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三种手术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经三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9~67岁,平均36.4岁。AO/ASIF分类,C1型13例,C2型15例,C3型3例。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4例失访,另27例骨折全部愈合,伤口感染1例,尺神经损伤2例。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3]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9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为85.19%。结论三种手术入路各有优缺点,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适用于C1型骨折,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适用于C2型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适用于C3型骨折

  • 标签: 肱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可塑性解剖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跟骨后距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83例96个足跟骨后关节面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塑性解剖钛钢板固定。其中急诊手术44足,择期手术52足。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结果近期并发皮缘部分坏死9足,其中急诊手术发生4足,发生率9.1%(4/44);择期手术组发生5足,发生率9.6%(5/52)。远期治疗效果按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优54足,良26足,可16足,优良率83.3%(80/96)。经统计学分析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骨折类型之间治疗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塑性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跟骨后距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比较对疗效无影响,骨折类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解剖钛板
  • 简介: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间,我们使用AO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5例3~11岁的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儿童,术中采用闭合复位或局部小切口辅助复位股骨骨折,术后髋“人”字石膏或支具外固定4周后拆除,术后6~12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弹性髓内钉。结果所有患儿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所有患儿髋、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行走步态无异常。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辅助复位股骨干骨折,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及髋“人”字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损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便于护理、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粉碎性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疗效的差异.方法:30例肱骨踝间粉碎性骨折中,18例内固定采用钢板加螺钉;12例中采用骨螺钉或克氏针.所有病例获随访,平均13个月(3~36个月).结果:用改良G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评定,采用钢板加螺钉组的优良率达89%,显著优于其它内固定方式(骨螺钉或克氏针).结论:认为对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式以钢板加螺钉为首选.

  • 标签: 固定方式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钢板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使用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A0分型,B1型8例,B2型3例,B3型6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7例。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按Dienst等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术后配合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较好的水平。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克氏针
  • 简介:目的观察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2年12月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17~65岁,平均37.1岁.结果经5个月至3年9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9周.功能评定根据Dieust标准,优26例,良11例,可8例.结论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佳,稳固好,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外固定器 治疗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对12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法治疗,并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a,优良率为75%.结论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方法可靠,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双钢板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ALLOMATRIX可注射式硫酸钙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ALLOMATRIX可注射式硫酸钙治疗3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3岁。根据AO分型,A3型5例,B2型6例,C1型4例,C2型10例,C3型11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3.5周。术后1年根据Conney腕关节活动评价标准评分,优3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97.2%。结论采用ALLOMATRIX可注射式硫酸钙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仅能够固定和复位粉碎性骨折,而且能防止骨折移位,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可注射式硫酸钙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 标签: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 骨折
  • 作者: 王建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大邑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330
  • 简介: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相比于青壮年,更容易发生骨折骨折之后需要尽快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否则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者不愈合,原来的部分功能也会因此而丧失。不同的骨折类型,其治疗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的处理完全不同,需要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才能更好的进行治疗和护理。

  • 标签: 骨折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LCP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优点及手术要点。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月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肢复杂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870岁,平均49岁。全部为闭合性骨折。结果全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316个月)。本组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5周。无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对于下肢复杂骨折创伤小,利用骨折间接复位技术,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的最佳选择之一。

  • 标签: LCP 微创内固定系统 治疗 胫骨远端
  • 简介:目的完整的外侧壁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以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CT证实为外侧壁粉碎的AO/ASIFA3型骨折、接受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18个月者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8-79岁(平均63.5岁)。术中在牵引床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4例采用对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倒置固定,10例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4例患者中,手术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7%。术后3个月时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18-44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62-86分,平均71.4分。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等。结论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锁定接骨板 外侧壁
  • 作者: 姜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230
  • 简介:提到骨质疏松大家并不陌生,部分人会误认为骨质疏松那就是单纯缺钙,自己买点钙片服用就能预防或者病情得到缓解,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属于代谢骨病,例如骨量减少,丢失、降低、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骨脆性增高,很容易发生骨折情况。尤其是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下降,根据不完全统计,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达35%左右。此外,女性绝经后的1-3年内,由于激素水平极速下滑,大大降低雌激素对骨组织的保护作用,我们患骨质疏松症的机率较大。当骨质疏松时轻轻一损、一碰就会出现严重骨折,这时大家就会想,雨天及外出易摔倒,那我就少出门,尽量不在你说天气不好我不出门,我等天气好在出门,这也是对自己的保护,但是事情总有万一,要是在雨天出门,这样就可能减少受伤骨折吗?答案肯定不是的。因为重度骨质疏松时即使不摔倒,轻轻打个喷嚏、弯腰拾个纸屑,也有可能发生胸腰椎骨折,这就是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因此需要格外注意预防骨质疏松。那发生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怎么治疗呢?我会在这里举例说明。

  • 标签: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
  • 简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多由高能量致伤力导致,如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等.由于椎体爆裂性骨折多伴有脊柱后结构的损伤,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多,并大都有椎管被骨折块侵占,治疗目的主要是减压和稳定.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近期治疗的理念并没有大的改变,但手术方法却有一些变化.

  • 标签: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手术治疗 椎体 常见 脊柱稳定性 坠落伤
  • 简介:对胫腓骨下1/3四块以上的粉碎骨折多主张非手术治疗。92~94年初作者采用梅花针加钢丝环扎治疗12例该型成人病例,术后不用外固定,并早期功能锻炼。随访半年均在20周内达骨愈合,膝踝功能良好。作者认为梅花髓内针加钢丝环扎是治疗下1/3粉碎胫腓骨骨折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髓针
  • 简介: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由于关节面不平整、桡骨短缩、掌侧或背侧移位、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改变、腕关节应力改变,导致腕关节功能严重损害。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易累及关节面的特点,临床治疗较困难,如治疗不当常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创伤关节炎而引起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认识的提高,应用手术治疗骨折的主张得到各国学者的认同。我院采用斜“T”型钢板、掌侧入路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骨缺损时支撑植骨,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掌侧入路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钢板固定 关节面不平整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30例(108椎)OVCF患者行PVP+PKP术,术后给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治疗组)。20例(62椎)患者给予卧床休息3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0W、24W和48W测股骨颈和胸腰椎骨密度。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术后0W、24W和48W,两组患者股骨颈和胸腰椎多节段胸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0W、24W和48W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VP联合PK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多节段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龄段、各部位的BMD均比非骨折组低(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近端骨量逐渐丢失,除了45~50组,其余各年龄段骨折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越大。结论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呈明显负相关,应该注意预防。

  • 标签: 骨密度 股骨近端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1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P〈0.01),所有病例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P〈0.05),而后凸Cobb角矫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后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126例老年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给予PVP治疗,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5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改变情况和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和I型前胶原肽(CTX)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BGP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上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有助于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骨密度和骨代谢,降低VAS与OD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PVP 唑来膦酸 骨密度 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