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足感染后,应及时就医,切忌自行服用消炎药(抗生素)治疗。医生在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之前,会尽可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制订治疗方案。如果不具有细菌培养条件,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推测可能的致病菌,最后才选择抗菌药物,且治疗过程中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患者对初始治疗的反应调整用药方案。

  • 标签: 消炎药 足感染 自服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
  • 简介:在2015年5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骨关节积液性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按照穿刺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采用介入性超声治疗,传统对照组采用临床盲穿。治疗后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介入治疗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1个月,介入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传统对照组的80.0%(32/40)(P〈0.05)。结论:在骨关节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介入性超声进行治疗,能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 标签: 骨关节疾病 介入性超声 临床治疗
  • 简介: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诊断糖尿病足的骨关节异常X线表现,结果:DF的X表现为骨质疏松伴病变处软组织肿胀;骨干对称性萎缩;早期骨端,关节边缘性骨质破坏;晚期趾间,跖趾关节碎裂和(或)破坏溶解消失及骨干破坏溶解消失;足背血管壁钙化;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骨质增生和骨膜反应。病变部位:趾间,跖趾关节及趾、跖骨,并好发于足着力点。结论:趾间,跖趾关节及趾、跖骨的骨关节破坏、溶解伴局部软组织肿胀为DF的X线主要表现,“图钉征”为本病特征,病变部位与足着力点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糖尿病足(DF) 骨关节 X线表现
  • 简介:172例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其中138例分离出细菌,用法国梅里埃ATB-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在138份尿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1.6%(85/138),检出率最高的大肠埃希菌占52.9%(73/138),抗菌素敏感率较高的是亚胺培南、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38.4%(28/73);革兰阳性球菌占33.3%(46/138),抗菌素敏感率较高的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力奈唑脘、利福平,葡萄球菌ESBLs阳性率高达80.95%;霉菌占5.1%(7/138)。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现状严峻。结论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主导地位,常用抗菌素耐药率高,亚胺培南、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耐药率低。

  • 标签: 糖尿病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抗菌素
  • 简介:我院对近3年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采取更加完善的护理措施,降低了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现将预防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6年2月1日-2009年2月1日收治住院的糖尿病患者302例,其中19例继发院内泌尿系感染感染率6.29%。

  • 标签: 院内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患 预防护理 住院患者 护理措施 护理方法
  • 简介:我国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尚无明确的法规限制,各级医院、诊所及医生、病人均可自由使用、或可不受限制的从药房、药店购买使用,必然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国内医院滥用抗感染药物的问题已相当突出,要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或延长产生耐药的时间,一方面需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另一方面规范抗感染药的临床应用.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病时 糖尿 临床合理应用 细菌耐药性 2002年
  • 简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过去对1型糖尿病和肠道病毒感染之间的联系有一些猜测,为确认两者的关系,他们回顾了这方面的大量研究,调查74000多人的健康资料。结果显示,那些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感染肠道病毒的风险约是其他人的10倍。

  • 标签: 肠道病毒感染 1型糖尿病 患者 新南威尔士 研究人员 澳大利亚
  • 简介:感染在历史阶段,曾一度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手段、缺乏有效的抗菌手段,加之糖尿病本身的免疫功能低下。尽管今天已大大的改善,但对于一个长病程的糖尿病病人,依然是一个重要威胁;在皮肤病中,感染也是皮肤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在皮肤科门诊中,大约20%为皮肤感染性疾病: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

  • 标签: 糖尿病性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性疾病 识别 免疫功能低下 皮肤病变 糖尿病病人
  • 简介:我院于2004.01~2005.01收治80例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80例病人年龄60~75岁,糖尿病诊断及类型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3~30年,全部病例均常规留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分析≥100/ml,尿沉渣白细胞≥10个/HP。并结合临床做出诊断。其中膀胱炎55例。肾盂肾炎25例。

  • 标签: 美国糖尿病协会 尿路感染 老年女性 2型糖尿病 病人年龄 定量分析
  • 简介:有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患关节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四倍以上,且糖尿病的病程延长,其发生率增加。因此,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骨关节病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由此可见,防治糖尿病骨关节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寻找新的诊治方法也已经迫在眉睫。

  • 标签: 糖尿病骨关节病 血管生成因子 糖尿病并发症 非糖尿病 病程延长 临床医生
  • 简介:5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Ⅱ)治疗,根据血糖检验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达良好控制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而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平均住院天数CSⅡ少于MSⅡ(P〈0.01)。结论:CSⅡ治疗糖尿病合并感染,优于MSⅡ方法。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感染 治疗
  • 简介:235例2型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的细菌谱和药敏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8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26株。占44.68%;革兰阴性菌150株,占53.19%;真菌6株,占2.1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6株,占30.50%;大肠埃希菌72株.占25.5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大于6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为44%~65%。结论糖尿病足感染主要以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呈上升之势。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率高。

  • 标签: 糖尿病足 感染 病原菌 耐药
  • 简介: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组间对照,观察两组糖尿病足患者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总治愈率治疗组85.7%,对照组64.3%,两组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天数10±1.56天对照组19±3.02天。差异P〈0.01。结论:应用磺胺嘧啶锌软膏治疗糖尿病足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短,降低平均住院周期及费用,是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磺胺嘧啶锌软膏 糖尿病足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效果。方法分析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综合治疗后,41例患者症状好转,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器官功能恢复,救治成功率82.0%;6例自行出院或转他院治疗;3例死亡。结论临术实践中应及早做出诊断,及时降低血糖和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应兼顾其他辅助治疗,尽可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糖尿病 肺部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观察老年女性糖尿病尿路感染运用中医内调外治症状评分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80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并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自拟内服方200mL,3次/d;坐浴1000mL,1次/d。对照组据药敏选用抗生素。疗程4周。治疗前后记录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P>0.05,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组内症状积分P<0.01,均有效;其中排尿不尽、腹胀、腰酸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女性糖尿病尿路感染运用中医内调外治可减轻症状,特别对排尿不尽、腹胀、腰酸疗效肯定;复发少;无耐药。

  • 标签: 老年女性 糖尿病 尿路感染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对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的伤口护理方法和健康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1:1原则,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伤口护理及健康教育,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100.0%)明显要高于参照组患者(82.2%),并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2.2%)也明显要低于参照组(24.4%),对两组组间所存差异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伤口护理和健康教育应用到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护理当中,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足 再次感染 伤口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67例老年糖尿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糖尿病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