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而达到肺癌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对112例肺部病变(肿块63例、结节41例、实变8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采用22G穿刺针,精选最佳层面进针多部位取材,活检后行瑞-姬双染色,根据细胞学特征及结构特点及组织学检查,个别病例同时做抗酸染色。结果穿刺成功率99.1%,在112例中,肺恶性肿瘤74例,穿刺敏感性91.1%。特异性76.9%,假阴性8.9%,良性病变27例,均经手术及随访证实。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细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具有创伤小、简单快速、安全可靠、准确率高,便于推广,为临床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肺癌 针吸细胞学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密闭式痰管与一次性痰管在临床气管切开使用中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痰管与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痰管进行临床使用对比,从痰时间、痰效果、并发感染、患者耐受程度、经济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密闭式痰管从以上各方面均优于一次性痰管。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密闭式痰管较一次性痰管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一次性吸痰管 临床使用对比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脓痰及痰痂易聚集并堵塞支气管管腔,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引起继发性肺不张。痰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但同时也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同时又因负压抽吸将肺内口高氧气体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器官损害。不必要的频繁痰和常规的按时痰增加了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此外,如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适时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适时吸痰 吸痰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紧急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人工气道痰管插入困难情况及其原因。结果发生痰管插入困难原因有摩擦阻力、导管内口斜面贴气管壁、导管扭曲、痰痂堵塞、导管套囊滑脱等,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发生痰管插入困难的百分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防止人工气道痰管插入困难,必须正确区分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确保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复合全麻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效果。方法将24例2岁以内唇裂修复术的患儿全部采用静脉复合吸入全身麻醉。结果手术患儿术中安全、舒适、无痛。结论静-复合全身麻醉是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 标签: 婴幼儿 唇裂修复术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我科在临床中使用小儿静脉留置的经验体会。主要内容对小儿留置的留置部位,穿刺方法,固定方法,留置封管,置管期间的护理作了详细阐述。体会静脉留置可提高疗效,减少患儿的痛苦,缓解护患关系,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火治疗雀斑、痣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钼制,烧红后刺在雀斑、痣上。结果一次治愈者占86%,总有效率92%。结论火治疗雀斑、痣效果满意。

  • 标签: 雀斑 火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提高治疗高血压疗效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针刺加药物)53例,对照组(单纯药物)53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血浆神经肽Y(NPY)的变化。结果降压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NPY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NPY实现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硬核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8例(65眼)行白内障冷超声乳化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1~6月。结果术后1周视力<0.1者仅1只眼(1.5%);角膜内皮计数减少率为9.3%;术中破后囊4只眼(6.9%),其中2只眼(3.4%)未植入人工晶体,2只眼(3.4%)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内皮皱褶、角膜水肿5只眼(8.6%)。结论冷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对眼内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硬核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型号头皮在休克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用5.5号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7号头皮进行静脉穿刺。结果采用5.5号头皮穿刺成功率98.9%,疼痛感明显减轻;采用7号头皮穿刺成功率为82.7%,有明显疼痛感觉。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5号头皮进行静脉穿刺比7号头皮穿刺成功率高,疼痛感明显减轻。

  • 标签: 静脉穿刺 头皮针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输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操作简单,优点明显,长时间留置既保证静脉通道通畅,又能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护士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操作技术水平,更要加强置管前宣教、严格无菌操作、置管期间加强观察和护理,在每个环节上都熟练、正确,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 观察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穿刺点周围局部湿疹的护理对策。方法将40例静脉留置穿刺点周围局部湿疹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用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mg加入0.9%氯化钠100ml溶液中湿敷与炉甘石洗剂外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留置穿刺点周围局部皮肤湿疹采用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湿敷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庆大霉素 庆大霉素 留置针 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无连接式正压留置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正压留置使用过程中的护理问题。方法将12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使用新型正压无连接式留置,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结果观察组正压无连接式留置留置时间长,留置后患者担心焦虑心理、延长管内有回血、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型正压无连接式留置具有正压单手操作等优点,延长留置时间,有效避免回血、堵塞、患者担心焦虑等护理问题,护士针刺伤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提高了留置使用效果。

  • 标签: 呼吸内科 24G 正压留置针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对6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进行刀治疗,另外60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0%,2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刀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一种可行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针刀 腰三横突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型号留置在临床应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对100例使用BD公司7#与5#留置使用后,在留置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病人舒适感方面进行比较。结果5#留置在留置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病人舒适感明显优于7#,5#留置不影响输入液体的速度。见表1(p<0.05)。结论5#留置在临床应用效果方面明显优于7#留置,深受患者接受。

  • 标签: 留置针 静脉输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特殊情况下(长期输液的危重病人,禁食的病人,脱水的病人等)外周静脉留置置入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120例外周静脉留置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创新置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法,对两组置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创新置管法在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危重病人、儿科患者中能显著地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创新 置管
  • 简介:摘要对刀治疗前的定位与治疗中的操作过程进行临床经验分析。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时在盲视下既要保证手术操作时的安全,又要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这与我们在治疗前的定位及操作时的三维立体感有直接关系。治疗前的准确定位,是建立在正确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影像检查及正确诊断的基础之上,同时还需采用合适的定位方法。定位后的操作我们强调以三维立体感和两个金字塔结构来代替我们的眼睛。以扎实的解剖学基础结合医者的手感和患者及时反馈的感,构建起两个三维立体的人体组织金字塔结构,行安全有效之术。

  • 标签: 针刀 定位 操作 三维立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输液拔后两种按压方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2~10月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输液治疗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3例采用改良纵向大面积按压法,对照组93例采用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纵向大面积按压法与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今后工作中,从人性化护理出发,注意按压方式,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护理 静脉输液 按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