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以传统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CGMS)为对照,评估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eal-time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RT—CGMS)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检出和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随机分人RT—CGMS组(试验组,n=84)和传统CGMS组(对照组,n=82)进行72h持续血糖监测。设备安装当天为设备调试日,随后连续观察2d。试验组每日3次根据实时显示血糖曲线调整降糖策略,并设定高低血糖报警界限;对照组每日3次根据指末血糖调整降糖策略。比较两组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平均每人每天低血糖发生次数、平均每次低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所占时间百分比以及时间分布规律。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8.3±1.8)mmol/Lvs(8.6土1.9)mmol/L,试验组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286,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29.8%vs50.0%(χ^2=7.096,P〈0.05);平均每人每天低血糖发生次数、夜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0(0~0,5)次/人/dvs0.25(0~O.5)次/人/d、0(0~0)次/人/晚vs0(0~0.5)次/人/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48、2.293,P均〈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每次低血糖持续时间20(15~35)minvs40(20—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0,P〈0.05)。血糖低于3.9mmol/L所占时间百分比为(1.2±2.7)%vs(3.9±6.7)%(t=3.452,P〈0.05)。结论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方面优于指末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老年 动态血糖监测 低血糖
  • 简介:目的对华北地区门诊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用药现状进行分析,为促进老年和中青年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地区15家三甲医院,通过门诊访谈、调查问卷、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回顾病历等方式,收集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门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老年和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延长,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来控制血糖,两组无论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双胍类均为最常用的药物(老年组45.7%、中青年组53.0%);在药物最大剂量、超剂量应用方面磺脲类药物所占比例均最大(老年组73.5%、中青年组81.2%);在联合用药方面:双胍类+磺脲类组合均是最常见组合(老年组22.8%、中青年组42.6%);在发生低血糖事件中服用磺脲类药物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比例最高(老年组55.6%、中青年组64.3%)。结论华北地区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和单药治疗所占比例过大,开始用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时间偏晚,部分药物应用剂量偏大,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控制 用药方式 剂量
  • 简介:目的老年患者中常常存在餐后高血糖现象,近年来认为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对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在老年餐后高血糖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作初步探讨。方法30例经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的为餐后高血糖老年患者给予瑞格列奈(1.0mg三餐前口服),共16周,在用药前、后分别检测空腹(FPG)及餐后2h血糖(P2hG)、胰岛素(Ins)、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及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服用瑞格列奈后,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代谢,还降低餐后高血糖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可以延缓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标签: 饭后期间 血糖 C反应蛋白质 炎症 瑞格列奈
  • 简介:脑组织发生缺血时.不论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所致的高血糖症均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并可使预后不良.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为此,作者对本院近二年来收治急性脑梗塞16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作如下分析。

  • 标签: 血糖水平 急性脑梗塞 患者 预后 高血糖症 非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09例明确诊断“H型”高血压患者,记录一般资料、血清Hcy、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Hcy水平组之间GLU、HbA1c、Cr、Ccr、BUN、HDL—C、LDL—C相比,组间存在差异(P〈0.05)。不同Hcy水平组之间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既往脑卒中、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体质指数(BMI)、TG、T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脂、血糖和肾功能方面,“H型”高血压患者Hcy水平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CGMS)对43例正常人及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0)h的血糖监测,分析日内不同时段的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色对差(MODD);并用多普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将糖尿病者分为A组(IMT〈0.8mm)和B组(IMT≥0.8mm),与对照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1)糖尿病组的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降低(P〈0.01);B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的百分比、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lC、BMI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A组有增高(P〈0.05或P〈0.01);IMT与负2h血糖的相关性最强(r=0,88,P〈0.01),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2)T2DM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IMT增加(P〈0.001);而CGMS显示的24hMBG、MAGE与IMT的相关性强(r=0.181,P〈0.01).(3)HbAlc与MBG呈正相关(r=0.82,P〈0.01),而与MAGE、NGE及MODD均不相关。(4)研究还证明:CGMS观测值与血浆葡萄糖值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均呈正相关(r=0.93,r=0.95,P均〈0.001)。结论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与血压、血糖、血脂、HbAlc及IMT有关,而且与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密切关联,相似的HbAlc水平其血糖漂移的程度可以不同,而血糖漂移幅度大的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高。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血管内膜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体重C级、D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浆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浓度与CAT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患者120例,根据BMI指数分为3组:A组为低体重组(BMI<18.5kg/m^2,40例)、B组为正常体重组[BMI在(18.5~24.9)kg/m2范围,40例]和C组为超体重组(BMI>24.9kg/m^2,40例)。3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测定血浆Obestatin浓度、记录CAT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浆Obestatin浓度与CAT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6分钟步行距离均呈负相关(P均<0.05),并且CAT评分与6分钟步行距离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Obestatin浓度与老年COPD患者CAT评分呈正相关性,与6分钟步行距离呈负相关性。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肥胖抑制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试验 6分钟步行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