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隐匿阴茎是因肉膜发育不良,限制阴茎伸缩,使阴茎外观短小的先天疾病。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阴茎根部多点固定法治疗隐匿阴茎,疗效满意。本组14例,12岁以下12例,12岁以上2例。手术方法是距冠状沟0.5cm作内板环形切口,沿阴茎白膜外分离皮肤及浅、深筋膜达阴茎根部,

  • 标签: 隐匿阴茎 固定治疗 深筋膜 先天 发育不良 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直立体位超声检查对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SVC)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5例SVC患者,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最大内径及站立位时内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测量不同体位下精索内动脉血流峰值速度。结果35例SVC患者,站立位后精索静脉内经(2.5mm)高于平卧位内径(1.7mm),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位诊断阳性率(95.0%)高于平卧位诊断阳性率(65.0%),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精索内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在平卧位与站立位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站立位超声检查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诊断阳性率高于平卧位,对于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宜采用站立位检查。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精索精脉曲张 直立体位
  • 简介:目的探讨3种手术体位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的影响,选择最佳手术体位标准。方法将60例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仰卧位、45°斜仰卧位3组,每组各20例。观察改变不同体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对3种体位下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进行对比。结果3种体位均能顺利完成手术,45°斜仰卧位和仰卧位安置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较俯卧位更稳定,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等指标优于俯卧位及仰卧位。结论45°斜仰卧位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的特点,患者体位舒适,便于术中麻醉检测,术中碎石易排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碎石术 体位
  • 简介:隐睾症为小儿生殖系先天性异常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男婴疾病4~10%。除部分应用药物治疗有效外,大部分仍需手术治疗。我们自1989年至1993年采用精索、阴囊肉膜固定术治疗隐睾症46例,固定睾丸51只。术后2个月至一年随访40例,睾丸全部位于阴囊内,发育良好。手术方法全部采用腹股沟斜切口,切开腹外

  • 标签: 阴囊肉膜 固定术 隐睾 精索扭转 睾丸回缩 手术方法
  • 简介: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最常见、最有效、最简便的血管通路,能为患者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保证透析顺利完成,而终末期尿毒症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性脑病往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导致在透析过程中,依从性差,容易造成针头脱出、血液外渗,甚至可因大量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传统多采用绷带进行固定约束.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精神障碍患者 尿毒症患者 固定夹板 应用 自制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线环固定法在腹腔镜引导下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全麻后右上腹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控制在10-12mmHg,穿入10mmTrocar导入腹腔镜,腹腔镜引导下经脐下3-5cm经左旁正中线穿入10mmTrocar,用3-0丝线对折后镶入20ml注射器针头内,并在腹腔镜直视下经皮穿刺入腹腔,将线送入腹腔,形成一线环,将腹透管经左下腹Trocar穿过经皮置入的线环后置入盆腔,再将线环固定腹透管于前腹壁,包埋深部cuff于腹直肌鞘内,最后遂道针建立皮下隧道。结果:所有腹膜透析管均置管成功。置管时间35-55min,平均(44.2±7.4)min,术后腹平片显示所有腹透管位置准确,术后7d开始间歇性腹膜透析,10d后改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无渗漏、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6月,平均(3.3±2.0)月,导管通畅率100%,无漂管、堵管、导管感染等发生。结论:腔镜引导下经皮线环固定法行腹膜透析管植入术方法简便安全、定位精准、创伤小、并发症少,无需增加额外的设备和成本,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腔镜 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