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GEF-H1能激活Rho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迁移等密切相关。目的:构建人pEGFP-GEF-H1载体并稳定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后检测GEF-H1表达。方法:在线合成引物软件设计人GEF-H1基因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EGFP-GEF-H1,并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以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细胞分别作为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GEF-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人pEGFP-GEF-H1载体,测序结果表明序列正确。转染重组质粒pEGFP-GEF-H1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较强的绿色荧光,GEF-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结论:体外成功构建了人pEGFP-GEF-H1载体,且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后高表达GEF-H1,为进一步探讨结肠癌与GEF-H1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 标签: 结肠肿瘤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类 RHO蛋白 载体构建 转染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文献,了解护理缺陷的管理现状,为建设安全文化提供参考素材。方法查阅2004年~2008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护理缺陷管理文献176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报告的文献中,认为缺陷发生为个人因素的为73.9%,从系统角度分析的为26.1%;对当事人采取责罚的为32.9%,改革系统措施的为25.6%,就事论事的为41.5%。结论关注病人安全,加快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缺陷 安全文化 文献研究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针对HBsAg小发卡RNA(shR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以观察该病毒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表达针对HBsAg的shRNA定向克隆到pAAV/U6-hrGFP质粒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AAV-shHBs-hrGFP);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该质粒与包装质粒pAAV-RC和辅助质粒pHelper共同转染AAV293细胞,进行rAAV-shHBs-hrGFP重组病毒包装。收获病毒感染HepG2.215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酶切鉴定、测序结果表明,pAAV-shHBs-hrGFP载体成功构建。包装收获的rAAV-shHBs-hrGFP病毒液可以感染HepG2.215细胞,并且可以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结论制备的rAAV-shHBs-hrGFP病毒载体能够抑制HBV在体外的抗原表达。

  • 标签: HepG2.215细胞 腺相关病毒2 RNA干扰 HBSAG
  • 简介:目的:利用乳链菌穿梭载体构建肿瘤特异标记表达系统,为肿瘤特异性口服疫苗的研究开辟一个新领域。方法采用体外基因拼装的方法得到PEG-3启动子,经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然后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PEG-3启动子、EGFP、PolyA亚克隆到乳链菌载体pTRKH2中,成功得到肿瘤特异标记质粒pTR-peg3-egfp。最后,转染肿瘤及非肿瘤细胞初步验证其肿瘤特异性标记能力。结果通过PCR基因拼装得到460bp左右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设计完全一致。获得了肿瘤特异标记的乳链菌穿梭质粒pTR-peg3-egfp,并在细胞水平得到初步验证。结论PEG-3启动子介导的乳链菌穿梭质粒具有肿瘤特异性,这一实用新颖的系统将为研究乳链菌疫苗应用于肿瘤标记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PEG-3启动子 乳链菌 基因治疗 肿瘤
  • 简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它的感染不但与B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且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MALT淋巴瘤和胃癌也有重要关系,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等肿瘤的相关致病菌[1,2,3].Hp在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较为高50%~80%[4].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效抗原的筛选,以及基因工程菌株构建的运用,将预防和根治Hp的感染成为了可能.因此,本实验以Hp特快特异性基因--18kDa外膜蛋白基因,经PCR扩增,构建重组载体,为在原核生物表达创造条件,同时为疫苗的研究以及快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基础.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重组载体 致病菌 肿瘤 外膜蛋白
  • 简介:目的构建HCV感染相关干扰素IFNL4蛋白融合His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后进行初步纯化鉴定。方法采用PCR法从含人IFNL4基因序列的质粒pFC14A-p179中扩增出目的片段,将其定向连接到pcDNA3.1-His真核表达载体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以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培养72h后裂解细胞,采用抗His-Tag抗体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FNL4-His,转染后经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20kDa位置有目的蛋白条带,大小与目的蛋白相符。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HCV感染相关IFNL4与His标签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鉴定其工作良好,为后续对干扰素在HCV感染及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λ4 融合蛋白 真核表达 体外
  • 简介:目的了解先天性肝外门腔静脉分流(Abernethy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Abernethy畸形并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男性,20岁。反复间歇性便血20年。重度贫血貌,外周血WBC2.0×109/L,RBC2.6×1012/L,HB41g/L,PLT125×109/L;粪红色软便,OB(+++),血液(++);经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部血管彩超、腹部CT血管重建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行结直肠周围血管离断和直肠下段曲张静脉缝扎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年,生活质量好。结论Abernethy畸形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患者肝外门静脉广泛扩张并导致门腔静脉分流,以下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 标签: ABERNETHY畸形 下消化道出血 影像学检查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