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加用二甲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联合二甲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联合二甲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 标签: 二甲双胍 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T2DM)
  • 简介:为什么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呢?回答此问题要从胰岛之父——FredricBanting说起。

  • 标签: 胰岛素 史话 世界糖尿病日
  • 作者: 于宏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分泌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11
  • 简介:目的:观察二甲胍与基础胰岛联合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双盲法均分成常规组、治疗组2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常规组(n=37)给予基础胰岛治疗,治疗组(n=37)采用基础胰岛+二甲胍治疗,然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采用基础胰岛和二甲胍治疗效果可靠,安全性优。

  • 标签: 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社区患者
  • 简介: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106例T2DM患者,按随机平分为对照组采取二甲胍治疗,观察组则加以甘精胰岛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FBG、2hP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甘精胰岛与二甲胍联合用于老年T2DM的治疗中兼具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双重优势。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二甲双胍 血糖水平 临床疗效
  • 简介:近日发表于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饮食中添加维生K剂.可显著减轻老年男性的胰岛抵抗,这一研究结果是在基于历时36个月的对照实验及随访后得出的。不过,由于没有检测添加维生K剂对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的影响等因素,该项研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研究者认为,目前已有较充分的依据证明维生K剂对老年男性胰岛抵抗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维生素K 老年男性 葡萄糖耐量实验 对照实验 保护作用
  • 简介:吸纳120名II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名,实验组1∶40名为二甲胍(500mg,3次/d)组,实验组2∶40名为二甲胍联合维生B12组,观察患者血清中维生B12及叶酸水平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维生B12,叶酸水平下降(P〈0.05);与实验组1相比,实验组2维生,叶酸水平上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胍会引起体内维生B12及叶酸的下降。

  • 标签: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维生素B12 叶酸
  • 简介: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泵强化治疗;对照组予皮下注射胰岛强化治疗3周至4周:诺和锐三餐前,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结果泵强化治疗后胰岛用量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泵强化治疗对修复受损伤的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功能恢复有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T2DM) 促进胰岛功能恢复
  • 简介:经常听一些患者朋友问我,短效胰岛一天注射好几次,不但疼痛,还很麻烦,为什么不能将一天的短效胰岛用量加在一起,换成长效胰岛,一天只打1次呢?这样多好啊。初听起来,这种想法有点道理。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嘛,一切以患者的需要和感受为出发点。但是,治病和别的情况不一样,有时还真就没办法通融。

  • 标签: 短效胰岛素 牵手 长效胰岛素 以人为本 患者
  • 简介:我今年68岁,患2型糖尿病10年。都说得了糖尿病后要少吃糖,家人也从来不让我买甜味食品,但是我是一个对甜味食品没有任何抵抗力的人。因此,我就在家自己研制一些带有甜味的小食品,比如加有甜蜜的馒头、豆浆、凉拌菜,等等。如今这样食用已有8年了,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当我每次要吃的时候家人都会阻挠。我想请问专家,糖尿病患者真的一点甜味食品都不能食用吗?(广州蒋某)

  • 标签: 2型糖尿病 甜蜜素 小食品 不良反应 甜味 抵抗力
  • 简介:胰岛抵抗(1R)是靶组织和靶细胞对内/外源性胰岛(INS)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即需要超常剂量的胰岛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状态。引起1R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胰岛基因缺陷,胰岛受体基因突变,自身免疫性1R等,其发病率极低。本文重点探讨1R在2型糖尿病(T_2DM)发病的成因。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成因 外源性胰岛素 正常生理功能 胰岛素受体 自身免疫性
  • 简介:计算每例糖尿病人用CSⅡ血糖控制良好时每日胰岛用量,再分别用两公式法计算出胰岛用量,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两公式法计算的胰岛用量均显著低于CSⅡ法(P〈0.025);两公式法之间无显著差异(P〉0.5)。结论两公式法计算胰岛用量不精确,且两个公式无优劣之分,均不宜直接用于临床。

  • 标签: 胰岛素泵 公式 糖尿病
  • 简介:本文就近年来与糖尿病肾病有关的RAS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血管紧张原(AGT)基因人类的血管紧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位于1q42—43,是13kb的单拷贝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AGT基因有两个多态位点,AGT-M235T和AGT—T174M,前者位于外显子2第704位核苷酸的T或C变异,致AGT第235个氨基酸残基为甲硫氨酸(M)或苏氨酸(T);

  • 标签: 基因多态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 外显子2
  • 简介: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二甲胍治疗首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6月治疗的T2DM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胍治疗,治疗前后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6个月观察组FBG、2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观察组HOMA-βF、早相胰岛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OMA-IR、晚相胰岛分泌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其可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但对胰岛抵抗无明显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格列汀 二甲双胍 胰岛Β细胞
  • 简介:病例某患者,女性,67岁,因“腰痛、发热7天,黑便3天”入院。8年前,她因肺部感染住当地医院,查出血糖高,于静脉输液中加入了猪胰岛。住院第三天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喘憋,血压测不到,经抢救缓解。此后8年未行任何降糖治疗。不久前因腰痛、发热,尿常规检查白细胞为“+++”,血糖检查结果为25.0mmol/L,再次入住当地医院,经静脉点滴抗生加用动物胰岛治疗,又突然出现喘憋,颜面青紫,经脱敏等抢救后症状缓解。

  • 标签: 胰岛素过敏 症状缓解 尿常规检查 胰岛素治疗 猪胰岛素 静脉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