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25%并且是各种肝病的主要原因之。HCV的组织嗜性仍有争议,进入细胞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最近研究发现,种膜表面粘附分子CB81能与HCV的包膜蛋白结合,可能与HCV感染靶细胞有关。现将有关CD81结构与功能以及在HCV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CD81分子 B细胞活化 T细胞 HCV感染 发病机制 粘附分子
  • 简介:泛影葡胺作为静脉肾盂造影时常用的造影剂,所产生的副反应直为人们所重视,其常见的副反应轻者为全身发热,恶心、呕吐、荨麻疹等,重者为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不同注速度对泛影葡胺副作用的发生率有定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泛影葡胺 副反应 常见 喉头水肿 静脉肾盂造影 过敏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胃镜植入放射性粒子行组织内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在胃镜直视下对23例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首先用胃镜确定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B超胃造影测出肿瘤区域胃壁的厚度。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计算出需要植入粒子的数量。将^125I粒子源装入粒子枪内,进行高压灭菌,通过胃镜活检孔插入,^125I粒子专用注射针.直接刺入肿瘤组织内,将^125I粒子植入。术后进行胃镜、CT及彩超等的复查、随访。结果23例患者每例植入^125I粒子的数量8~15枚不等。接受手术1~3次。植入术均安全完成。^125I粒子植入1周后5例出现上腹部饥饿性痛伴呕血、黑便,12例感乏力,3个月后19例自觉症状消失,食欲增加,体重增加2~5kg。血液生化检查未见异常。CT、彩超复查7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消失,6例肿大的胰头较前明显缩小,肝、肺转移无明显变化,生存时间最长已超过32个月。结论胃镜直视下植入放射性粒子进行组织内放疗治疗晚期胃癌效果可靠、并发症少,能够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进步研究推广。

  • 标签: 胃癌 胃镜 125I粒子
  • 简介:目的探讨CCAAT/增强结合蛋白α(C/EBPα)在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靶向C/EBPα的RNAi慢病毒感染Hep3B肝癌细胞系,构建C/EBPα肝癌细胞系敲减模型.采用q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C/EBP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敲减C/EBPα后对Hep3B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在正常高葡萄糖(NG,4.5g/L)和低葡萄糖(LG,1g/L)条件下培养细胞的增殖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在C/EBPα敲减细胞和对照细胞乙酰葡糖胺转移酶(OGT)、乙酰葡糖胺水解酶(OGA)和整个O-GlcNAc糖基化水平.结果靶向C/EBPα的RNAi慢病毒感染Hep3B肝癌细胞后,C/EBPαmRNA水平下调了(7.5±2.3)倍(P〈0.05),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了(8.8±0.25)倍(P〈0.001),提示C/EBPα敲减细胞系构建成功;敲减C/EBPα后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在低葡萄糖条件下刺激48h和72h,敲减C/EBPα分别促进细胞增殖15.4%(P〈0.05)和25.0%(P〈0.01);敲减C/EBPα后细胞OGA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高糖和低糖刺激24h和48h时分别下调了70.1%(P〈0.01)、51.4%(P〈0.05)和61.2%(P〈0.05),整体O-GlcNAc糖基化表达水平上调,在低糖刺激48h时升高80.6%.结论敲减转录因子C/EBPα可以提高细胞整体O-GlcNAc糖基化水平,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

  • 标签: 肝细胞癌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O-GlcNAc糖基化 体外
  • 简介:背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酸酯(EGCG)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如抑制可诱导促炎因子表达的核因子(NF)-κB。目的:探讨EGCG对乙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安慰剂组(n=20)、EGCG治疗组(n=15)和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组(n=15)。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以8%乙酸制备结肠炎模型后,模型安慰剂组、EGCG治疗组和SASP治疗组每日分别予0.9%NaCl溶液2ml、EGCG50mg/kg、SASP0.25g/kg灌胃治疗7d,第8d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含量,免疫组化SP法测定结肠组织NF-κBp65表达。结果:与模型安慰剂组和SASP治疗组相比,EGCG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和IFN-γ以及结肠组织NF-κBp65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EGCG可通过调节免疫因子表达而达到抗炎的治疗作用,使结肠炎症反应减轻,其疗效优于传统药物SASP。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Ⅱ型 NF-κB
  • 简介:患者男,72岁.干部,因进行性吞咽困难5-6天来我院诊治.病史中无呕吐、反酸,无腹痛、腹泻。近期无服药史。既往史:健康。体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肋下未及。左手掌面弥漫性增厚,皮肤粗糙、无名指与小指间皱褶糜烂,脱屑。实验检查:血常规、肝功正常,血糖3.9mmol/l。电子胃镜检查:(见图)食管上20cm至贲门口以上2cm处,食管近圆形,粘膜附有白色膜状物,不易脱落,食管蠕动

  • 标签: 食管霉菌感染 胃镜检查 病理检查 临床表现 菌种鉴定 抗菌治疗
  • 简介:为维护《胃肠病学》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维护学术研究的公平、公正和严肃性以及起码的道德水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统要求,本刊就稿两投和稿两用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

  • 标签: 一稿两用 一稿投 两用问题
  • 简介:患者女,8岁。因乏力、尿黄、皮肤搔痒7天入院。大便呈陶土色,尿呈浓茶色。于入院前2周出现发热,体温38.5℃,流清涕,喷嚏,咳嗽,畏光,流泪等。3天后按耳后、发际、面、颈、躯干、四肢及手(足)心的顺序出现皮疹,为谈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诊断为麻疹。给于中药清热解毒,发汗透疹及对症治疗。出疹后第4天体温渐降至正常,皮疹逐渐消退。发热后第14天,(出现皮疹后第10天)患者感乏力、尿黄、皮肤搔痒。既往无肝病史。无输血、血制品及肝脏疾病家族史。查体:T36.6℃,P82次/分,BP13/9kPa。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皮肤遗有皮诊消退后的褐色色素沉着斑。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肝肋下2.0cm,

  • 标签: 重型肝炎 皮肤搔痒 促肝细胞生长素 淤胆 麻疹病毒 清热解毒
  • 简介:脊源性疾病多以背痛为首发症状,且伴有神经系统改变。但当些患者以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来消化科就诊时,早期多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功能性疾病,延误了诊治时机,并浪费医疗资源。本文就以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胸椎结核 唯一症状 腹痛 神经系统改变 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
  • 简介:患者女,47岁。因右上腹部疼痛3个月入院。腹痛呈持续性钝痛,不放射,无恶心呕吐,病后无发热,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6.7℃,脉搏85分/次,呼吸20次/分,血压18/12KPa。肝右肋缘下可扪及2.0cm,剑突下5.0cm,压痛,表面光滑,随呼吸上、下移动,脾不肿大。HBsAg阴性,AFP2μg/L。肝脏B超于左叶肝静脉旁探及1个2.9cm×2.4cm弱回声团,边界清,有晕环,内部回声欠均。CT发现肝左叶内有3.0cm×2.5cm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癌。

  • 标签: 肉芽肿 嗜酸性细胞 原发性肝癌 占位性病变 右肋缘下 术前诊断
  • 简介:本文报道家2例腹型肝豆状核变性病例,分别在4岁和6岁时发病,于发病后4周内死亡。例1,男性,4岁,因发热、乏力、纳差15天、尿黄5天、神志不清2天、肝功能异常于1992年6月8日住本院治疗,入院后查体神志恍惚,嗜睡状态,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浊音界右侧锁骨中线第6肋间,肋下1.5cm,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病 肝功能异常 腹型 石家庄市 传染科
  • 简介:患者女,30岁,因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20天,加重伴巩膜、皮肤黄染5天于1999年4月28日入院。发病前无暴饮暴食及饮酒史,无胆道疾病史。体检:体温37.8℃,脉搏132次/分、呼吸20次份、血压14/9Kpa(105/68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扶入病房。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肝掌,未见蜘蛛痣及出血点。双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率13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中上腹弥漫性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莫菲氏征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轻叩痛,移

  • 标签: 急性戊型肝炎 重症胰腺炎 胆道疾病 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胰腺炎 肝病研究
  • 简介:患者女性,16岁,因纳差,乏力,恶心,厌油8天,尿黄5天,右膝及左踝关节肿痛3天,于1999年1月6日收住院。既往无肝炎及关节炎病史。查体:T36.2℃,P76次/分R19次/分BP13/9Kpa,发育营养良好,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正常,肝肋下1cm,质软,脾未触及,肝区轻度叩击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右膝及左踝关节轻度肿胀,运动

  • 标签: 戊型肝炎 踝关节 膝关节腔积液 关节炎病 山东省德州市 肝功能
  • 简介:结肠癌致梗阻不同于其它原因所致的结肠梗阻,手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梗阻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治肿瘤。对肿瘤进行期切除吻合术最为理想,易被患者接受。我科从1994年以来,对2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行期切除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肠癌 一期切除吻合术 肿瘤 结肠梗阻 患者 体会
  • 简介:患者男,25岁.因反复乏力年伴尿黄2月于2001年8月30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8月无诱因出现乏力、四肢酸软,无发热、纳差、无尿黄,未重视.2001年7月,乏力加重并出现尿黄,在当地查B超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改变,脾肿大.给予茵栀黄、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等治疗1月,效果不佳,遂来我院.人院查体:慢性肝病面容,营养般,全身皮肤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cm,质地中等,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HBsAg+,抗-Hbe+,抗-HBc+,TBIL36μmol/L,ALT161u/L,AST100u/L,ALB41g/L.B超提示:肝硬化.胃镜示:胃底部黏膜糜烂,食管静脉轻度曲张.

  • 标签: 例报道 注射液静脉炎 苦参碱注射液
  • 简介:病例:男性,20岁.因反复腹泻8年.加重4个月而收治入院。8年前该患者食用不洁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经不规则服用抗生素后.症状有所缓解.以后反复出现类似症状,大便重则5-6次/天,轻则2-3次/天.多为未消化食物或水样便,有时可呈粘冻样.无脓血便或果酱便。近4个月来全身乏力加重.且烦渴、多饮,遂来我院检查。查体:神清,重度营养不良貌,身高166cm.体重29kg.发育差,无男性第二性征

  • 标签: 白血症 慢性腹泻 男性 丙种球蛋白 食物 查体
  • 简介:我院于2002年3月开始对硬膜外点穿刺置双导管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研制成的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是在传统(Tuohy)硬膜外穿刺针基础上研制而成。其结构简单,由针体、针管、针芯组成。经体外模拟试验成功后,并于4月应用于临床,获得了临床麻醉满意效果。操作方法与传统针大致相同,可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的椎体任间隙置双导管(同向、反向),注药物,实施麻醉。本文介绍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点穿刺,同向置双管用于胸腹手术麻醉的应用体会。

  • 标签: 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 胸腹手术 麻醉效果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