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与窄带(NBI)、染色对远端大肠异常隐窝灶(aberrantcryptfoci,ACF)的发现率。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12月就诊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准备接受结肠检查的患者6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常规组228例、NBI组220例、染色组222例。比较三种方法对远端大肠ACF检出率及各组间所用操作时间。结果在三组中,共发现155例ACF病例数。常规、NBI组及染色组发现ACF病例数分别为5例(2.19%)、25例(11.36%),125例(56.3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与常规相比,NBI组、染色组操作时间有所延长。结论染色能大幅提高远端大肠ACF发现率。NBI较常规白光能提高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但比染色低。常规白光对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低。

  • 标签: 异常隐窝灶 窄带内镜 染色内镜
  • 简介:目的对照分析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471例,其中治疗365例,常规外科手术106例。采用EST、Pre—cut、EST后ENBD等方法,比较治疗和常规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在适应症、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不同。结果365例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359例,成功率98.36%。EST后总的早期并发症为10.86%(39/359),原因主要为胆管炎,占61.54%(24/39),而EST后行ENBD者早期并发症仅为2.96%(8/270),EST无后期并发症。取石平均住院时间仅为3d。开腹手术创伤大,可产生胆管狭窄、胆管炎、肝功损害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18d,平均12d,EST的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结论EST对胆总管结石在住院时间、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手术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内镜治疗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对粘膜病变由于其下特殊表现并可病理活检而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对胃腔狭窄尤其当不能通过狭窄部位时会对病变定位或病变性质判断错误。

  • 标签: 内镜 狭窄 胃腔 误诊 病理活检 病变定位
  • 简介:技术的问世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而更大的变革是在治疗.近10余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在胰胆疾病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该项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成为当今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胰胆疾病 内镜技术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先行引流 鼻胆管引流
  • 简介:鼻息肉是因鼻腔和鼻窦粘膜高度水肿、下垂形成的赘生物。病人因鼻腔赘生物的长期存在,造成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障碍为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hypoventilatian)。现对我院严重鼻息肉76例鼻手术前后心电图P波变化报告如下。

  • 标签: 严重鼻息肉 鼻内镜 手术治疗 心电图 P波改变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三级甲等医院内清洗消毒管理现状。方法根据《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国内19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91名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内室消毒监测管理制度比较齐全;所有诊疗室配有初洗设备,仍有58%的室使用槽式法洗消,90%以上的清洗消毒室是独立的,80%以上设有专职洗消员、超声清洗机、防护用具及通风设施;90%以上的室使用多酶洗液并刷洗管腔一次以上;80%以上使用2%戊二醛消毒,清洗刷每洗一条消毒一次并定期更换。结论所调查的三级甲等医院大部分消化清洗消毒管理比较规范,室配置尚欠齐全。自《规范》实施以来,清洗消毒管理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三级甲等医院仍有部分内室在某些环节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及培训力度。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管理现状
  • 简介:超声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应用范围已覆盖全消化道和邻近器官。造影增强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术以及计算机图形识别等多项无创诊断技术已应用于临床;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切割针活检和细胞刷检可借助细胞病理学对病变进行准确定性;借助细针注射途径则可对病变进行多种药物的局部注射或植入治疗。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前景将愈加广阔。

  • 标签: 内镜超声 诊断 放射学 介入性 治疗
  • 简介:结肠检查已成为诊治大肠疾病的常规手段.对于大肠息肉,结肠不但能诊断,而且能在下治疗.我院在2207例次结肠检查中,检出大肠良性隆起病变232例,检出率10.5%.对其中218例大肠息肉进行了下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 标签: 内镜 治疗 大肠息肉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慢性胃炎是消系化统常见病,胃镜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我们2002-01/2004-12应用日本潘太克斯公司生产的EG-290P电子胃镜检查6856人次,诊断慢性胃炎5348例。现就诊断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内镜 慢性胃炎 消化系统 胃黏膜
  • 简介:本文介绍了Ⅱc型早期胃癌常规、色素、NBI+放大内和超声的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强调了病变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范围精确判断的重要性,对临床诊治很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胃癌 早期诊断 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近年来15例Dieulafoy病临床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7例,其中注射高渗盐水或硬化剂5例,射频治疗2例,均立即止血,其中l例再次出血死亡。手术7例,均治愈。结论治疗是Dieulafoy病主要治疗方法,其中射频治疗效果尚属满意,但需进一步观察总结经验。手术治疗可彻底解决血管畸形问题,仍为重要治疗手段。

  • 标签: DIEULAFOY病 内镜
  • 简介: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色素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月-2009年7月普通检查示可疑胃黏膜病变者115例,比较普通和色素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病理检查示,炎性增生27例(23.5%).胃溃疡57例(49.6%),早期胃癌15例(13.O%).进展期胃癌15例(13.O%),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例(0.9%).色素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均略高于普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对86.8%,P〉0.0580.O%对66.7%,P〉0.05).结论:色素可增加病灶清晰度,有提高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的趋势,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 标签: 胃肿瘤 胃镜检查 靛蓝二磺酸钠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治疗胃肠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45例胃肠息肉经行射频治疗。结果所有息肉均脱落消失,治愈率为100%,均为一次性治愈,37例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结论射频对胃肠息肉的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胃肠息肉 射频治疗 经内镜 治愈 随访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大肠癌的基本形态、病变部位、年龄分布、病理类型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3年来经诊断的大肠癌209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早期癌6例,进展期癌203例。病变部位:脾曲以下占68.9%、横结肠3.9%、肝曲以上23.0%。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2.5岁,40岁以下23.4%,40-70岁67.9%,70岁以上8.7%。组织学以腺癌居多数。结论仍是目前准确诊断大肠癌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右半大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大肠癌发病高峰年龄在40~70岁,且在这一年龄段中呈均匀分布。组织学类型以腺癌占绝大多数。

  • 标签: 大肠癌 内镜诊断 病变部位 腺癌 回顾性 经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