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于1996年8月~1997年1月对56例各类型肝病采用HD-91-Ⅱ型肝病治疗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系住院病人。治疗组56例,男45例,女11例;急性肝炎19例、慢性肝炎轻度14例、中度13例、重度4例,肝硬变6例;ALT升高者40例,TBIL升高者

  • 标签: 肝病治疗仪 疗效分析 慢性肝炎 吉林市 各类型肝病 急性肝炎
  • 简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治疗组60例患者中慢性肝炎轻度15例,中度25例,重度15例,肝硬化5例。对照组54例患者中慢性肝炎轻度10例,中度26例,重度12例,肝硬化6例。诊断符合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二、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口服联苯双酯,齐墩果酸片,静滴能量合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每天加用肝病电脑治疗,穴位有天鼎、膻中、中脘、关元、1号

  • 标签: 慢性肝炎 疗效观察 电脑仪 病毒性肝炎 肝病 齐墩果酸片
  • 简介:尽管碘过敏试验阴性,但泛影葡胺(含碘造影剂)仍可能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各种程度不一的副反应,这主要与造影剂本身的理化特性有关.现将我科静脉注射泛影葡胺引起过敏休克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影胺 泛影 胺过敏性休克
  • 简介:目的经胃肠镜微创治疗存在出血穿孔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内镜治疗的应用,为提高内镜微创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努力寻找对策,为内镜治疗后的预防性治疗进行探索。方法经内镜双腔导管注入生物蛋白胶防治胃肠穿透性疾病,经内镜下双腔导管注入生物蛋白胶快速修复溃疡面,内镜下切除术后创面预防性治疗。我院胃镜或肠镜进行内镜下治疗47例,其中胃镜下38例,肠镜下9例。十二指肠球部巨大穿透性溃疡19例,边缘整齐的胃良性溃疡5例,食管气管凑2例,广基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创面15例,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内镜下切除创面3例,EMR黏膜切除术后创面预防性治疗3例,每两周复查一次内镜,测量创面直径。结果经内镜双腔导管注入生物蛋白胶治疗穿透性溃疡预防穿孔,修复比单纯内科治疗愈合迅速,创面对合整齐;能够修复已经穿孔的清洁的小食管气管瘘。与常规内镜检查和内镜下单纯切除法相比,对于较大和较深内镜创面,经内镜双腔导管注入生物蛋白胶,出血穿孔几率显著减少,几乎为零。结论选择经内镜双腔导管注入生物蛋白胶防治胃肠穿透性疾病新方法,使胃肠镜微创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

  • 标签: 内镜 生物蛋白胶 胃肠穿透性疾病
  • 简介:病人女,20岁。有青霉素过敏史。因支气管肺炎,遵医嘱应用头孢噻肟钠(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g,H31021720)抗感染治疗。现配制浓度为0.5mg/ml头孢噻肟钠皮试液,取0.1ml皮内注射,20min观察皮试结果为阴性。即给予5%糖盐水250ml加头孢噻肟钠1.0g,以约20滴/min的速度滴入,约10min,病人自述无不适。而后以40滴/min速

  • 标签: 静滴头孢噻肟钠 过敏性休克 病例 抗感染治疗 配制浓度 癫痫
  • 简介:微粒是肉眼看不见的直径在50μm以下且不被抗体排除的非代谢颗粒。这种微小颗粒在大量输液中存在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是判断液体质量的重要标准。各种原因使微粒污染液体或使液体中微粒增加,均可引起严重的医源性疾病。微粒的来源及污染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制剂方面的污染。②护理技术误操作加重了液体的污染。③静脉穿刺针头斜面微粒存在成为微粒污染的另一来源。

  • 标签: 微粒污染 医源性疾病 预防措施 护理技术 护士 护理人员
  • 简介:患者。男。43岁,农民。因双下肢瘀点、瘀斑7天.加重伴腹痛1天入院。患者7天前始不明原因逐渐出现双下肢瘀点、瘀斑,双膝、踝关节肿胀、疼痛。在当地医院按过敏紫癜口服抗过敏药物,效果差。于入院前1天皮肤瘀斑增多。并出现上腹部剧痛,放射至后背,屈曲位减轻,平卧位加重。开始为阵发性绞痛,后为持续性钝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瘀斑 血性腹水 下肢 急性胰腺炎 患者
  • 简介:直接胰胆管造影包括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PTC),在临床已应用多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gphy,MRCP)是近年来开展的胆胰疾病诊断新技术.我们自1997年6月~2000年12月开展MRCP和ERCP(或PTC)对胆胰疾病诊断价值自身对比的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前瞻性研究 胆胰疾病 MRCP 胆囊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慢性胃炎是消系化统常见病,胃镜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我们2002-01/2004-12应用日本潘太克斯公司生产的EG-290P电子胃镜检查6856人次,诊断慢性胃炎5348例。现就诊断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内镜 慢性胃炎 消化系统 胃黏膜
  • 简介:自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江西井冈山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以来,至今已有6年。在此期间,国内外有关慢性胃炎的研究日新月异,因而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的召开非常及时。

  • 标签: 慢性胃炎 防治 诊断 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 共识意见
  • 简介:由于宗教、道德、伦理等原因,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曾一度被禁止.但许多生物学家仍认为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并将在人类认识自身及疾病治疗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1998年美国国会取消了该项研究的禁令,且布什政府每年拨出数亿美元支持该领域的研究.美国杂志1999年和2000年将干细胞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评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干细胞成了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 标签: 消化疾病 干细胞治疗 胚胎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 简介:内镜技术的问世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而更大的变革是在治疗内镜.近10余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内镜在胰胆疾病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该项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成为当今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胰胆疾病 内镜技术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先行引流 鼻胆管引流
  • 简介:宫外孕由著名的阿拉伯外科医师Ablucasis于公元前963年首先报道,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其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无论用什么统计方法,宫外孕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外报道:绝育后发生的妊娠中15%~20%为宫外孕。用紧急避孕药者,宫外孕发病率增加。也有些作者报道,人工流产可以增加宫外孕的危险性。传统的观念认为,宫外孕的病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影响受精卵到达宫腔的因素,另一类为孕卵的内在因素。

  • 标签: 宫外孕 治疗 诊断 统计方法 紧急避孕药 外科医师
  • 简介:胆总管下段及其周围疾病诊断较困难,B超和CT检查往往仅提示胆总管扩张,不能明确病因,而ERCP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ERCP诊断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61例胆总管下段疾病,与其它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胆总管扩张 ERCP诊断 诊断价值 疾病 CT检查 影像学检查
  • 简介: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可以累计全身多个器官的慢性炎性伴纤维化的疾病,我科收治了一例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胰腺、胆道、肝脏和淋巴结的患者,在IgG4水平升高的线索上,完善影像学检查,积极进行鉴别诊断,结合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积极早期地应用激素治疗并密切随访,我们明确了诊断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肝内炎性假瘤
  • 简介:目的研究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对照研究的方式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18例胃肠道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胃肠超声造影检查,以胃镜下病理组织诊断为标准对胃肠超声检查的优劣进行评价。结果胃肠超声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胃溃疡为7.63%,胃炎为66.10%,十二指肠溃疡为8.47%,十二指肠炎症为5.93%,胃部恶性淋巴瘤为1.69%,胃癌为10.17%;以病理组织检查为标准,三种检查方式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胃肠道超声检查容易受消化道气体及内容物干扰,临床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查确诊可采用胃肠道超声联合胃镜检查的方式进行,以提高诊断率;②胃肠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确诊的首选辅助检查方式。

  • 标签: 胃肠超声造影 胃镜 胃十二指肠疾病 价值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