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海绵血管的注射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小儿体表海绵血管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观察组(应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无水酒精+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体表海绵血管。观察镇静及遗忘程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注射治疗期间能充分耐受由注射治疗所带来的疼痛,术中无知晓,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单纯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海绵血管注射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可取的麻醉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经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血管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40例有症状的血管患者行动脉插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血管体,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体供血动脉。结果栓塞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术后第3、6、12个月复查肿瘤平均缩小45%、75.0%、80.9%。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血管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我院自2004-5至2009-12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颗条进行对40例血管进行了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瘤 栓塞 平阳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血管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1例血管的介入治疗病人分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进行,实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观察两组间病人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服务满意度。结果平均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及服务满意度提高。结论临床路径可规范医护人员的行医行为,缩短住院的时间和降低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临床路径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合并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皮肤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皮肤血管患者,先用平阳霉素混合液进行体腔内注射,每一进针部注入2-4ml混合药物,对血管患者行多点注射,注射时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的大小决定注射剂量,至体稍发白为宜。一般经3-5次注射后体面积减小再进行手术治疗。对部分未能完全切除或完全切除后有可能导致严重继发畸形的患者,则于术中和术后继续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观察手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60例皮肤血管患者中188例经过手术前平阳霉素混合液注射后手术直接切除治愈(72.31%),60例患者经手术后3-4次注射治愈(23.08%),显效9例(3.46%),无效3例(1.15%),总有效率为98.85%,治愈率为95.39%。260例中有6例发热,局部溃疡形成3例,发生术区血肿4例,2例伤口边缘局部愈合不良,对症处理后均未影响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6%,未见白细胞降低、肾功能损害及肺纤维化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手术合并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皮肤血管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可以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皮肤血管瘤 手术 平阳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皮肤血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皮肤血管后,进行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然后根据体变化,间隔15~20天重复注射,注药量根据病变体缩小情况递减,一般2-3次治愈。结果120例患者中,治愈58例(48.4%),显效50例(41.6%),无效12例(10%),总有效率90%。48例毛细血管患者中,治愈18例(37.5%),显效25例(52.1%),无效5例(10.4%),总有效率89.6%;30例海绵血管患者中,治愈20例(66.7%),显效7例(23.3%),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42例混合型患者中,治愈20例(47.6%),显效18例(42.8%),无效4例(9.6%),总有效率90.4%。不同类型皮肤血管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平阳霉素、碘油、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皮肤血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平阳霉素 混合局部注射 皮肤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颅内动脉夹闭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60例颅内动脉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性CVS比例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组的症状性CVS比例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却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动脉夹闭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动脉瘤夹闭术 脑血管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逆行岛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保护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皮瓣修复30例36指,效果满意。结果本组30例36个皮瓣中,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结论手指侧方逆行岛皮瓣对于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组织缺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指缺损 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脂护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106例,随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应用清脂护方治疗;对照组52例予复方蛋氨酸胆碱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肝功能、血脂、B超声像检查。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血脂(TC、TG)、肝功能(ALT、AST)等项目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清脂护方具有调节脂肪代谢,保护肝细胞,抗损伤作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清脂护肝方 复方蛋氨酸胆碱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呈组合的皮肤局限性淋巴管内毛母质。方法对1例皮肤局限性淋巴管内毛母质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右肩皮肤蕈肿物,大小4.5cm×3.5cm×2.0cm,切面基底部见一结节,部分有石灰样感,结节外周囊性多房,内含灰白色半透明糊状物。镜检基底部结节表现典型毛母质的组织学特点,外周呈淋巴管结构。免疫组化结果衬覆淋巴管腔的扁平细胞D2-40弱阳性,CD31、CD34(内对照,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及VEGFR-3均阴性。结论皮肤淋巴管肿瘤和毛母质分别为皮肤软组织和附件来源的肿瘤,二者同时发生并且形成独特的现象非常罕见。

  • 标签: 皮肤局限性淋巴管瘤 毛母质瘤 瘤内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扩张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9年4月先天性胆总管囊扩张症35例,其中30例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全部行胆总管囊肿切除+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全组30例恢复顺利,2例术后腹腔引流管引出少许胆汗后痊愈。结论手术是先天性胆管囊扩张症的唯一的治疗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I先天性胆总管囊扩张症的最合理手术方式。

  • 标签: 先天性胆总管 囊状扩张症 手术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配伍异丙酚在小儿甲舌骨囊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择期甲舌骨囊肿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配伍异丙酚行全凭静脉复合全麻,对照观察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及苏醒情况。结果两组均能顺利完成手术,而瑞芬太尼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更稳定,苏醒更迅速、更安全。结论瑞芬太尼配伍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甲舌骨囊肿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丙酚小儿 全凭静脉复合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翼胬肉复发的切除方法。方法对我院接受翼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移植手术的患者150例(162眼),手术后随访3~48个月,观察翼胬肉手术后复发开始发生的部位。结果162眼中发现24眼复发,其中22眼复发起始部位在上下结膜瓣缝合连接的原翼胬肉的残留结膜处,占91.7%,仅2眼复发起源于角膜缘,占8.3%。结论翼胬肉手术后复发绝大多数起始于上下两个结膜瓣缝合连接处的原翼胬肉的残留结膜,因此转移结膜瓣缝合对合严密能有效预防翼胬肉的复发。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瓣 移植 复发 起始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诊断脓肿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6例脓肿的诊治经过,并经手术及穿刺证实。结果超声诊断为脓肿的患者31例,其中8例经过动态跟踪观察确诊,误诊5例。结论B超对诊断脓肿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肝脓肿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三种荧光剂在逆行岛皮瓣静脉回流的效果,以寻找最佳的研究方法。方法分别取15只新西兰兔耳静脉血各0.1ml,分离红细胞、FITC标记及检测。45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皮瓣模型。每只动物将一侧后肢随机设定为实验侧,对侧生成相同的皮瓣作为对照,对照侧不注入荧光剂。实验动物按照注入的三种荧光剂不同分成三组,再按注入的途径不同分三亚组。分别取三种荧光剂,通过皮瓣近端给入。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大体观察荧光的扩散,动脉、静脉亚组5s后,皮下亚组10s后,取下皮瓣做连续两张冰冻切片,分析荧光在血管蒂部的分布。结果FITC标记的红细胞荧光强度均匀,可以用于示踪研究。荧光素钠在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均匀分布;FITC标记的多聚糖主要分布在蒂部的血管血管周围组织有弱的荧光分布;FITC标记的红细胞分布在蒂部的血管。结论FITC标记的红细胞是研究皮瓣静脉回流的最佳选择,荧光剂可选择性的通过动脉、静脉和皮下三种途径注入。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 静脉回流 荧光示踪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睑黄色合并眼睑皮肤松驰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20例(40眼)眼睑黄色合并睑皮松驰者采用联合手术,将黄色切除同时行上睑松驰矫治术。结果20例(40眼)眼睑黄色均切除,眼睑无张力,双重脸形成,随访(38眼),时间6月~2年,眼脸外观形态良好,无明显瘢痕,均无复发。结论眼睑黄色切除联合上睑松驰矫治术,合理设计,可获得理想的治疗、美容双重效果。

  • 标签: 眼睑黄色瘤 上睑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选择前臂内侧血管穿刺的优越性。方法将来我院门诊临时输液的患者150例征得同意后,分为对照组(穿刺手背静脉75例)、观察组(穿刺前臂内侧静脉75例),观察组采用前臂内侧静脉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手背静脉进行穿刺,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刺结束固定后上肢活动自如,无脱针,患者满意。结论输液选择前臂内侧静脉穿刺有其优越性。

  • 标签: 静脉输液 血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学里面没有脂肪这一病名,在西医通常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1],是一组以实质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脂肪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临床表现,以及组织学的改变,大致可以分为单纯性脂肪、脂肪性肝炎、脂肪性纤维化、肝硬化。绝大多数脂肪患者无症状,常在体检中发现,当组织学脂肪沉积于肝脏越过30%时,B超可以检查出脂肪,肝脏脂肪含量达到50%以上时,B超检查确诊率可以达到90%[2]。B超检查简便、价廉、无创伤,已作为诊断脂肪和监测其发展过程的首选。部分病人自觉右上腹不适,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症状,严重脂肪可出现瘙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至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水肿以及性脑病等,少数患者有掌、蜘蛛痣等体征。

  • 标签: 脂肪肝 病机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