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作为麻醉术后的并发症,日益受到麻醉界的重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较高,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大手术术后。Berggren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固定术后有40%的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下降。早期一过性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整形手术患者的发生率是44%-61%。这将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术后 中枢神经系统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下降 功能减退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mvedysfunction,POCD)好发予老年患者,虽已渐为熟知。但POC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中枢炎症反应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涉及神经退行性变.手术应激、细胞因子释放、GSK-3β和胶质细胞的活性等多因素。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 炎症反应
  • 简介: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系指手术前无精神障碍的患者,经麻醉和手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及记忆障碍。这种手术后人格、社交能力、认知功能和技巧的变化,统称为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可能持久存在。因凶此被疑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前期病变,给患者带来各种网扰,还使其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莓下降。一项旨在观察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吲际研究(ISPOCD),埘来自8个围家13个医学中心的1218例年龄〉60岁接受全身麻醉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6种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价,结果显示,手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约为25.80%,随访至手术后3个月其发生率降至9.90%,手术后1—2年发生率为1%。

  • 标签: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神经心理学测验 阿尔茨海默病 年发生率 人格改变
  • 简介:麻醉的目标不仅是保障患者术中的安全与稳定,还包括追求术后的最佳恢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作为麻醉术后的并发症,日益受到麻醉界的关注,本文就麻醉及与麻醉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药物 病理生理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海马是负责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核心结构,海马体积与认知功能改变关系密切。随着MRI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海马体积的测量。本文将对MRI测量海马体积近年来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OCD 海马体积 MRI
  • 简介:术后残余松作用在术中应用松药的病人很常见,是麻醉恢复期病人发生低氧血症、上气道梗阻,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应用中、短效松剂,加强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和正确应用松拮抗剂等措施来降低残余松发生率。

  • 标签: 肌松药 残余肌松作用 术后呼吸功能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注射疗法及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筋膜疼痛综合征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诊断明确的筋膜疼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注射疗法治疗;IS组:采用注射疗法加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变异(HRV)的频域变化,低频LF、超低频LLF、高频HF、低高频比LF/HF及心率变异指数HR-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疗效并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①HRV频域指标组内比较:LF、LLF、HF以及HRVI治疗前舆治疗后1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5min、10min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LF/HF治疗前与治疗后5min、10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1、5、10min,两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②组间比较: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IS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VAS降低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③回访病例中,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疗法以及复合小针刀疗法均可有效改善筋膜疼痛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稳定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达到缓解疼痛。注射疗法复合小针刀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注射疗法。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注射疗法 小针刀疗法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腰背功能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0临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PLD+局部理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腰背功能训练.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7、14、30d的疼痛VAS评分、1年随访复发率。结果:两组1月后VA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但1年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腰背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PLD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率低,提高远期效果。

  • 标签: 腰背肌功能训练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松药是现代全麻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几乎所有麻醉医生来观是“必不可少”的药物。似乎,它为麻醉医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麻醉条件,但不见得其必然为外科医生带来更优越的手术条件,同时也肯定为手术患者带来隐患。不用松药实施全麻是天方夜谭吗?常规需要永远延续下去?打破常规的利弊如何权衡?

  • 标签: 肌松药 黄金 麻醉医生 手术条件 组成成分 外科医生
  • 简介:新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完全恢复的全标准是TOF比值≥0.9,TOF值〈0.9可视为有术后残余松箭毒化作用(PORC),在临床工作中,全麻恢复期能观察到有残余松阻滞,为了降低PORC的发生率,使患者完全恢复骨骼收缩功能和反射活动,以抗胆碱酯酶药作为拮抗剂拮抗残余松。但抗胆碱酯酶药有术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副作用,衡量松拮抗的利弊,并做出合理的决定,对麻醉医师来说尤为重要。本篇就术后松残余阻滞作用及松拮抗应用方面的争议作一综述。

  • 标签: 术后残余肌松箭毒化作用(PORC) 拮抗 抗胆碱酯酶药 SUGAMMADEX
  • 简介:Sugammadex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甾体类非去极化松药掊抗药,它并不作用于胆碱脂酶,主要直接和氨基甾体类松药结合,通过其独特的化学螯合作用,可快速,安全、有效,并呈剂量相关性逆转由罗库溴铵等甾体类松药所导致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松拮抗机制。

  • 标签: 特异性肌松拮抗药 SUGAMMADEX Org25969
  • 简介:目的:观察筋膜疼痛综合征(MFPS)病人“扳机点”(TrPs)的皮质电位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定位价值。方法:选择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65例,先由同一医师用指诊法定位TrPs,并在TrPs、TrPs周围点(上、下、左、右3m1)及躯体对侧相应点(对侧点)测定每一点的体表电位,然后在扳机点施行镇痛药注射疗法或小针刀治疗,待疼痛明显好转后再一次测定每一点的皮质电位。结果:治疗前TrPs的皮质电位明显高于周围点及对侧点(P<0.0l和P<0.05);治疗后扳机点皮质电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TrPs具有皮质电位增高的特性;TrPs皮质电位的变化可间接反映其应激性。皮质电位测定具有辅助定位TrPs的价值,如果结合临床指诊测定,可做到正确定位TrPs。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扳机点” 皮质电位 镇痛药 小针刀
  • 简介:普通人群中约10%~12%的人报告患有不能明确特殊结构性或炎症性原因的慢性全身性肌肉骨骼疼痛。这种广泛范围的特发性疼痛最符合纤维痛综合征(FMS)的分类标准。FMS的诊断基于限于双侧上身、下身和脊柱的广泛疼痛病史,以及18个特定肌腱部位有11个在压迫时有极度压痛。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有关纤维痛诊断分类标准,区分FMS与其他慢性骨骼疼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约为85%。

  • 标签: 疼痛学 纤维肌痛综合征 治疗指南 慢性 诊断 双侧
  • 简介:目的:观察在阿曲库铵阻滞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的松效应及相互影响。方法:23例择期眼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TOF松监测下,两组病人于诱导过程均应用琥珀胆碱(Ⅰ组1.5mg/kg,Ⅱ组1mg/kg)以施行气管内插管(TOF=0)。气管插管后T1恢复至75%时,静注阿曲库铵0.5mg/kg以维持松;当T1恢复至对照的50%时Ⅰ组静注琥珀胆碱1.5mg/kg,Ⅱ组1mg/kg,监测起效时间、临床松维持时间、50%恢复时间、75%恢复时间和松类型。结果:Ⅰ组在阿曲库铵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RS),较诱导期应用琥珀胆碱(IS)起效时间明显延长(IS为0.7±0.3min,RS为1.8±0.4min);25%恢复时间缩短(IS为10.2±3.0min,RS为5.8±1.7min);50%恢复时间缩短(IS为12.8±4.Omin,RS为7.8±2.6min)。Ⅱ组阿曲库铵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很少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松效应。结论:全麻中应用阿曲库铵后当T1恢复至50%时,加用琥珀胆碱并不延畏其松恢复时间,但两者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欲达到满意的松效果,琥珀胆碱剂量应增加至1.5mg/kg。

  • 标签: 阿曲库铵 恢复期 琥珀胆碱 肌松效应 眼科手术 神经肌接头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