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肺癌合并尘肺患者的血清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放疗前后含量的变化与继发性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改进临床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肺癌合并尘肺患者30例及30例健康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BGP,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BMD,用SMAC技术检测血清ALP、Ca、P等,肺癌患者采用美国瓦里安1800加速器体外照射1f/d,2Gy/f,剂量55-65Gy。结果肺癌合并尘肺患者放疗前BMD、BG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P增高,P〈0.05。血Ca、P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肺癌合并尘肺患者BMD和BGP改变的临床意义:肺癌放疗前BMD、BGP降低,ALP增高,缓解期可逆转与肺癌合并尘肺病情基本一致,尤其是中晚期肺癌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放疗前影响钙代谢,而钙代谢异常加重了病情,因此肺癌合并尘肺患者定期检测BMD、BGP和ALP,在放疗的同时注意肺癌患者伴骨质疏松存在的风险,以便能够得到早治疗早预防的目的,对他们以后的生活至关重要。

  • 标签: 肺癌合并尘肺 骨钙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及结果。方法本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8例施行前路椎体及病灶切除减压+髂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30例行后路全椎板减压+Axis侧块钢板固定+关节突植骨。前后路联合手术8例,3例后路术后一期联合前路手术,5例为后路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症状有加重,二期行前路手术。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采用JOA评分,观察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3种手术入路的减压效果。结果随访56例,颈前路患者的手术改善率69.69%;颈后路患者的手术改善率65.04%;前后路联合患者的手术改善率75.25%。3种术式存在显著差别。并发症发生率以颈后路手术者最低。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虽然以前后路联合手术为最好,但并发症发生率也最高,而颈后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因此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以及影像学表现仔细分析,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外科减压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生化、代谢指标,细胞因子及骨密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钙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进行治疗,共1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钙、磷及1,25(OH)2D3、降钙素、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的水平;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1)水平以及腰椎2~4(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清钙、磷及1,25(OH)2D3、骨钙素、甲状旁腺素、IL-10,IL-6、TNF-α、IGF-1及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钙、1,25(OH)2D3、IL-10、IGF-1及腰椎2~4(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磷、PTH及骨钙素、IL-6、TNF-α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治疗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骨密度,改变骨代谢及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 病毒性肝硬化 钙剂
  • 简介: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髋关节累及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概况、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有髋关节受累的AS患者82例,并以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胸腰椎及骨盆X线、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水平(C-reactiveprotein,CRP)、HLA-B27、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ankylosingspondylitisdiseaseactivityindex,BASDAI)、强直性脊柱炎Bath功能指数、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指数及治疗情况等。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测量部位为腰椎1~4和股骨颈部位。结果AS合并髋关节累及的患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发生率(78.0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表现出更高的骨量减少(46.3%VS27.5%)和骨质疏松发生率(31.7%VS5.0%)。但AS患者骨密度检测率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率极低。合并髋关节受累的AS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SR升高是AS患者腰椎骨丢失的危险因素;而身高、体重、BASDAI及CRP水平与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明显相关。结论AS合并髋关节累及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水平均明显降低;ESR及CRP水平升高、高疾病活动度是AS患者骨丢失的危险因素;AS合并髋关节累及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但骨密度检测率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率极低。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髋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合并不同骨量患者血浆中转录受体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mRNA表达与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T2DM+骨量正常组(A组)50例、T2DM合并骨量减少组(B组)50例、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C组)50例。收集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50名。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外周血中Runx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A组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plasmaghl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较NC组明显升高,而HDL-C明显降低(P<0.05);②C组25(OH)D、Runx2mRNA水平显著低于NC组、A组及B组;B组低于NC组及A组;A组低于NC组,即C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骨量 转录受体相关转录因子-2 25羟维生素D 骨质疏松
  • 简介:1997年我科收治颅脑损伤合并不同部位肢体骨折病人31例。一、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16~50岁。致伤原因:车祸21例,煤块砸伤6例,棒伤4例。颅脑损伤病人按《黄家驷外科学》所提改良GCS分类标准分为,轻型11例,中型15例,...

  • 标签: 颅脑损伤 合并症 肢体骨折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7~2013年收治的38例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资料。后凸≤20°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并Cage融合内固定术(A组,共8例);后凸〉20°采用后方突出椎间盘摘除、经椎弓根截骨矫形内固定(B组,共3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38例均骨性融合。A组患者术后后凸角度无变化,B组患者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48°,改善为术后25°。2组患者VAS评分和DO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FrankelC级1例恢复到D级,D级7例恢复到E级。B组FrankelC级6例恢复到D级,4例恢复到E级;FrankelD级16例恢复到E级,4例无明显变化。34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21例腰背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后凸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1病例患儿,男,7岁,主因左髋部被汽车压伤6h入院。查体:患儿缺血貌,血压90/40mmHg,脉搏150次/min,呼吸34次/min。左髋部及左大腿部肿胀,前侧波动、足背动脉博动好,足趾可屈伸、感觉良好。X线片示股骨粗隆问骨折移位(见图1),给予抗休克、补液治疗,左大腿股骨髁上牵引,大腿前侧抽出血性液120mL。加压包扎。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左大腿皮肤潜行剥脱。创伤失血性休克。人院1周,大腿前侧有15cm×10cm皮肤变硬发黑。第8天在全麻下行手术。选择大腿及髋部外侧正常皮肤为进针点,经皮固定,先行股骨颈部及股骨粗隆下2枚骨圆针贯穿固定,在C型臂X线机下利用2针并在下肢牵引下进行复位。X线电视监视下见复位满意,经粗隆下及骨折端达颈部及头下穿人第3枚骨圆针固定。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皮肤剥脱 创伤失血性休克 骨圆针固定 小儿 股骨髁上牵引
  • 简介: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髋部损伤,其发生率明显低于髋关节后方的骨折脱位,仅占到髋关节脱位的10.53%[1]。MavinTile曾记载关于髋关节前脱位损伤发生时可以合并髋臼前壁骨折的论述。我科也收治过1例,并且在手法复位后因髋关节内游离体而行手术治疗。

  • 标签: 髋关节前脱位 前壁骨折 髋臼 关节内游离体 髋部损伤 骨折脱位
  • 简介:脂肪栓塞综合征(FotEmbolismSyndrome,简称FES)是骨折创伤后的早期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告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发生率为43.5%,表现为以肺功能不全为中心兼有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的征侯群。如不能早期确诊和积极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或死亡。本组从1990年~1997年报告12例,对其诊治讨论如下。

  • 标签: 脂肪栓塞综合征 多发性骨折 早期诊治 治疗 肺功能不全 创伤后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64例合并血管损伤的膝关节周围骨折,首先采用可靠、快捷的方法稳定骨折,血管损伤分别采用直接修补术、端端吻合术、大隐静脉逆转桥接修复术,移植长度3~11cm。术后常规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结果2例截肢,4例术后吻合口处血栓形成,62例获6~40个月随访,彩色多普勒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管径与正常血管段比较无明显差异。59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3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关键,术中选择合理骨折固定物,注重修复顺序及血管吻合的质量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 标签: 血管 损伤 修复 膝关节周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的病例资料。其中8例闭合性骨折均采用前臂外侧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2例开放性骨折清创后,从骨折穿破皮肤处入路,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复位固定后显露肱动脉损伤部位。6例肱动脉痉挛患儿首先解除机械性痉挛,再行局部热敷,药物罂粟碱外膜注射。4例肱动脉断裂者先取出血栓,2例动脉缺损在2cm以内行断端吻合,2例血管损伤重,修整后动脉缺损5~7cm,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后抗凝治疗1周。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4~6周复查,10例肱骨髁上骨折伴肱动脉损伤的患儿均骨折愈合,肢端及前臂血循环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最后一次复查时,10例肘关节活动均良好,伸屈活动范围正常,桡动脉搏动正常,复查血管彩超吻合段血管无狭窄、无假性动脉瘤。结论肱动脉损伤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对可疑有血管损伤者,应仔细连续动态观察,一旦确诊,手术应尽早进行,必要时请血管外科医生辅助手术,早期手术疗效较好。

  • 标签: 肱骨骨折 血管损伤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骨疏宁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骨疏宁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腰椎1-4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VAS疼痛评分以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前,各组受试者骨密度、VAS疼痛评分以及骨代谢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治疗组骨痛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两组L1-4椎体、股骨颈的BMD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两组血清I型胶原N端前肽(type1collagenNterminalpeptide,P1NP)的水平明显升高,而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Icollagencarboxy-terminalpeptide,CTX)水平明显下降,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P1NP及CTX水平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骨疏宁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女性骨密度及降低VAS评分,且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异常,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疏宁片 骨质疏松症 阿托伐他汀 骨密度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32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中,手法复位成功8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2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随访30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手法复位成功石膏夹板固定8例,3例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占37.5%.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后外展架固定20例中,14例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占70%,6例肩关节功能只有轻度受限,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经统计学(X2)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2例肱骨头置换术,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若无手术禁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外展架固定,肩关节功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效果好.

  • 标签: 肩关节前脱位 合并症 肱骨外科颈骨折 治疗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患者崔××,女性,35岁,服装个体户,主因右手及前臂尺侧麻木、发凉,无力3月来院就诊。近3月来,患者渐感右手无力、易疲劳、沉重感、怕冷,右手环、小指及前臂内侧麻木,手部精细动作不准确(如做针线活)。体检:三角肌、肱二、三头肌肌力均为Ⅱ级,环、小指指深屈肌肌力Ⅲ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明显萎缩,手指内收外展受限,Froment’s(+),前臂内侧及尺神经支配区皮肤刺痛觉减退。Adsons试验及Wrights试验均为右

  • 标签: 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 锁骨下动脉 晋中地区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服装个体户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2012年1月—2015年4月,本院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2例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患者。病变侵犯节段:C3/C41例,C4/C52例,C5/C66例,C6/C73例。术前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2例。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9.83±4.45)分。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为(34.67±18.25)mm/h。术前所有患者规范抗感染治疗〉1周,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播散。随访12~30个月,平均16.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随访时,B级和C级各1例患者恢复至D级,余C级1例和D级7例患者恢复至E级。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改善至(15.50±2.0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SR为(7.58±5.32)mm/h,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无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结论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较为少见,容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进行血清学排查。在规范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硬膜外脓肿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1典型病例患者男性,19岁,工人。外伤特点:左手背被重物(铁块)砸伤,患肢出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无其他合并损伤。专科检查示左手背中部见长约0.5cm小挫裂伤口,局部渗血、肿胀,腕掌关节处畸形、压痛,第1掌骨基底部异常突出及浮动感,左手掌指关节活动部分受限,余关节活动可,末梢感觉血运尚可。

  • 标签: 小多角骨 关节脱位 掌腕 第1掌骨基底部 骨折 关节活动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脊柱后路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02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76例,按不同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切除一侧或两侧椎板、椎弓根或部分关节突行侧前方环状减压AF内固定者40例,为直接减压组;体位复位结合AF器械矫正复位36例,为间接减压组.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中晚期并发症,根据是否有腰背痛,下肢根性痛、麻木无力,两便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生活能力按FIM评定.结果两组病例获6个月~5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前脊髓完全性损伤,术后均无恢复;术前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晚期并发症发生,直接减压组高于间接减压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间接减压组好于直接减压组.结论间接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不失为一种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减压 胸腰段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并发症 术后 脊柱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