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首选血管通路形式,但部分患者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人工血管内瘘,需要应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作为长期透析通路或者过渡通路。因左侧颈内静脉、左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走行中有两个生理弯曲,而且左侧头臂静脉的走行是先向右前下方,再向右后下方走行(图1).

  • 标签: 颈内静脉 隧道式 皮下隧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 简介:肛门生殖器距离被用来定义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男性化的程度,较短的长度一般与女性化和男性不育有关。雄激素受体的第一个外显子包括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的多态序列,较长的CAG重复序列与降低的雄激素受体功能有关。我们试图去确定肛门生殖器距离是否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长度有关。我们评估了来自同一个机构泌尿科的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一个男子群组。肛门生殖器距离(后阴囊与肛外缘之间的距离)以及阴茎长度都进行了测量。桑格DNA序列分析用来确定CAG重复序列的长度。195名男子的肛门生殖器距离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长度被确定下来。经过未经调整的分析,CAG重复序列的长度与阴茎长度(P=0.17)和肛门生殖器距离(P=0131)之间没有线性关系。然而,经过分组人15分析,那些CAG重复序列长度较长(〉26)的男子,与CAG重复序列长度较短的男子相比,明显具有较短的肛门生殖器距离。例如,肛门生殖器的平均距离为41.9vs.32.4mm时,相对应的CAG重复序列的长度为〈26vs.〉26(P=0.01)。此外,当以受试者的肛门生殖器距离为基础进行分析时,那些肛门生殖器距离比平均值(40mm)短的男子,与肛门生殖器距离高于40mm的男子相比,都具有较长的CAG重复序列的长度(P=0.02)。总体而言,没有发现肛门生殖器距离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长度之间有线性的关系。

  • 标签: 肛门生殖器距离 雄激素受体 生殖器 阴茎长度 会阴
  • 简介:目的观察环形输尿管支架改善双J置入后相关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患者60例,配对分为双J组及环形支架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随访4周,于术前1d及术后4周完成输尿管相关症状问卷(USSQ)、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问卷表(OABSS)。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双J组与环形支架组术后4周USSQ中排尿症状评分分别为25.5(10-39)分与13.0(10-21)分、身体疼痛症状评分分别为15.6(8-25)分与9.5(2-17)分、身体一般状况评分分别为13.8(8-19)分与5.9(2-13)分、IPSS评分分别为(12.6±2.0)分与(8.6±1.9)分、OABSS评分分别为(6.8±1.5)分与(3.5±1.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应用环形输尿管支架能明显改善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双J管 输尿管引流 环形输尿管支架管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植术后初期非肝素化对透析通畅的影响.方法:在13例病人植术后初期,使用非肝素化透析液,采用传统的方法检测导管是否通畅.结果:13例病人的导管全部通畅.结论:腹膜透析植术后初期非肝素化是可行的.

  • 标签: 腹膜透析 非肝素化 透析管
  • 简介:目的探讨双J(双J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美蓝在置放术中的作用.方珐对215例患者采用放置双J作内支架和内引流治疗,近期48例术中以美蓝协助定位.结果术后留置尿5~7d,无切口感染、尿瘘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拔除双J,随访3~6个月,肾功能、肾积水明显好转,吻合口通畅.以美蓝协助定位者无双J管上移致拔困难.结论双J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作用,操作简单,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以美蓝协助定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 引流 泌尿系疾病 美蓝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火把花对肾炎大鼠模型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评价火把花对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TS)。复制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即抗-Thyl肾炎,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火把花根治疗组。于治疗第1、2及4周末。各组动物留尿测定尿蛋白,并取肾组织进行常规肾脏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小球系膜区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透视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病理变化,尤其是足细胞变化.结果:实验第1周末模型组尿蛋白明显增多,第4周末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各时间点尿蛋白量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肾脏病理学检查见模型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治疗组系膜增生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见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基质成分FN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治疗组F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超微病理检查见模型组肾小球足细胞肿胀,大部分节段足突弥漫性融合,系膜基质轻-中度增生.治疗组足细胞无明显肿胀.大部分节段足突排列整齐,少数节段足突部分融合,系膜基质无明显增生。结论:抗-Thyl肾炎模型肾小球存在足细胞病变,主要表现为足细胞肿胀及足突融合,足细胞病变可能是引起蛋白尿的原因之一;火把花可能部分通过改善足细胞病变而减少蛋白尿;火把花可以改善其肾脏病理变化,延缓肾硬化的发展。

  • 标签: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纤维连接蛋白 火把花根 昆明山海棠 足细胞
  • 简介:目的总结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及防治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泌尿系统疾病应用输尿管支架的临床资料,总结双J置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蛄果双J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疾病,其中以梗阻性疾病及肾及输尿管切开取石应用最多,同其他疾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28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以膀胱刺激征、感染较多见,同其它并发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置方法多样化使其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分析双J常见并发症及导致原因可防止其发生发展,从而提高双J临床有效率。

  • 标签: 输尿管支架管 泌尿系统 并发症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因右阴囊隐痛坠胀不适3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3年前偶然发现右侧阴囊内肿块,直径约2cm大小,不伴明显胀痛。后肿块逐渐增大,出现隐痛、坠胀感,近1月来症状加剧。既往无附睾炎、腹股沟斜疝及多囊肾病史。查体:右侧阴囊明显增大,输精无明显增粗,右侧睾丸无明显异常,睾丸上方触及囊性肿块,无触痛,大小约10cm×9cm×7cm,透光试验阳性;左侧阴囊及内容物未及明显异常。超声检查为睾丸鞘膜积液。入院后行探查术,术中发现右附睾头部巨大囊肿,囊液清,量约350mL,行囊肿切除,并鞘膜翻转。术后病理示:良性囊肿,囊壁纤维化,囊内有扁平上皮及立方上皮被覆,符合副中肾囊肿。随访6个月,无复发。

  • 标签: 附睾 Müller氏管 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协助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7年8月间的经病理确诊为肾集合癌的12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找寻肾集合癌的最佳诊疗方式。结果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0例,Ⅲ期7例,Ⅳ期2例;CDC于CT及MRI上多呈形态多变、边界不清的肿块影,于肾髓质处呈浸润性生长,瘤体较小时肾脏轮廓不变,但对于较大的CDC,影像学表现差异巨大;行免疫组化检查后,患者中常见标记物CK19、34βE12、vimentin、PAX-8、PAX-2、INI-1等均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11名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于术后6~11月内死亡,失访1例,余患者截止最后随访时间2018年3月均存活;另有1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术,该患者术后第6个月因肿瘤全身多发转移死亡。结论肾脏集合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肾集合癌时应积极手术确诊,术后积极随访,肿瘤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及指导靶向治疗。

  • 标签: 肾脏集合管癌 影像学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患者,男,29岁,主诉尿痛,行B超发现射精囊肿2d收入院。患者排尿轻度疼痛伴排尿费力,无尿频、尿急,无射精痛、射精困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外生殖器无畸形,肛诊示前列腺大小正常,右侧叶近前列腺底部可及一肿物,约1.5cm×2cm×2cm,表面光滑,可及波动感,无压痛。B超示右侧射精走行区可见3.4cm×2.1cm的无回声区,考虑右射精囊肿;CT示前列腺区囊性病变;

  • 标签: 射精管囊肿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羊踯躅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方法复制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羊踯躅根治疗组。分别进行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检测和肾组织学检查;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NF-κB抑制剂IκB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和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明显增加,出现异常肾组织学改变;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脏病理改变减轻,IκBmRNA降解减少,NF-κB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F-κB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羊踯躅制剂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和表达对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发挥作用。

  • 标签: 免疫复合物 肾小球肾炎 核因子KB 羊踯躅
  • 简介:目的探讨脐尿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总结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5例脐尿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例患者中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转移患者仅行化疗。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5例患者中未手术者于治疗后6个月死于多处转移,另有1例术后12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3例截至2013年5月仍在随访中,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脐尿肿瘤较为少见,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血尿是其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及存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脐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中心静脉置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危险性低而应用广泛,是目前建立血液净化系统临时血管通路的主要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内瘘成熟前、各种类型中毒抢救等血液透析治疗。目前常用的深静脉置部位包括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但是由于锁骨下静脉置导致的静脉狭窄率高,影响该侧上肢内瘘的建立。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临床分析 锁骨下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临时血管通路
  • 简介:雷公藤多甙片和火把花片二者临床作用类似,单独或与其他药物配合应用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1~3],为了解二者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提高肾小球肾炎疗效以减少或避免治疗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及由此导致的并发症,我院于1995年开始采用火把花片和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用药方法治疗肾小球肾炎,取得良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雷公藤多甙片 火把花根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