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RaufS等人利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了有关枸橼酸西地那非(艾可)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项研究[BiosensBioelectron,2007,22(11):2471-2477]。该研究采用DNA修饰的玻璃样炭电极以及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加以测定。通过测定不同电位时枸橼酸西地那非(艾可)与DNA的相互作用来阐明二者的结合机制,以鸟嘌呤氧化峰面积或蜂曲线的下降程度作为0.2M乙酰缓冲(pH5)体系中二者相互作用程度的指示。所得的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01±0.05)×10^5和(1.97±0.01)×10^5M^-1。

  • 标签: DNA修饰 传感器技术 相互作用 万艾可 电化学 生物
  • 简介:膀胱肿瘤的有效治疗有赖于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另外,由于膀胱肿瘤复发率高的特点,简便易行的诊断技术也同样有利于膀胱肿瘤治疗后的跟踪监测。现在,临床上膀胱肿瘤的传统诊断和随访方法主要是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膀胱镜检查仍然是目前膀胱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膀胱镜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该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具有高特异性、非侵入性等特点,但是其检出率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敏感性较低。

  • 标签: 膀胱肿瘤 肿瘤生物学标志物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膀胱镜检查 高特异性 诊断方法
  • 简介: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临床常见而严重,在美国,社区获得的AKI占总住院患者的1%,住院患者的AKI发生率0.15%~7.5%之间,远高于社区,而ICU病房的AKI发生率高达5%~20%。我国没有大宗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各地报道的发生率均较高,例如北京大学医院报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AKI发生率为27.94%。尽管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AKI的发病率还在增长,其病死率也居高不下。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流行病学调查 冠状动脉搭桥 住院患者 社区获得
  • 简介:目的观察它莫西芬配合金施康、肾气丸治疗少弱精子性不育的疗效。方法120例少弱精子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它莫西芬、金施康和肾气丸,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6个月后复查精液和血清性激素。结果治疗后精子密度、精子质量显著改善,血清FSH、LH、T均明显升高,PRL、E2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精液参数和血清生殖激素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它莫西芬配合金施康、肾气丸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不育症 治疗 它莫西芬 金施尔康 肾气丸
  • 简介: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具有150年悠久历史,是中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2013年入选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泌尿肿瘤科现有医师13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后1人,博士学位6人;拥有92张床位,年出院患者3000例次,完成泌尿系肿瘤手术1200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泌尿肿瘤外科之一。并逐步形成了以外科治疗为主、多学科联合诊治的学科特色。

  • 标签: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系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研究 博士学位
  • 简介:目的探讨萘哌地联合舍尼亭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对31例诊断为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行萘哌地加舍尼亭治疗。以自由尿流率的主要参数如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和尿道综合征症状评分(FUSS)、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来观察治疗效果。砖栗治疗前后的尿流率参数值(Qmax、Qave、VV)、FUSS、QOL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为83.88%。砖论萘哌地加舍尼亭联合应用可作为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流率 萘哌地尔 舍尼亭
  • 简介: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副神经节嗜铬组织的肿瘤,能自主合成并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并引起包括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在内的多种严重并发症。由于嗜铬细胞瘤病因复杂,迄今尚没有统一的金标准来准确地预测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潜能。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生物学行为 预测 演变 肾上腺髓质 严重并发症
  • 简介:新型生物制剂主要是指以炎症过程或免疫反应中的特定分子或受体为靶目标的单克隆抗体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组产物.迄今为止,国际上应用生物制剂探索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研究中,以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为主,其他如B细胞激活因子(Bcellactivatingfactor,BAFF)特异性抑制剂-贝利木单克隆抗体(Belimuma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Infliximab)、补体C5的单克隆阻断剂-依库丽单克隆抗体(Eculizumab).本文主要以目前应用较广的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主的这四类新型生物制剂在肾病中的应用现状、相关安全性问题及展望进行讨论.

  • 标签: 肾小球疾病 生物制剂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抗CD20单抗 B细胞激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经常导致患者被迫拔管发生,从而增加透析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1]。CRBSI的常见病因与导管腔内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微生物定植有关。采用抗生素和抗凝剂的混合液封管,可达到防治CRBSI的效果[2~4]。我科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开始应用古霉素封管治疗,预防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导管相关感染 封管治疗 万古霉素 临床分析 常见并发症
  • 简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一些研究证实,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增加,可作为血管病变的标志。本文观察前列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vWF和ET-1的影响,了解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前列地尔 血小板功能 治疗作用 血浆内皮素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急性肾损伤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在普通住院患者中AKI的患病率为3%~5%;而重症监护病房中更是高达30%~50%,引起长期或短期死亡率增加,并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1,2]。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主要依赖于优化血流动力学和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特殊的预防措施、治疗策略或者药物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成效[3]。ICU中重症患者AKI诊断的延迟,对于死亡率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增加[4,5],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毒性药物 重症监护 血流动力学 生物标记物 预防措施
  • 简介:肾脏疾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随着日渐增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预防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和延缓不良结局的主要措施。临床生物标志物如肌酐、胱抑素、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等常用标志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更有效的早期标志物来提前预警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关于肾脏疾病早期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实用性。

  • 标签: 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疾病;临床生物标志物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前列地注射液对预防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栓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治疗组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予以前列地注射液20μ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血浆内皮素(plasmaendothelin,ET)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术后观察内瘘杂音和震颤及有无出血征象,术后4周用多普勒超声测定内瘘头静脉内径、壁厚、每分钟血流量、内瘘成熟后血管进行初次透析使用的时间及透析时血流量.结果前列地治疗后内瘘成熟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72%),全血黏度[(4.92±0.42)mPa,s比(5.04±0.58)mPa,s、血浆黏度[(1.82±0.12)mPa,s比(2.12±0.14)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74±0.57)比(2.92±0.46)、Fib[(3.14±0.14)g/L比(3.28±0.16)g/L]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前列地组在ET[(48.15±16.19)ng/L比(52.34±17.35)ng/L]、NO[(37.31±3.10)μmol/L比(34.26±2.18)μmol/L]水平的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术后4周,治疗组内瘘成熟率高于对照组(90%o比72%)、头静脉内径[�

  • 标签: 前列注射液 动静脉内 尿毒症患者
  • 简介:对于早、中期和不能耐受手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二者联合运用能否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为此,我们采用随机、药物平行对照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门诊符合入围标准的80例BPH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药物治疗 临床研究 萘哌地尔 爱普列特 5Α-还原酶抑制剂
  • 简介: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1型和2型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在西方国家DN已成为导致ESRD的首要病因,在我国这一比例也在逐年递增。在DN的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mg/d),而大量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0mg/d)则预示该疾病的持续性恶化[1]。一旦进展至ESRD阶段时,很多患者须采取肾脏替代疗法,即透析或肾移植。可见,对早期DN给予有效诊断及治疗,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发病早期 MIRNAS 生物标志物 尿白蛋白排泄率 潜在性
  • 简介:目的应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胞质动力蛋白轻链1(Tctex-1)基因表达,探讨其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靶向Tctex-1基因的Tctex-1-siRNA转染至人肾癌786-O细胞中。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Tctex-1-siRNA后786-O细胞中Tctex-1、Wnt和VDAC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Tctex-1-siRNA后,786-O细胞中Tctex-1、Wnt和VDAC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Tctex-1-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下调Tctex-1基因可以降低人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游Wnt、VDAC1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Tctex-1 肾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 简介: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约为1%-7%,死亡率为40%-60%,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中发病率更是高达30%,死亡率则为50%-80%[1]。AKI在治疗和预后上没有明显改善,在动物模型及人体研究中,AKI“治疗干预窗”是狭窄的,因此寻找敏感和特异的AKI生物学标识物,对于疾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AKI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过程治疗的监控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亚临床急性肾损伤生物学标识物的研究也成为近年的热点。我们将结合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亚临床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生物学标志物 急性肾损伤 标识物 亚临床 重症监护病房 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