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病例14年前,王先生在单位组织查体时发现血糖高,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时并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以后一直坚持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病情比较稳定。近半年来,王先生逐渐出现口渴、饮、尿等症状,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现在每天至少要喝两暖瓶水,尿量达6000~7000毫升/天,每晚起夜小便达十多次。

  • 标签: 血糖高 多饮 多尿 自觉症状 2型糖尿病 进行性加重
  • 简介:《糖尿病之友》在2010年1期上刊登了《看病前应准备哪些化验结果?》一文,我拜读后深有感触,这篇文章推荐的做法非常好,很实用。患者在看病前做好准备工作,能使医患双方都节约不少时间。

  • 标签: 《糖尿病之友》 病历 化验结果 医患双方 病前
  • 简介:说起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朋友都不陌生。这是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后遗症可怕、容易致残致死、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疾病。我们习惯说的缺血性脑中风、脑血栓、缺血性脑卒中都可算作脑梗死范畴。

  • 标签: 脑梗死 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卒 脑血管病 生活质量
  • 简介:目前全球约有2.46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时,这一数字将突破3.8亿。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是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将增加2~4倍,心脏病已成为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约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将死于心脏病。

  • 标签: 糖尿病患 心肌梗死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病变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 简介:目的该研究通过探讨急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临床关系,旨在为提高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非糖尿病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率、CT梗死灶数、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率、CT梗死灶数、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低于非糖尿病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呈现正相关,有效控制血糖对于减轻急性脑梗死神经损伤、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糖尿病 临床关系
  • 简介:观察脑梗死患者高血糖组36例与脑梗死患者血糖正常组42例的预后。结果显示:高血糖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

  • 标签: 脑梗死 预后 血糖 临床表现
  • 简介: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和糖代谢异常的综合征,其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5%~10%。而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靶组织(如骨胳肌、脂肪组织、肝脏等)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及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减弱。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PCOS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和IR有关。而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PCOS和2型糖尿病的共同表现,且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均为35%~40%,但是卵巢功能障碍仅存在于PCOS患者,而不常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这表明PCOS患者卵巢本身的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对卵巢功能改变更重要。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高胰岛素血症 卵巢功能障碍 糖代谢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分布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为78.18%,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对照组为52.7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死亡2例,53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对照组中,死亡9例,46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肌梗死 糖尿病 急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方法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该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34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另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分别为97.06%、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分别为82.35%、85.29%;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及满意度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有很好的干预效果,有效率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胃轻瘫发生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集糖尿病病例218例,收集整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降糖方式(口服、注射胰岛素、口服+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情况(HbA1c)、合并基础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HP感染等资料,比较其亚组胃轻瘫发生率,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该组糖尿病患者胃轻瘫发生率14.7%(32/218),根据年龄(〉50岁)、性别、糖尿病病程(〉5年)、降糖方式(口服、注射胰岛素、口服+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情况(HbA1c〉7.5%)、合并基础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HP感染阳性分别对入选糖尿病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其胃轻瘫发生率,结果表明老年(χ2=4.676,P=0.021)、糖尿病病程(χ2=8.993,P=0.002)、HbA1c〉7.5%(χ2=5.064,P=0.021)、HP感染阳性(χ2=5.413,P=0.012)、合并多种基础疾病(χ2=8.259,P=0.002)者胃轻瘫发生率高于其相对应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5年)、血糖控制情况(HbA1c)、HP感染等为糖尿病发生胃轻瘫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糖尿病胃轻瘫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当以控制血糖达标及根除HP感染为主。

  • 标签: 糖尿病 胃轻瘫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39例,分别按照是否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按照是否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按照颈动脉斑块的厚度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析糖尿病、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和糖尿病阳性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且斑块组的脑梗死和糖尿病阳性率也高于无斑块组,糖尿病组的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阳性率也均高于无糖尿病组。三者相关性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而糖尿病可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应加强合理的血糖管理。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相关性
  • 简介:采用飞利浦iuzz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13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测,按颈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T2DM合并动脉硬化(AS)组及单纯糖尿病组(T2DM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ER)、纤维蛋白原(FIB)、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三个组的年龄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构成、BMI无统计学差异。T2DM-AS组与单纯T2DM组比较,病程、高血压例数、TG、HDL-C、LDL-C、FIB、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AS组与对照组比较,TG、HDL-C、LDL-C、UA、FPG、PPG、IAI、U-AER、FIB、HbA1c、SPB、D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LDL-C、FPG、PPG、IAI、HbA1c、SBP、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病程、有高血压、LDL-C等3个变量是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即其数值越大则越容易发生颈动脉病变;HDL-C是颈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其数值越大则越不容易发生颈动脉病变。结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因素全面控制。

  • 标签: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选择PCOS患者30例。13服二甲双胍,500mg,每日3次,于餐后30min服,共6个月。测量患者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BI)水平,计算空腹血糖与胰岛素的比值(GIR),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用药后两组血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均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有效地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雄激素水平。

  • 标签: 二甲双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AMI合并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FPG、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5.5%(P<0.05)。结论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PCI,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经皮冠脉介入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0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给予对照组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各检测指标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2.63%和5.26%,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检测达标时间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快速控制患者的血糖变化,减少治疗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补中益气汤辨证治疗合并脑梗死伴有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该院经治的90例合并脑梗死伴有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应用口服降糖药,必要时给予胰岛素)、饮食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点川芎嗪加用维生素B1、甲钴胺的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辨证加减合理应用补中益气汤,两组均治疗30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变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神经传导速度,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45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人数分别为16例、11例和18例,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患者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优(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良好控制血糖、饮食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补中益气汤辨证治疗合并脑梗死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为满意。

  • 标签: 补中益气汤 辩证施治 糖尿病 脑梗死 疗效探讨
  • 简介:选择心肌梗死患者82例,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41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社交/家庭生活、情绪、活动能力、其他因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频率。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心肌梗死 心绞痛 生活质量
  • 简介: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使用依拉达奉+甘露醇+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丹红注射液协同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活血化瘀 丹红注射液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