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监测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好转进入临床稳定期后分别测定PCT、CRP、白细胞计数(WB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将各种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PCT、CRP在VAP患者中高于其他指标,治疗后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和CRP可作为VAP炎症状况及其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并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在硝烟弥漫的2007中国减肥市场,哪些产品是市场主角。哪些品牌是博弈市场的佼佼者。又有哪些营销瓶颈让业者感到无奈……万方&红火广告策划人才机构通过对2007年全国五大区域六大城市减肥产品报刊广告投放的重点监测及分析,折射及总结出2007年中国减肥市场的总体特点,并为大家提供了一份2008年减肥市场的投资参考。

  • 标签: 减肥市场 监测报告 产品广告 中国 广告投放 减肥产品
  • 简介:摘要根据WS/T310.2009规范要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对植入性手术、外租手术器械实施快速生物监测。目的加强对外科植入性手术器械、外租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监测及手术质量追溯记录。方法按照WS/T310.2009规范要求在植入性手术、外租手术器械灭菌时,利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快速生物监测。结果快速生物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中可操作性强,效果好。

  • 标签: 快速生物监测 应用 灭菌 质量追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方法。方法总结9例手术切除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临床经验。结果7例单病灶行单纯胰岛细胞瘤切除术,2例多病灶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血糖恢复正常,2例血糖水平略高,补充胰岛素后可控制正常。结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明确诊断后首选手术切除,围手术期严密监测血糖,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胰岛细胞瘤 功能性 围手术期 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对65例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确诊OSAS病例42例。提出做好患者监测前心理、生理及环境准备,熟练监测中多导睡眠仪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监测后皮肤护理、电极维护及健康教育可保证监测效果,使患者得到合理诊治。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动态脉压指数(PPI)的变化及与近期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手段,测定3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24hABPM变化,与45例健康老年人ABPM值做对比,并在患者入院第15天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24h平均PPI(24hPPI)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24hPPI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中度患者24hPPI高于轻度患者(P<0.05),24hPPI与评分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动态PPI发生异常,并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脉压指数 动态血压 脑出血 预后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上半年药品动态监测和预警情况分析我院现存用药的不合理性,对一些销售和使用上存在“垄断或半垄断”现象的药品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更好的指导和监督临床合理用药,促进医院药学事业的健康合理发展。方法利用信息化管理,分别对我院2009年上半年抗生素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药物按使用金额排序前3名,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处理,总结并分析我院潜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我院实行药品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对超常现象分析原因、查找漏洞,监督临床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用药从监督到使用形成良性循环。

  • 标签: 药品动态监测 预警情况分析 用药的不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果酸疗法治疗重症痤疮疗效观察。方法采用低浓度果酸护肤品每日涂抹,高浓度果酸产品每月一次医院治疗,应用治疗前后直观图片对比评价疗效。结果27例患者采用该方法治疗,患者外观改善率100%。结论此治疗方法简单,患者依从性好,治疗后,病情缓解期长。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果酸疗法 Ⅲ-Ⅳ度痤疮
  • 简介:摘要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关键性环节,临床教学工作的管理组织与实施和临床教师的素质及教学水平高低,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我科从医德医风、管理制度、教学查房方法、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四方面着手,加强临床教学管理,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确保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使我科的临床教学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 标签: 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病情危重患者采取动脉置管,直接动脉血压监测法的重要性,以及在应用中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对30例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用桡动脉血压监测,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了准确的临床指导。结果30例患者病情平稳后拔除置管,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桡动脉穿刺安全、定位简单、成功率高,不易受污染、并发症少,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置管 有创血压监测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生理、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8月~2010年8月6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生理康复、心理康复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疾病知识测试的优良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自测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缩短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康复。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胃癌根治术 效果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松监测下指导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组(A组)和传统气管拔管组(B组)各50例。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MAP,HR,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TOF<0.9为肌松残余。结果肌松监测组MAP,HR指标稳定(P>0.05),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结论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重度烧伤休克期简便、快捷、有效补液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2002-07~2009-07收治的15例危重烧伤患者立即行锁骨下深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此作为快速补液通道,同时床旁安装简易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装置,依据CVP监测结果,结合尿量、心率、呼吸及意识等无创监测指标调节补液。结果15例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平稳度过。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适用于重度烧伤休克期治疗及护理,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烧伤 休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发病率为20%~30%,有报道称其发病率高达50%1。目前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且逐渐向微创及保留子宫的方向发展。药物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围绝经期或术前辅助治疗使用,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根据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患者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减压临床护理体会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胃肠减压患者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一次留置胃管成功190例,一次留置胃管成功率95%。脱落5例,拒绝置管5例。结论胃肠减压应重视心理护理,熟练插管技术操作,细致执行胃肠减压期间的护理措施,明显提高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胃肠减压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肩难产病例,并随机抽取阴道分娩30例为对照组。结果在阴道分娩7233例中,其中发生肩难产15例,肩难发生率0.21%,肩难产组合对照组孕妇的腹围、宫高、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难产是产科少见并发症,巨大儿发生肩难产的风险性高。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肩难产 并发症 高危因素 巨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异常对产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463例妊娠合并脐带异常分娩者,并与同期相同条件下妊娠分娩者600例进行对照。结果脐带异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比同期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脐带异常对分娩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结论脐带异常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新生儿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脐带异常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和评价腔镜器械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腔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法)随机抽取30套腔镜器械,包括分离钳及管腔、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进行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等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值≤2000为清洗合格判断标准。结果清洗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3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清洗组的操作钳齿和钳柄管腔,其RLU值均低于人工清洗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穿剌器在两组清洗方法中RL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后,90个内镜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84.4%,不合格率为15.6%(X2=69.091,P=0.000)。三种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清洗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钳柄管腔(93.3%)、操作钳齿(90%)、穿剌器(70%),(X2=6.948,P=0.031)。通过清洗和干燥后,三种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比清洗前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器械采用机械清洗的清洗效果优于人工清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胸腰椎结核分别采用单纯病灶清除33例;一期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49例;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17例;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后路内固定41例,术后随访对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分别评估。结果随防2~3.5年(平均2.4年),所有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未植骨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个月,植骨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8°,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31°,瘫痪患者术后一年Frankel分级明显提高;108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脊柱结核治疗必须遵循局部与系统兼顾的原则,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与之相应的治疗方式,疗效满意。

  • 标签: 脊柱结核 外科治疗 内固定 病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