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4 个结果
  • 简介:讨论是结果逻辑的延伸,是从理论上对实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从广度深度两方面来丰富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认识,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研究中的例外相反结果进行解释说明,提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设想。讨论要从以下方面撰写:

  • 标签: 医学论文 讨论内容 实验结果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窥镜消毒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及,特制定本规范.第二条开展临床内窥镜检查的省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适用本规范.

  • 标签: 广东 医疗机构 内窥镜 消毒 管理 规范
  • 简介:为探讨昆明地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t,PU)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1973年12月至2000年12月间胃镜检查的80517例经确诊为PU的8398例,分别以其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胃镜分析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胃镜分析 流行病学分析 消化性溃疡 并发症 结果报告 发病
  • 简介:背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但鉴别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病变仍是临床的棘手问题。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假性囊肿13例、潴留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9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7例、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SPN)3例。49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症状,其余3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1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均有急、慢性胰腺炎或外伤病史,3例1PMN患者血清CAl9—9升高。B超、CT、MRI/MRCP、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24.5%、32.7%、61.1%、100%。4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行内引流术、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MRCP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应广泛用于囊性病变的诊断评估,EUS可作为进一步检查手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疗胰腺囊性病变的关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囊肿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肝内胆管肿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2011年我科诊断的肝脏肝内胆管肿瘤746例,分析其发病特点。结果肝脏肿瘤发病位于前九位的依次为肝细胞癌(43.4%)、血管瘤(37.3%)、肝内胆管细胞癌(5.8%)、转移性肿瘤(3.8%)、造血淋巴样肿瘤(1.1%)、胆道乳头状瘤病(0.94%)、局灶性结节状增生(0.94%)、肝细胞不典型增生(0.67%)不典型增生结节(0.54%);本组未发现孤立性纤维肿瘤、淋巴管瘤病、假脂肪瘤、胚胎性肉瘤、Kaposi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肉瘤、癌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卵黄囊瘤横纹肌样瘤;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69岁,男性比女性高发,肝内胆管细胞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血管瘤发病年龄高峰为30~49岁,女性比男性高发;转移性肿瘤发病高峰为40~5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结论肝脏肿瘤发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来源于上皮的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的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标签: 肝脏肿瘤 肝内胆管肿瘤 临床特征
  • 简介: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p)菌株、宿主、环境等方面分析了Hp根除失败的原因,并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强调应遵循全国共识意见进行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耐药 三联疗法
  • 简介:目的对照分析内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471例,其中内镜治疗365例,常规外科手术106例。采用EST、Pre—cut、EST后ENBD等方法,比较内镜治疗常规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在适应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不同。结果365例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成功359例,成功率98.36%。EST后总的早期并发症为10.86%(39/359),原因主要为胆管炎,占61.54%(24/39),而EST后行ENBD者早期并发症仅为2.96%(8/270),EST无后期并发症。内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仅为3d。开腹手术创伤大,可产生胆管狭窄、胆管炎、肝功损害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18d,平均12d,EST的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结论EST对胆总管结石在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手术。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内镜治疗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V-cag,采用FQ-PCR法检测HCVRNA。结果在142例CHC患者血清中,HCV-cagHCVRNA阳性率分别为45.1%43.0%(P〉0.05);两种标志物均为阳性者58例(95.1%),均为阴性者75例(92.6%);81例HCVRNA阴性血清HCV-cag阳性6例(7.4%),而HCVRNA阳性血清HCV-cag阳性率大于85%,不同HCVRNA载量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CV-cag与HCVRNA检测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在CHC诊疗中,HCV-cag检测可作为判断HCV感染病毒复制的指标,但不能替代HCVRNA检测。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RNA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毒学变化特征。方法对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和肝组织HBV标志物监测,并随访临床转归。结果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ALT水平为1143.64±698.32U/L,TBIL为83.99±80.44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44.41±15.43天;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55.9±44.3天,HBVDNA转阴时间为39.4±25.2天;发病后6个月时患者HBsAg转阴率为91.9%,3例(8.1%)患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均已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在发病后45天内完成肝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肝组织HBsAg转阴时间为22.6±10.0天,阴转率为51.4%;肝组织HBcAg转阴时间为29.8±16.5天,阴转率为73.0%。结论绝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可清除血液及肝细胞内的病毒,使病情得到较快的恢复,而发病初期病毒载量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HBV标志物 病毒清除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E-cadherinVEGF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变化的趋势,探讨二者在几种胃黏膜病变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VEGF在慢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情况,胃黏膜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胃癌组比较,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E-cadherin的表达逐渐下调,分别与胃癌组作对照分析,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比较提示二者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E-cadherin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均参与胃黏膜逐渐演变过程,对于E-cadherinVEGF表达异常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患者,两者的联合监测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E-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肿瘤 癌前病变
  • 简介:背景:目前研究发现脂质代谢异常、脂肪肝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仍有争议。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在评估肝脏脂肪变程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脂质代谢肝脏CAP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结直肠息肉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CAP、BMI,并分析脂质代谢指标与CA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息肉组TG异常的发生率、CAP、BMI均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血清TC、HDL、LDL、ApoA1、ApoB、脂蛋白a水平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CAP与TG、LDL、BMI呈正相关(r=0.201,r=0.135,r=0.438;P均<0.05),而与TC、HDL无关(P>0.05)。结论:TG、CAP、BMI可能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相关。

  • 标签: 肠息肉 脂质代谢 受控衰减参数 危险因素
  • 简介: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关系密切,食物不耐受在IBD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IBD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活动期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食物不耐受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的活动期134例CD、67例UC患者42名正常对照者。以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的血清特异性IgG,据此评价食物不耐受情况,分析CDUC患者食物不耐受的差异。结果:CDUC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D患者又明显高于UC患者(P<0.001)。三组间食物不耐受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07,P<0.001)。CD患者4种6种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UC患者(P<0.001)。与UC患者相比,病变累及结肠的C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率无明显差异(P=0.100),而累及小肠的CD患者明显升高(P=0.0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物不耐受≥4种为病变累及小肠的CD的危险因素(P=0.040)。结论:CDUC患者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高、程度重、种类多,病变累及小肠的C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结肠型CDUC患者,食物不耐受≥4种可能为小肠型CD的预测因素。

  • 标签: 食物不耐受 食物特异性IGG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 简介:虽然胃癌的发生率死亡率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在世界上肿瘤致死的原因中占第二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否通过根除Hp来降低胃癌发生危险性始终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筛查胃癌高危人群以期早期诊断,识别胃癌的危险因素也一直是实施干预策略的主要目标。本文对Hp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胃癌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预防
  • 简介:自1906年Hemmeter应用X线摄片显示出消化性溃疡所致胃壁缺损口的影像以来,X线钡餐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纤维胃镜的问世则使X线检查的诊断作用面临挑战,这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X线钡餐检查的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气钡双对比造影有助于显示黏膜细微改变,可以检查出以往难以明确的"线形溃疡"溃疡愈合期的黏膜改变.但需要指出的是,质量较差的双对比相不仅无助于确定溃疡性病变的性质,且易导致误诊漏诊.

  • 标签: 龛影 消化性溃疡 诊断 X线征象 胃窦 胃壁
  • 简介:背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内镜诊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急诊内镜时机尚未完全统一。目的:探讨EVB患者内镜诊疗时机以及急诊内镜时间>24h的影响因素,为优化诊疗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EVB患者,依据急诊内镜时间分为急诊内镜组(12~24h)择期内镜组(>24h),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内镜时间>24h的因素。结果:急诊内镜组与择期内镜组的学历、对EVB的了解、家庭成员、非工作日就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死亡率、外院二次转运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内镜时间>24h的危险因素为对EVB不甚了解(OR=4.644,95%CI:1.206~17.888,P=0.026)、家庭成员众多(OR=5.895,95%CI:1.115~31.171,P=0.037)、非工作日就诊(OR=3.653,95%CI:1.297~19.487,P=0.014)、获取知情同意时间(OR=1.391,95%CI:1.115~1.687,P=0.005)。结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EVB患者最好在出血后24h内接受内镜诊疗。对EVB了解较少、家庭成员众多、非工作日就诊、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增加延长了EVB患者急诊内镜的时间,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优化非工作日EVB的诊疗流程,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急诊 内镜 影响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贲门癌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尽管对个体期望寿命值无明显影响,癌变率相对较低,但却给患者的心理经济造成很大负担。目前关于Barrett食管的诊断治疗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美国、英国胃肠病学会和我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分别于近期更新了Barrett食管的诊治指南。本文根据美国、英国和我国的Barrett食管最新指南,介绍Barrett食管诊断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比较各指南关于Barrett食管诊治的异同点。

  • 标签: BARRETT食管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电切术与氩离子凝固术对胃息肉患者疗效各项因子的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胃息肉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一次性切除成功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血清胃泌素-17(G-17)等因子水平,术后2周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半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观察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术后,两组PGⅠ、PGR及G-17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PGⅠ、PGR及G-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P〈0.05)。结论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息肉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水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息肉 氩离子凝固术 高频电切术 临川疗效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 简介:目的回顾性观察甘草酸二胺(5组)、单胺(6组)、山莨菪碱(2组)、门冬氨酸钾镁(3组)、山莨菪碱+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4组)、茵黄片(1组)治疗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甘草酸二胺150mg、单胺40ml、山莨菪碱10mg、门冬氨酸钾镁20ml分别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口服茵黄片治疗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共2143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6.3%、94.4%.甲型肝炎组中,甘草酸二胺、单胺可使患者平均住院日、纳差、乏力消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SB)复常的时间较其他组分别缩短5~7、2~4、1~2、4~7、4~8天,差异有显著性(P<0.02~0.001).1组患者纳差、巩膜黄染、肝区叩痛消失时间较其他组分别延长1~4、1~8、2~5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急性乙型肝炎组中,5、6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ALT、SB复常时间为36.2、35.1,23.7、23.9,19.1、19.0天,较其他组缩短7~11、4~6、5~7天,恶心、纳差消失时间为10.9、10.5,13.0、13.7天,较1组患者缩短2~3天,乏力消失时间为14.6、15.0天,较1、2组患者缩短3~5天(P<0.05~0.01).结论在治疗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时,甘草酸二胺单胺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方面优于茵黄片、山莨菪碱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甘草酸二胺、单胺在治疗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中疗效相当.口服茵黄片的疗效低于静脉应用药物.

  • 标签: 甲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 甘草次酸 山莨菪碱 门冬氨酸钾镁
  • 简介:背景: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主要参与对DNA损伤的反应,caspase-3主要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两者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PARP-1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结直肠腺瘤、70例结直肠腺癌10例癌旁黏膜石蜡包埋标本中PARP-1caspase-3的表达,分析腺瘤腺癌组织中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腺瘤腺癌组织中,PARP-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结直肠黏膜(55.9%82.9%对20.0%,P〈0.05),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结直肠黏膜(33.9%28.6%对100.0%,P〈0.05)。结直肠腺瘤中,PARP-1的表达与腺瘤数目相关,caspase-3的表达与上皮内瘤变程度相关;结直肠腺癌中,PARP-1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ARP-1与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ARP-1caspase-3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结直肠肿瘤 腺瘤 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