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07月~2022年0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2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其它类型关节炎患者中选取250例作为对照组,均以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受累情况以及肌骨超声的表现。结果:实验组受累关节共检出324个,对照组受累关节共检出312个,相差较小;实验组双边征、多点状高回声、痛风石检出率大于对照组,(P<0.05),关节积液检出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下,能够发现痛风性关节炎与其余类型的关节炎有所差异,利于临床的诊断分型。

  • 标签: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痛风性关节炎;其它类型关节炎;受累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Load-sharing评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评分为4~6分的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对于评分≥7分且保留完整骨折椎后方结构、不伴有脱位的患者,应用前路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对于评分≥7分且骨折椎后方结构破坏或伴有脱位的患者,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后凸角、椎管占位及椎体压缩于手术后均得到恢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中,3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例,2级神经功能恢复者14例,1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4例。根据Denis分级对术后腰痛评价分级,P149例,P214例,P36例。术后31例恢复原来从事工作或体力劳动,32例更换较轻松工作或轻体力劳动,6例生活能自理但不能参加正常工作及劳动。结论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改良Load-sharing评分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 简介:儿童的“知更鸟”畸形临床上以疼痛性的寰枢椎旋转强直为特点。传统的诊断方法是在X线片上观察齿突脱位的程度以及齿突与两侧寰枢关节的对称关系。虽然近年来动态CT以及MRI被用于该病的诊断,但是当患者在没有麻醉状态时强直的寰枢椎位置会误导诊断。

  • 标签: 寰枢椎旋转 诊断价值 半脱位 旋转固定 CT扫描 全麻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于疾病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329例T2DM患者,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n=124)、骨量减少组(B组,n=159)、骨质疏松症组(C组,n=46),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骨密度组及不同季节就诊患者间PTH、25OHD水平的差异;探讨PTH、25OHD之间及与骨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间的相关性;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TH、25OHD对T2DM并发OP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于OP的筛查价值。结果1.三组之间PTH水平比较,C组明显高于B组、B组明显高于A组;25OHD水平比较,C组明显低于B组、B组明显低于A组。2.秋季就诊者25OHD水平明显高于冬春季;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偏相关分析表明:PTH与PⅠNP、β-CTX呈明显正相关;25OHD与PTH、PⅠNP、β-CTX呈明显负相关。4.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TH、25OHD对于T2DM并发OP的影响显示:PTH:OR=6.265;25OHD:OR=0.369。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TH、25OHD对于OP诊断的截断点分别为:≥46.58pg/ml、≤14.70ng/ml。结论PTH水平增高患者更易患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是发病的危险因素;而25OHD水平增高是发病的保护因素。不同季节25OHD水平不同,应特别注意冬春季节25OHD的补充。PTH、25OHD的检测不仅有助于识别T2DM并发OP的发病风险,还是疾病快速、无创、敏感的筛查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症 甲状旁腺激素 25羟维生素D
  • 简介: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已越来越受到众多临床专家的关注和重视,临床中随着三维矫形理论和内固定器械的发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AIS治疗效果的评价既往主要是基于放射学检查结果。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HRQL)量表的发展,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问卷调查 综述文献
  • 简介: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是一类棘手的感染性疾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然而,关于脊柱结核的治疗理念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国内外存在较大争议。激进或过于保守均会带来各种问题:手术指征过宽易造成过度治疗,增加医疗负担甚至各种手术并发症;手术指征过窄则会导致疗程延长,继发Pott畸形,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等。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脊柱结核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研究多为病例报道[2],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较少。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脊柱结核学组于1965年在亚非等脊柱结核高发生率地区开展了一项除颈椎结核以外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解决脊柱结核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3]。该研究随访时间长、观察指标全、设计完善,在随后长达40年(1973~2013)的随访观察中,比较了早期无严重并发症的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短程和长程药物治疗、单纯病灶清除术和病灶清除并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系列研究结果[4-16](13篇文献,630例病例)在JBoneJointSurgBr、Tubercle、IntOrthop等期刊发表,研究报道范围如下。①药物治疗:短程方案(6个月、9个月)和长程方案(18个月)疗效的比较;②住院和门诊药物治疗、门诊药物治疗是否佩戴石膏支具治疗效果的比较;③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并单纯病灶清除术、药物治疗并病灶清除及结构性植骨术等治疗方案在减少后凸畸形、椎体骨质丢失及提高融合率方面的比较。

  • 标签: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测试人股骨在相同载荷状态下不同截面和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取健康成人新鲜股骨标本4只,将其自上而下四等分,在其等分点划周线,并将截面周长四等分,确定各面的后内前外,4个标志点.用MTS试验机进行各面各点的纵向压缩、三点弯曲及轴向扭转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股骨干在相同载荷时各个截面所承受的载荷不同,纵向压缩1000N时,压应变在近端1/4内侧点最大,平均值为—1.05E—03(mm/mm),张应力在其外侧点最大,平均值为6.63E—04(mm/mm).三点弯曲在300N压力时,股骨中间1/2端,内侧点为最大张应变,平均值为1.18E—03(mm/mm).轴向扭转对股骨下段以N·m·s的速度施加N·m外翻扭矩时,近端1/4前侧点,扭转角度最大为1.85°.结论:在相同载荷下股骨干不同部位所受力不同,揭示了股骨干各种骨折类型的创伤机理.

  • 标签: 人体股骨 应力分布 载荷 截面 部位 股骨干骨折
  • 简介:目的探索椎间盘伤病的外科治疗新途径.研究背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间盘伤病的常规方法,近10年又有椎间融合器和人工骨融合材料的探索,截止目前尚未见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临床报告.方法全组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1~58岁,平均47岁,退行性颈椎间盘突出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1例;病变部位C4,52例,C5,63例.同种异体椎间盘逐级冷冻于-196℃液氮中保存,术前37℃水浴箱中快速复温.手术经颈前入路,切除病变椎间盘,选择适型供体椎间盘植入,不使用任何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在围领保护下术后4~5d离床活动,白细胞计数和血沉正常范围.按JOA颈椎病评分标准,术前平均8分,术后2周10.6分,随访时13.2分.X线检查示2个月供体椎间盘与受体椎骨愈合,无坏死、脱位.移植椎间盘高度部分丢失,术后2年仍维持原有高度的76.2%.MRI示移植椎间盘术后2年仍有良好T1和T2加权信号,并能维持良好的活动度.结论冷冻保存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后早期能移维持颈椎间盘的一定高度,恢复节段稳定性并保留了椎间盘的良好活动度;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移植
  • 简介:脊髓纵裂(Diastematomyeli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因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脊髓先天性异常,表现为脊髓或马尾被一骨性或纤维性间隔纵向裂成为对称或不对称的两半。本病于1837年由Ollivie首次发现并命名,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脊髓畸形的4%~9%。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病理过程 神经病学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前,颈椎前路钢板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退行性变、畸形和肿瘤患者的治疗,其能增强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植骨块脱出、终板骨折塌陷以及迟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促进病变部位植骨融合,并允许患者在最少外固定或无外固定时能够早期活动。本文对颈椎前路钢板的发展过程、生物力学特点、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引起慢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它是由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腰痛,椎间盘外部结构是正常的。对于大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方法,对于慢性失能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通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应考虑外科治疗。微创治疗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其概念、分型、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椎间盘 腰痛 综述
  • 简介: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终极手段,其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术式,这些术式各有优缺点,并有各自的适应证。本文就近年脊柱结核相关研究中的手术适应证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作如下综述。

  • 标签: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脊索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中低度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1%-4%。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好发于脊柱中轴的两端,其中骶尾部占40%-50%,颅底部占35%-40%,只有少数发生于其余椎体占15%-20%。脊索瘤起病隐匿,生长缓慢,多见于50-70岁,

  • 标签: 骶骨 脊索瘤 综述文献
  • 简介:黄韧带位于椎板间,参与构成椎管后方边界。与其他脊往韧带相比,黄韧带寓含弹性纤维,可辅助椎旁肌控制椎体间运动、保持椎管及椎间孔后壁光滑、保证坐位及站立位时的脊柱稳定。Elsberg于1913年首先报道腰椎管黄韧带肥厚可导致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由于骨化或增厚的黄韧带可以压迫脊髓或马尾产生一系列症状或体征,因此也是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 标签: 腰椎 黄韧带 肥大 椎管狭窄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研究软骨细胞在纤维胶内体外生成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将4—10×107cells/mL细胞/毫升的软骨细胞植入纤维胶,在体外培养2个月后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细胞在纤维胶内产生大量的软骨特异性Ⅰ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结论:纤维胶内的软骨细胞可在体外培养的环境下生成大量透明软骨基质.

  • 标签: 组织工程 软骨 实验 纤维胶 胶原 蛋白多糖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类"以低密度和骨组织结构破坏为主要特点的全身骨骼性疾病",目前居全球常见病第六位,其危害日益严峻。尽管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多种多样,但每种药品都有其自身的缺点,为达到个体化用药目的,开发新型骨质疏松药物仍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镓(gallium,Ga)为硼族元素,国内外有很多实验表明其有很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使其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本文就镓治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作用机理、以及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一阐述。

  • 标签: 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
  • 简介: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此类疾病呈年轻化趋势。

  • 标签: 椎间盘 模型 动物 综述
  • 简介:腰痛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脊柱领域的权威杂志《Spine》在1996将腰痛列为关系人类健康的世纪难题——80%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1次腰痛。据保守估计,美国每年用于腰痛的医疗支出约900亿美元。腰痛因其巨额的医疗支出引发经济压力而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临床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外基质 分子生物学 综述
  • 简介:胸腰椎由于椎间盘的存在,在屈伸、侧曲时,椎间盘受力一侧高度减少,对侧高度增加,成楔形,介导脊柱的形变,同时髓核向对侧移位,压迫纤维环增加其张力,通过髓核-纤维环的协同作用防止过度牵拉,但是这一结构也限制了胸腰椎的旋转运动。寰枢椎之间没有椎间盘协助运动,以旋转功能为主,头颈部约47°的旋转功能及10°的屈伸功能均由寰枢关节完成[1],与胸腰椎区别较大,脊柱三柱理论对其不适用。且寰枢关节骨结构相对纤细,前、后纵韧带和节段性韧带均较胸腰段薄弱,稳定性较差,在儿童头部旋转时寰枢关节分离度可达85%[2],是脊柱中较脆弱和易损伤的部位[3]。

  • 标签: 寰椎 枢椎 生物力学 综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