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肠营养对急性假性球麻痹(APBP)并发症的影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APBP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营养组,观察两组患者吞咽用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提高率和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10d治疗后,营养组和对照组吞咽困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2.5%和55%(P〈0.05);15%和40%(P〈0.05);77.5%和45%(P〈0.05)。肠营养组治疗后抑制性免疫指标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下降(P〈0.05),而增强性免疫指标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结论肠营养能提供肌体所需要的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脂盼等成分。营养支持对于APBP患者存在的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不仅能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肠道营养 眼球运动障碍 吞咽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肠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老年人腹部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48例老年外科患者接受大、中腹部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营养,研究组补充0.5g·kg-1·d-1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溶液共5天.于术后第1、6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临床观察握力水平、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周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第6天研究组的AKP均值为97.5±34.7U/L,对照组为135.6±53.9U/L,前者较低(P=0.043);IL-2水平研究组为9.5±1.7μg/L,对照组为7.2±2.1μg/L,研究组IL-2水平较高(P=0.035);研究组平均握力为269.3±56.5N,较对照组198.4±86.1N有明显增高(P=0.018).两组的ALT、SB、Alb、BUN及Cr值差异不显著.肛门排气时间研究组为75.8±8.6h,对照组为82.4±9.9h,前者较早(P=0.029).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有9例,无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14例、58.3%,有1名患者死于MOSF,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Fisher精确检验:P=0.0185).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给予添加谷氨酰胺的肠营养是安全的并有助于改善其临床预后.

  • 标签: 谷氨酰胺 肠外营养 老年人 腹部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SD乳鼠心肌细胞钙内流的影响.方法选择三天鼠龄的雄性SD乳鼠心肌,按Hoffman法行心肌细胞培养10-12天.实验分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Egb761分成三种浓度10-3mol、10-5mol、10-7mol).应用Fufa-2荧光探针的方法,观察各组静息状态和加氯化钾(浓度为20mmol)后的心肌细胞游离钙浓度的改变.结果(1)基础状态下,氯化钾能促进心肌细胞钙内流,使心肌细胞游离钙浓度增高(P《0.001);(2)Egb761对氯化钾激发的细胞钙内流的增加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Egb761具有抑制SD乳鼠心肌细胞钙内流的作用,提示Egb761可能对钙超载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 心肌细胞内游离钙 SD乳鼠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确诊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89例患者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90例,其中男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2.6,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73.31±6.63)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86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对明确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分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炎 缺血性 结肠镜检查 腹痛 便血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肌效贴配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肌效贴配合常规功能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rn的数据,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ashworthscale,MAS)评定腓肠肌痉挛状态、Fugl-Meyer(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定运动功能,同时测量患者10m步行时间评定步行能力。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及基线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m,MAS有统计学差异(P〈0.05),FMA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的10m步行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效贴配合功能训练可一定程度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步行能力。

  • 标签: 肌内效贴 脑卒中 痉挛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鼻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功能性鼻镜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65例患者中,治愈42例(64.6%),显效18例(27.7%),无效5例(7.7%),总有效率为92.3%。发生局部并发症6例(9.2%),经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原有系统性疾病的加重或出现新的系统性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鼻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好,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鼻窦炎 鼻息肉 围手术期医护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镜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连续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接受镜治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资料,随访至2014年11月16日或患者死亡。采用生存曲线描述分析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评估年龄对内镜预防再出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574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373例),B组(60~74岁,160例)和C组(〉74岁,41例),中位随访时间31.6个月,8周再出血率为10.28%(A组vsB组vsC组:9.92%VS10.63%vs12.20%),远期再出血率为40.07%(A组vsB组vsC组:38.34%vs42.50%vs46.34%),8周死亡率为4.01%(A组vsB组vsC组:3.49%vs5.00%vs4.88%),远期死亡率为16.20%(A组vsB组vsC组:11.80%vs23.13%vs29.27%)。组间两两比较显示8周死亡率、8周再出血率和远期再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低于B组(P〈0.001)及C组(P=0.001)。结论老年患者镜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有效,但远期生存较非老年患者差。由于老年患者的远期生存受众多因素影响,因此镜预防再出血对长期预后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 标签: 老年人 内镜治疗 再出血 肝硬化 疗效与安全性
  • 简介:目的总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腔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腔修复术过程和随访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CT血管造影测量的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包括膈肌(diaphragm,DP)水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水平、肾动脉(renalartery,RA)水平和腹主动脉分叉(aorticbifurcation,AB)水平。结果所有入组患者近端破口均位于降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局限于降主动脉13例(13.4%),沿着主动脉长轴顺向撕裂至腹主动脉32例(33.0%)、撕裂至髂动脉52例(53.6%)。58例(60%)存在内脏动脉受累,但无内脏缺血现象。远端主动脉四节段直径分别为DP(31.9±4.6)mm,SMA(27.4±3.8)mm,RA(24.4±3.9)mm和AB(21.3±3.5)mm。TEVAR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早期随访共76例,61例(80.3%)患者支架段完全血栓形成,56例(78.9%)患者远端主动脉段存在开放假腔。主动脉各节段中DP直径降低至(30.05±6.4)mm,而RA及AB主动脉较术前轻度扩张。中期随访60例,46例(76.7%)患者支架段主动脉完全血栓化,28例(46.7%)远端主动脉仍有假腔开放,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较术前早期改变不明显。术后早期DP直径较术前DP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TEVAR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不尽相同,膈肌段主动脉直径稍缩小,远端主动脉仍有扩张趋势。多数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重构满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直径
  • 简介: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之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啼癌的患病和死亡情况显得尤为突出。据美国同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非小细胞晡癌在年龄≥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45.9/100,000,远高于其在〈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26.7/100,000);

  • 标签: 恶性肿瘤 腔内介入治疗 老年人 经支气管镜 气道阻塞 全球人口老龄化
  • 简介:目的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前、术后1d、术后3m、术后6m、术后12m和术后18m分别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通过测量CT矢状位图像获得骨折椎体前缘、中间的椎体高度,并测量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m(平均22m).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天伤椎前缘和中间的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矢状位Cobb角则由术前(16.5±4.7)°显著下降至(5.7±3.2)°(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发现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以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压缩椎体以及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出现.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满意,可以防止椎体高度再次丢失和相邻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受ESD治疗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观察比较2组的ESD的治疗情况、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老年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4.5±20.0)min,非老年组为(66.5±18.1)min,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ESD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变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2.2%、100%、95.6%和95.6%,非老年组的2.4%、100%、97.6%和97.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老年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老年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给予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药物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39%vs41.38%,P〈0.05);观察组有异物感、恶心和呕吐等轻微不良反应,术后自行缓解,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观察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52%vs60.34%,P〈0.01);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2%vs43.10%,P〈0.01)。结论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老年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静脉曲张套扎术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衰老是有生命物质的共同特征,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很多细胞不断增殖、分化而衰老,因而细胞的衰老不等于机体的衰老。衰老的研究必须通过整体、系统、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来研究,才能获得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延缓衰老 细胞 增殖 机体 分化 现状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大大延长.人口老龄化是每个社会不可避免的历史演变过程.老年人口在全世界呈迅速上升的趋势,我国也不例外.2003年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54.67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8.98%,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99.49万,占总人口的14.87%,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达37.62万.2003年2002年相比增加的老年人口为5万人,比预期的2万人要多得多.老年人寿命期望值延长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老年人中的慢性病状况也很普遍,特别是癌症、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营养 健康 蛋白质 脂肪
  • 简介:人类对延缓衰老的研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迄今已有100多种不同的衰老学说。许多学说仅是推测,缺乏真凭实据,某些衰老学说虽有实验依据,也只是揭示了衰老机制错综复杂原因的一个侧面或层次。至今没有一个独立完满公认的学说能阐明衰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防治措施。

  • 标签: 衰老学说 自由基 衰老机制 延缓衰老 原因 实验
  • 简介: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除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等极少数病种的病程进展较快(2~3年),绝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程缓慢,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帕金森氏病(Parkinson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disease,HD)等的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类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是细胞特定蛋白质的异常聚积,这些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神经元细胞体并没有明显减少,而细胞的突起部分却明显变短或消亡,这种处于病态的神经元可长期存活,逐步丧失其生物功能,用目前经典的细胞死亡理论,即坏死或凋亡[1,2]。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衰老 病程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氏病
  • 简介:衰老老年病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在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发育成熟后,就可能出现某些老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化征象逐渐增多,到了高龄阶段.老化日趋严重,不可避免地出现衰老。老化和衰老主要表现为组织细胞的退行性改变和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减退。所谓老年病,大多数是在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发生的疾病,是一种病理状态。衰老老年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本文仅就衰老老年病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衰老 老年病 退行性改变 征象 严重 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