自变量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与年龄(r=-0.246,P=0.014)、透析时间(r=-0.297,P=0.003)、iPTH(r=-0.256,P=0.011)、hs—CRP(r=-0.272,P=0.006)、IL-6(r=-0.492,P=0.000)、心脏瓣膜钙化(r=-0.6,P=0.001)呈负相关,而与血白蛋白(r=0.298,P=0.003)呈正相关。结论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较高,以�

  • 标签: 血液透析 炎症 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