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2月,力集团香港总部荣获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颁发的“商界展关怀”2009/10年度标志,以表彰力集团过去一年对社会的关怀及作为企业公民的奉献。

  • 标签: 力康集团 香港 "商界展关怀"年度标志 医院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达仑用作术前药的效果,探讨其最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手术ASAⅠ~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五组,每组20例。术前药均为肌注,I组用咪达仓0.03mg/kg,Ⅱ组用咪达仑0.05mg/kg,Ⅲ组用咪达仑.0.8mg/kg,Ⅳ组用地西洋10nag,Ⅴ组用生理盐水1ml。观察五组的镇静分级、A-VAT值及SpO2下降程度。结果:用药后30minⅠ-Ⅳ组镇静分级、A-VAT值均较Ⅴ组为高,其中以Ⅲ级为最高;Ⅰ-Ⅳ组SpO2均有所下降,以Ⅲ组下降幅度最大。结论:从镇静、抗焦虑、降低应激水平衡量,咪达仑0.08mg/kg组明显优于其它四组;但从安全角度考虑,60岁以上老年患者应慎用较大剂量咪达仑,最好使用0.03mg/kg剂量。

  • 标签: 咪达唑仑 镇静 剂量 术前用药 SPO2 前药
  • 简介: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已广泛应用于围术期及晚期癌痛镇痛治疗。美国每年约有1.7亿张阿片类药处方,发现使用阿片类药物在减轻病人疼痛的同时,也出现不少副作用。为减免这些副作用,许多机构正在开发阿片类药的拮抗剂,目前常用的拮抗剂有纳络酮和纳酮,它们既是外周又是中枢阿片受体桔抗剂,因此在减弱阿片类药副反应的同时,

  • 标签: 阿片受体拮抗剂 甲基纳曲酮 麻醉性镇痛药 围术期 镇痛治疗 药物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药咪哒仑与地西泮用于硬膜外麻醉患者抑制手术应激的作用。方法:对57例在硬膜外腔麻醉下施行下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前药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咪哒仑组(M组),术前30min肌注咪哒仑0.09mg/kg;地西泮组(D组),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0.16mg/kg。术前30min及术中第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各时点,分别记录两组的HR、MAP、BS(血糖)、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和BC(血皮质醇)。结果:在手术前90min内,两组的HR、MAP、BS、BC有显著性差异(P<0.05),90min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aO2无论在术前或术中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地西泮比较,咪哒仑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抑制较强。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术前药 咪哒唑仑 地西泮 手术应激
  • 简介:目的:比较硬膜外腔不同剂量氟哌利多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以控制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效果及其适宜剂量。方法:120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在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术后随机分为四组,施行0.5%马多和0.075%布比卡因混合液PCEA(n=30)。组1~组4于镇痛液(100m1)中分别加入氟哌利多0,2.5,5和10mg。PCEA设置:背景剂量1ml/h,按术单次剂量5ml,镇定时间30min。观察术后24h及48h的VAS镇痛评分;总按压数(Demand)与实际给药次数(Deliery)比值(D/D);PCEA药物消耗量及恶心、呕吐、镇静评分,以及其它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病人术后24h及48h镇痛评分、D/17)比值、PCEA药物消耗量无显著性差异。PCEA24h时恶心评分组1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48h时则无显著性差异。PCEA24h的恶心发生率在组1、组4、组2和组3分别为45%、26.6%、0%和0%。PCEA24h的呕吐评分在组1与组2和组3之同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组4无显著性差异;PCEA48h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CEA24h时的呕吐发生率在组1、组4、组2和组3分别为30%、20%、0%和0%。PCEA24h及48h的镇静评分在组4与其他三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过度镇静(镇静评分≥2者)的发生率在组4、组3、组2和组1分别为92.9%、33.3%、25%和20%。四组病人均未兄维体外系症状以及血压较基础值显著降低等情况。结论:较小剂量氟派利多配伍马多和布比卡因混合液施行^1PCEA可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镇痛效果及镇静评分无显著影响。较大剂量氟派利多(10mg/100m1)配伍马多和布比卡因混合液施行PCEA,其镇静程度显著加深,但抗恶心呕吐作用反而弱于较小剂量氟哌利多组。

  • 标签: PCEA 评分 恶心呕吐 氟哌利多 曲马多 镇静
  • 简介:目的:观察在阿库铵阻滞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的肌松效应及相互影响。方法:23例择期眼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TOF肌松监测下,两组病人于诱导过程均应用琥珀胆碱(Ⅰ组1.5mg/kg,Ⅱ组1mg/kg)以施行气管内插管(TOF=0)。气管插管后T1恢复至75%时,静注阿库铵0.5mg/kg以维持肌松;当T1恢复至对照的50%时Ⅰ组静注琥珀胆碱1.5mg/kg,Ⅱ组1mg/kg,监测起效时间、临床肌松维持时间、50%恢复时间、75%恢复时间和肌松类型。结果:Ⅰ组在阿库铵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RS),较诱导期应用琥珀胆碱(IS)起效时间明显延长(IS为0.7±0.3min,RS为1.8±0.4min);25%恢复时间缩短(IS为10.2±3.0min,RS为5.8±1.7min);50%恢复时间缩短(IS为12.8±4.Omin,RS为7.8±2.6min)。Ⅱ组阿库铵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很少能达到满意的临床肌松效应。结论:全麻中应用阿库铵后当T1恢复至50%时,加用琥珀胆碱并不延畏其肌松恢复时间,但两者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欲达到满意的肌松效果,琥珀胆碱剂量应增加至1.5mg/kg。

  • 标签: 阿曲库铵 恢复期 琥珀胆碱 肌松效应 眼科手术 神经肌接头阻滞
  • 简介:高级版PC-60C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商品名氧乐宝,是力集团推出的袖珍便携式医疗监测设备。它整合了当今微型精密仪器的设计工艺,集测量探头,运算模块,显示数据为一体,使用简便。它夹在手指(也可夹在脚趾)上,可以显示以下信息: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 监测设备 精密仪器 商品名 便携式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酚或咪达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清醒镇静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择期局麻辅助镇静技术下施行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手术开始前均予咪达仑0.05mg/kg和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分为两组,分别泵注镇静复合液,M组泵注咪达仑和芬太尼复合液,共28例,注速为0.1mg/(kg·h)和1μg/(kg·h);P组泵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复合液,共24例,注速分别为2.5mg/(kg·h)和1μg/(kg·h)。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术中有无注射局麻药部位疼痛、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P组在停药后SpO2及SS恢复较迅速,与M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两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对手术过程的记忆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咪达仑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镇静镇痛效果均良好,以异丙酚、芬太尼复合液组的病人清醒迅速、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镇静 整形手术 局部麻醉 芬太尼 二异丙酚 咪达唑仑
  • 简介:目的:评价氟诺昔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妊娠1-2月自愿施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为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组先静注氯诺昔8mg后行丙泊酚静脉麻醉。2组丙泊酚均采用2次推注法即首次给药至深外镇静,2—3min后扩宫口时再追加首次量的50%。观察诱导过程及术中血压心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晕、术后宫缩痛(采用VAS评分)。结时:丙泊酚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对照组83%,治疗组50%(P〈0.05),术后宫缩痛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诺昔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和呼吸抑制的发生.增强镇痛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氯诺昔康 丙泊酚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静脉麻醉药咪达仑或异丙酚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ASAⅠ级,年龄23-57岁。随机分为咪达仑组(M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术前不用任何麻醉前用药。M组诱导期用咪达仑0.2mg/kg静脉注射;P组用异丙酚2mg/kg静脉流向,注速均在1min以内。分别在注药前和注药后2min、5min、10min、15min、20min、30min记录MAP、HRV及各频段数据。结果:二组的MAP在注药2min后均显著下降(P<0.05),HR则无显著变化,M组的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M组的HRV在2-10min时较基础值显著上升(P<0.05),此后恢复至基础值;而P组的HRV在10min-20min时显著下降(P<0.05)。二组的LF、HF、LF+HF从2min-5min均显著降低(P<0.05),以HF降低更明显,且持续30min以上,而LF/HF显著上升(P<0.05)。结论:咪达仑或异丙本分对心脏植物神经活性及各频段成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以抢制交感占优势,循环受到较严重干部,咪达仑的起效较慢、作用时间较长。结论:在连续HRV监测下,应用咪达仑或异丙酚静脉诱导,均可出现显著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导致诱导后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且以异丙酚组的抑制强于咪达仑组。

  • 标签: 咪达唑仑 异丙酚 静脉麻醉法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马多对体外循环状态下机体内环境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择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马多组(T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采用芬太尼、异氟醚、维库溴铵复合全麻,T组于转机前10min按马多1.5mg/kg静脉注射,C组仅给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观察麻醉诱导后,转机后、8h、10h的肌钙蛋白(CTnI)、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T组和C组和CTnI、IL-6和IL-8均于转机后6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两组相比,T组各指标均低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每组内各指标于转机后各时点与转机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马多可有效抑制体外循环状态下机体的炎性反应及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炎症反应 心肌损伤 曲马多 中枢镇痛药 肌钙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晚期癌痛伴爆发性疼痛患者,应用马多PCIA其在控制慢性癌痛、减少爆发性疼痛次数和减轻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选择晚期癌痛伴爆发性疼痛患者15例(均已有全身转移),单纯应用马多PCIA,不用其它镇痛药物和方法。用药剂量量随疼痛强度及VAS镇静评分进行调整,保持VAS疼痛评分≤1、VAS镇静评分≤3。记录镇痛前(T1)、镇痛后马多剂量400mg(T2)、600mg(T3)、800mg(T4)和1000mg(T5)时的VAS疼痛评分、爆发性疼痛次数、最剧烈点的疼痛强度、VAS镇静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舆镇痛前比较,镇痛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爆发性疼痛次数显著减少,最剧烈点疼痛强度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VAS镇静评分提高。结论:对晚期癌痛伴爆发性疼痛患者实施马多PCIA,可以控制慢性癌痛,有效减少爆发性疼痛次数和减轻疼痛程度。

  • 标签: 曲马多 PCIA 晚期癌痛 爆发性疼痛 临床观察 中枢性镇痛药
  • 简介: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常需施行手法复位,但因病人疼痛而致局部肌肉紧张,使复位操作术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常需要一定的麻醉配合。由于手法复位操作所需的时间甚短,麻醉的选择应以诱导快、止痛满意、苏醒快为要求。我院采用异丙酚-马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3例髋关节手法复位,初步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特报告如下。

  • 标签: 异丙酚 曲马多 静脉复合麻醉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