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electiveSalpingoGraphySSG)输卵管再通术(FallopianTrbeRecanlvlationFTR)已逐渐成为替代传统子宫输卵管造影和通水诊疗阻塞性输卵管不孕介入新技术之一。我们自2000年10月起应用改良导管法行SSG和GTR治疗119例不孕,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卵管阻塞 不孕症 介入治疗 输卵管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刨削系统(IBS)对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治疗后对月经、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情况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妇科治疗8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0例为每组人数,常规组以传统宫腔镜电切术为主要治疗方案,研究组以IBS宫腔镜创削系统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并发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一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IBS宫内创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复发率,提升妊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刨削系统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症 复发率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治疗疗程长、效果不佳、容易反复,主要原因为目前对该病发病机制仍不甚了解以及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随着对IBD发病机制认识不断深入,其发病过程中炎症和免疫途径不断被揭示,这些新理念发展直接导致了新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出现。本文主要结合目前IBD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对其治疗一些新概念作一论述。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治疗
  • 简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IPS),是应用介入放射学技术治疗门脉高压一种新技术。由于创伤小,分流效果好,尤其适用于肝功能不良难以耐受手术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因而倍受临床医师重视。一、TIPS研究概况

  • 标签: 高压症 门静脉穿刺 TIPS术 肝硬变门脉高压 上消化道大出血 TIPSS
  • 简介:评价^99mTc-hIgG象法炎症性肠病定位、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中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炎症性肠病病人在正规治疗前、41例经治疗症状得“控制和16例随访过程中症状复发者分别作^99mTc-hIgG核素显象检查。结果:①54例炎症性肠病病人中,50例出现阳性改变,其中2例假阳性,2例因发现新放射性异常浓集修正丁诊断,4例假阴性,总灵敏度925%,特异性902%,准确率为88.9%;②41例临床缓解病人中,同位素显象出现相应减轻者38例,总符合率92.6%:④16例症状复发者中核素有异常浓集者15例,临床符台率为91.6%。结论:炎症性肠病诊断方法中,^99mTc-hIgG是一种非创伤性辅助性方法,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优点,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方面有良好实用价值。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诊断 随访 ^99MTC 临床应用 复发
  • 简介:目前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方法虽各有利弊,但均未能达到彻底治愈理想效果。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中-重度和暴发性IBD有效药物,但不能长期维持炎症缓解,且耐药和毒副作用使GC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就GC治疗IBD作用机制、GC耐药、GC制剂布地奈德应用作-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糖皮质激素类 耐药 布地奈德
  • 简介:门静脉高压所致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几十年来,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方面经历了明显时代变化,五、六十年代以降低门静脉压手术方式为主,七、八十年代以非降低门静脉压手术方式为主,近几年则是多科多元化综合治疗阶段。现就以下几个有关外科治疗问题加以介绍。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分流术 外科治疗 胃底食道静脉曲张 选择性 门静脉压
  • 简介:贲门失弛缓(AC)是由于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失弛缓而致压力增高,对吞咽动作松弛反应减弱所导致。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存在争议,主要认为是食管壁间神经丛节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但以食管中下部最为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段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本文就贲门失弛缓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人体肠道菌群肠道黏膜免疫存在复杂交互作用,从而维持肠道稳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衡是IBD发生、发展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可作为IBD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衡IBD中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 治疗
  • 简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分泌型钙结合磷酸化糖蛋白,又称为早期T淋巴细胞活化因子1(earlyTlymphocyteactivation1,Eta-1)或分泌型磷酸蛋白。1979年Senger首次报道一种转化特异性分泌蛋白肿瘤关系.称之为转化相关性磷酸蛋白。后来Franzen从骨组织中分离出一种磷酸蛋白,其特性Senger发现磷酸蛋白相似.因其介导骨基质矿化和重吸收过程而被命名为骨桥蛋白。以后相继多种组织细胞中均发现OPN表达和分泌,并参与多种生命现象。现在认为,局部炎症中,它是免疫细胞募集及启动Th1细胞免疫关键细胞因子。

  • 标签: 骨桥蛋白 炎症性肠病 特异性分泌蛋白 磷酸蛋白 磷酸化糖蛋白 细胞活化因子
  • 简介:生物制剂作为近二十年来新兴治疗药物,对炎症性肠病(IBD)疗效已得到肯定。然而,目前用于IBD治疗生物制剂均需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部分制剂需要在严密观察下输注。因而,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口服生物制剂具有积极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新型口服生物制剂IBD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生物制剂 投药 口服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肠道菌群紊乱以及细菌代谢产物改变因素参与IBD致病过程。近年,细菌代谢产物丁酸盐因在IBD发病过程中发挥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抗炎症反应、预防IBD相关肿瘤发生作用而备受关注。本文就丁酸盐IBD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丁酸盐类 炎性因子 结直肠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前后动脉血气以及呼吸频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h后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RR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几率为2.17,%,显著低于常规组10.87%,P<0.05。结论: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呼吸衰竭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将其广泛推广。

  • 标签: 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整体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应用价值对消化道出血并发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础干预,实验组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效果及消化道并发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满意率、生理舒适水平、焦虑自评量表分数、SF-36简明健康量表评分、血液透析舒适程度、血液透析知识了解度、透析过程代谢紊乱、低血压不良事件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出现消化道溃疡及出血几率低于对照组,体现出明显优势,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护理中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透析过程代谢紊乱、低血压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舒适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炎症部位白细胞聚集和活化是炎症性肠病(IBD)重要特征,趋化因子受体是趋化白细胞重要调节因子。IBD中,多种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上调,触发多种炎症反应。本文就CC趋化因子受体(CCR)IBD中作用及其作为IBD治疗靶点可能性作一综述。

  • 标签: 趋化因子 CC 受体 CCR 炎症性肠病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影响。方法105例CHC患者被分为对照组(52例,皮下注射干扰素和口服利巴韦林)和治疗组(53例,皮下注射干扰素和口服利巴韦林,联合应用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平均10~16次),疗程均为48周,随访24周,观察病毒学应答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合并血清甘油三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8.3%、28.3%和28.3%,显著高于对照组5.8%、7.7%和7.7%(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肝功能、HCVRNA载量和肝硬化患者比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发热、流感样症状和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分别为50.9%、35.8%和34.0%,显著低于对照组73.1%、59.6%和55.8%(x2=5.5,P〈0.01;x2=5.9,P〈0.01和x2=5.0,P〈0.01);治疗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持续应答率分别为83.0%、83.0%和74.4%,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8.5%、86.5%和76.3%)。结论尽管合并高代谢综合征,干扰素联合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CHC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可能成为减少干扰素不良反应辅助疗法。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 干扰素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