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1987年2月-2011年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HSPN儿童5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治疗转归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55.5%),孤立性血尿型次之(26.0%);病理分级以Ⅱ级最多(64.9%),Ⅲ级次之(31.1%)。孤立性血尿型、孤立性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近乎均为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的病理分级均为Ⅱ级和Ⅲ级;而肾病综合征型、急进性肾炎型、慢性肾炎型均为Ⅲ级和(或)Ⅲ级以上。不同临床分型其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呈正相关(r=0.557,P〈0.01),临床分型越重,病理分级亦越重。临床分型与免疫复合物IgA、IgG、IgM和C3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341,P〈0.01;r=0.526,P〈0.01),临床分型越重,免疫复合物沉积越明显。不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其治疗转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564,P〈0.01;r=0.699,P〈0.01),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治疗转归越差。结论:儿童HSPN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与治疗转归彼此密切相关。尽早明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临床 肾脏病理学 治疗转归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IgA肾病(IgAN)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的相关性,为评估该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进行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191例。根据Lee氏分级与牛津分型间质纤维化与小管萎缩(T)分级分为轻、中、重3组,另根据牛津分型新月体(C)分级分为2组,观察患者血清CysC、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h尿蛋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血清CysC与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Lee氏分级与T的分组中,随着病理损伤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CysC、SCr、BUN水平逐渐升高,eGFR水平逐渐降低(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中T分级呈正相关(r=0.768,r=0.624,均P<0.01),与eGFR呈负相关(r=-0.804,P<0.01);上述相关性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得到证实。含有新月体的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不含新月体患者的水平升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181,P<0.01),但多元线性回归提示二者相关性不强,故仍需进一步证实。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反映IgAN早期病理损伤等级尤其是间质小管损伤程度的敏感性指标。

  • 标签: IGA肾病 血清胱抑素C Lee氏分级 牛津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7例病理确诊为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男60例,女67例,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24-87岁,平均(51.65±12.26)岁。pT1期肿瘤患者占73.2%(93/127),T2期19.7%(25/127),pT3期4.7%(6/127),pT4期2.4%(3/127)。肿瘤最大径为1-13.3cm,中位肿瘤最大径5.38cm。总体随访率达94.5%,127例的随访时间为6.4-67.7月,平均(26.6±1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115/127)、88%(44/50)、76.2%(16/21)。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复发(P〈0.001)、p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生存期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患者并不能从术后使用白介素-2中获益(P=0.18),根治性肾切除术(P=0.563)和远处转移(P=0.119)可能是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OR=36.69,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预后较好的肾癌亚型之一,临床上肿瘤分期以T1-T2期多见(118/127),这可能和良好的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肾嫌色细胞癌 生存分析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通过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一种低度恶性的少见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依靠病理可确诊,免疫组化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般采用保留膀胱的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应注意随访。

  • 标签: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结合我院曾收治的1例和国内1986~2017年个案报道的44例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案、随访预后等。结果45例中,肿瘤好发于顶壁31例(68.9%);单纯性印戒细胞癌37例(82.2%),混合性印戒细胞癌8例(17.8%);TNM分期,T2期以上为37例(82.2%),其中T3期和T4期26例(57.8%);手术病例41例(91.1%),其中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7.3%),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41.5%),根治性膀胱全切术21例(51.2%);15例(36.6%)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行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13例(31.7%),全身化疗+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放疗3例(7.3%)。失访6例(13.3%);随访时间≤1年的28例(62.2%),其中15例在1年内死亡,2例复发;1年2年的只有3例(6.7%)。生存期最短的为2个月,最长的为44个月无复发,平均生存时间约2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13个月。结论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结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改善其治疗效果,但整体预后差。

  • 标签: 膀胱肿瘤 浆细胞样 印戒细胞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587例IgA肾病依据年龄分为儿童组、中青年组和老年及老年前期组。对比不同年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5例老年及老年前期IgA肾病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占48.6%,其次为孤立性肉眼血尿(17.1%),以LeeⅣ级为主,占48.6%,肾小球节段和/或球性硬化的发生率高达77.0%,间质纤维化91.4%,免疫病理以IgAMG型及IgAG型为主,伴高血压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指数较高。高血压、肾衰竭发生率较儿童及中青年组患者高,而血尿的发生率较低。高脂血症较中青年组多见。与儿童相比,其FsGs比例较高,病理半定量分析显示其肾小球硬化指数较高,间质纤维化发生率及程度较高,间质炎细胞浸润较明显,肾小管-间质指数较高,但与中青年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及老年前期leA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慢性病变多见,肾小管间质病变重,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生理性退变等可能为其主要介导因素。

  • 标签: IGA肾病 老年 病理学 肾小管间质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确诊仅2例,确诊率13%。开放手术治疗9例,PCNL6例。其中4例行二期手术肾输尿管全切,2例拒绝进一步手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肾盂腺癌2例,肾盂鳞状细胞癌10例,肾盂尿路上皮癌3例。术后随访1~24个月,11例死于肿瘤全身转移、多器官衰竭,平均生存期为11.6个月。另4例仍在随访中,目前未发现有转移。结论对于肾结石病史长、鹿角形结石、消瘦、贫血,特别是近期有腰痛加重者,应高度警惕有肾盂癌的可能,要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术中发现肾盂、肾盏有新生物或周围粘连、有肿块者应行快速病理检查。

  • 标签: 肾结石 肾盂癌 输尿管肾切除术
  • 简介:目的提高对后肾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肾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结果CT提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低于邻近肾实质密度,伴有坏死灶和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双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始终明显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是罕见的肾上皮源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与其他乏血供肾肿瘤难以鉴别,特别是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准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可行术前或术中的病理检查鉴别。

  • 标签: 肾肿瘤 后肾腺瘤 诊断
  • 简介:病例患者为女性,27岁,因"尿检异常1年余"入院。既往长期肥胖,BMI最高达32kg/m2,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现病史:患者2011年7月(孕5月)孕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表现为蛋白尿(++),隐血(++),因妊娠未系统诊治,怀孕期间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IGA肾病 系统诊治 现病史 尿沉渣 妊娠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中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强制戒毒所在押人员及招募长期单一吸食氯胺酮人群,采用自行改良设计的“药物滥用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下尿路症状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837人,其中单一吸食氯胺酮人群有效分析问卷199份,高危人群中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发病率25.63%。其中人口学特征如:年龄、婚姻、学历、收入等与发病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食时间、每次吸食量、每日吸食量和初次吸食年龄调查对象间的发病率比较发现,其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每日吸食≤2次vs.≥3次是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每日吸食的次数是患病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干预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发生。

  • 标签: 氯胺酮 膀胱炎 下尿路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最近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表明,15个独立的基因变体可能提示前列腺癌风险。但是,这些基因与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联系目前尚不清楚。作者系统分析了1563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的前列腺癌患者肿瘤标本中的这15种基因变体。对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TNM肿瘤分期及Gleason评分系统进行分期分级。Gleason评分≥7分或病理分期T3及以上,N+或M+为侵袭性较高组(1017例),Gleason评分≤6分或病理分期T2/No/g0为侵袭性较低组(546例)。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临床病理学特征 危险因素 GLEASON评分 全基因组 基因变体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的声像图、血清PSA与PC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的22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秩和检验,分析血清PSA水平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超声显示有异常回声结节178例,其中145例为低回声结节,42例在声像图上未发现异常。PCa患者Gleason评分越高,临床分期越晚,PSA值越高。血清PSA水平分别与Gleason评分(r=0.275,P〈0.01)、临床分期(r=0.314,P〈0.01)呈正相关;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亦呈正相关(r=0.325,P〈0.01)。结论前列腺内部低回声结节是PCa主要超声表现,血清PSA与Gleason评分和PCa临床分期有关,该指标可作为判断PCa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肿瘤分期 GLEASON评分 经直肠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gA肾病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IgA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发病时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3)TT型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快于AA型。结论(1)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的易感基因。(2)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IgA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3)目前还不能认为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 预后
  • 简介:阳痿是一种男性性功能障碍,在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是常见的。阳痿是指在有性欲的状态下,阴茎不能勃起进行性交或阴茎虽能勃起,但不能维持足够的硬度及时间以完成性交。阳痿是常见的令人苦恼的男性性机能障碍,精神压力超过生理影响,是影响家庭和睦或已婚夫妻离异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阳痿 性功能障碍 男性 精神压力 血液病 内分泌疾病
  • 简介:尽管对于精液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但男性生育能力的调查研究仍有赖于标准化的精液参数分析。这一现状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育诊所中尤其常见,其它可选择的检测和更复杂高级的技术还未被广泛应用。这篇综述着重强调了世界卫生组织新的精液分析手册中描述的精液分析方面的重要调整。手册中提到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出版物作为参考来确定常态值的临界值。除了上述的变化,初步评估及操作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之前的版本相同。此外,本文评估了男科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强调了对精子形态的评价。rygerberg医院自1995年开始启动了世界卫生组织精子形态学培训计划。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已经确保了绝大多数参与者已经具有了精子形态判断技能。本文进一步综合了当前的精子功能试验,如诱导顶体反应,精子一透明带结合试验,以及对精子质量的影响(DNA完整性),和精子功能检测与精子形态的关系。

  • 标签: 男性不育 质量保证 精液分析 精子 精子浓度 精子功能
  • 简介:目的总结19例输尿管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术前19例均行B超、IVU和CT检查,选择性结合逆行性尿路造影或输尿管镜检查和活检。19例输尿管肿瘤中1例行输尿管节段切除加端端吻合术,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加膀胱袖状切除14例次,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癌2例,输尿管息肉3例。结果术前诊断准确率94.7%(18/19),术后随访5个月~7年,平均3.2年,1例输尿管节段切除术后1年复发,1例腔内手术半年发生输尿管狭窄,膀胱肿瘤发生3例,随访≥5年7例,存活3例。结论B超、IVU和逆行性尿路造影可作为输尿管肿瘤的初步诊断,CT可以帮助诊断和临床分期,输尿管镜检查可提高输尿管肿瘤诊断正确率和确定病理类型。输尿管肿瘤手术预后取决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腔内手术仅适合于早期低级别肿瘤。

  • 标签: 输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 输尿管镜
  • 简介:结石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疾病之一,易复发。结石的物理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常常由多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代谢方面在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代谢评估则是要求排除代谢紊乱。结石分析不仅确定结石成分,也为制定结石合理的防治措施和选择溶石疗法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它还有助于选择代谢评估范围。本文重新学习结石成分分析的意义,希望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帮助。更多还原

  • 标签: 尿路结石 诊断 治疗 结石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分析1例经B超和MRI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囊肿引起下尿路梗阻症状,行经尿道前列腺囊肿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前列腺囊肿的临床诊治特点。结果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时间为20min,术中出血约30ml,术后留置尿管5d。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无排尿困难,膀胱未见残余尿,阴茎勃起与射精功能正常。结论B超、MRI是诊断前列腺囊肿的重要方法,对于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患者可行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查以进一步诊断,经尿道前列腺囊肿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下尿路梗阻症状的前列腺囊肿安全、有效。

  • 标签: 前列腺囊肿 诊断 治疗 等离子汽化电切
  • 简介:目的总结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及防治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泌尿系统疾病应用输尿管支架管的临床资料,总结双J置管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蛄果双J管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疾病,其中以梗阻性疾病及肾及输尿管切开取石应用最多,同其他疾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28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以膀胱刺激征、感染较多见,同其它并发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置管方法多样化使其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分析双J管常见并发症及导致原因可防止其发生发展,从而提高双J管临床有效率。

  • 标签: 输尿管支架管 泌尿系统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