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最主要的方法,可直接了解食道、胃、十二指肠的病变部位、范围、性质情况和程度,并进行治疗.但因检查有一定的痛苦,使不少病人难以接受,因此,我院开展胃镜检查的病人辅以丙酚与依托米酯静脉麻醉,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异丙酚 依托米酯麻剂 胃镜检查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甘草酸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脓毒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在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45例接受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0例只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前,联合组患者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271.2±56.4U/L、292.5±77.4U/L和83.2±22.6μmol/L,对照组则分别为283.1±62.3U/L、297.5±83.3U/L和90.3±27.3μmol/L(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0.9±16.5U/L、41.3±14.5U/L和14.7±5.4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8.4±20.5U/L、70.2±18.8U/L和21.2±10.3μmol/L,P〈0.05)。结论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伤患者疗效显著,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肝损害 脓毒血症 异甘草酸镁 还原型谷胱甘肽 治疗
  • 简介:评估甲氧乙心安(商品名:倍他乐克)联合硝酸山梨醇酯(商品名:消心痛)预防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和再出血的效果与安全眭。方法:应用多昔勒彩超检测2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倍他乐克联合消心痛治疗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平均内径较正常组明显增宽.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平均血流量明显增多。治疗后者平均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平均流速明显减慢,平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倍他乐克联合消心痛降门静脉压治疗安全有效。多普勒彩超对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治疗 联合 多普勒彩超 硝酸异山梨醇酯 消心痛 倍他乐克
  • 简介:目的观察甘草酸镁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4周。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TBIL分别为38.2±50.2μmoL/L和72.0±70.3μmoL/L,ALT分别为70.2±66.8U/L和116.6±100.5U/L,GGT分别为70.2±51.0U/L和122.0±102.8U/L(P〈0.05)。结论甘草酸镁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异甘草酸镁 丹红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究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序贯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清蛋白(A1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我院62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于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基础上予以序贯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1b及PTA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AST、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PTA、A1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2.58%,与对照组的12.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序贯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肝衰竭 序贯血液净化疗法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
  • 简介:目前,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拉米夫啶等均未能突破40%~50%的完全应答率。近2年来,我们采用宁波环研究所的免疫辩症联疗法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我们研究肝活检炎症组织学分级在环治疗应答的关系。

  • 标签: 慢性乙肝 组织学分级 完全应答率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
  • 简介:本文简述了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方法和中医药有关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中药联合"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治疗新模式。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中药 三联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结肠水疗加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g,每天3次,治疗组经结肠途径治疗系统清洗肠道加用氧疗法,治疗观察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94.29%(P〈0.05)。结论氧疗法经结肠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途径治疗系统 三氧疗法
  • 简介:背景:在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序中,胃癌分居第二和第位。探索方法简便、敏感性高的非侵入性指标以筛选出胃癌高危人群接受胃镜检查是胃癌普查的有效途径。目的:探讨叶因子3(TFF3)作为胃癌筛查血清生物学标记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月49例胃癌患者和29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FFs浓度,以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TFF1、TFF2、TFF3对胃癌的诊断性能,并进一步分析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TFF3血清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57±19.49)ng/mL对(29.97±14.20)ng/mL,P<0.01],两组间TFF1、TFF2血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FF1、TFF2、TFF3诊断胃癌的AUC分别为0.56、0.56和0.83,TFF3诊断性能最高;以33.0ng/mL为TFF3cutoff值,相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3%和82.8%,预测胃癌风险的OR值为8.27。TFF3血清浓度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TFF3是一个有应用前景的非侵入性胃癌筛查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胃肿瘤 筛查 生物学标记 三叶因子3
  • 简介:内脏高敏感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电针刺激足里治疗IBS正逐渐应用于临床,然而其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电针刺激足里对大鼠内脏感觉的影响以及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μ阿片受体在电针治疗IBS中的作用。方法:32只Sprague-Dawlev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模型组(M组)、模型+电针组(MEA组)和模型+假电针组(MSE组)。采用直肠灌注乙酸制备内脏高敏感模型。电针(假电针)治疗前后,大鼠行结直肠扩张后记录腹壁肌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斗阿片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电针刺激前相比,电针刺激后MEA组大鼠在相同结直肠扩张压力(20、40、60、80mmHg)下腹外斜肌放电次数均明显减少(P〈0.001);而MSE组腹外斜肌放电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M组相比,MEA组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MSE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里可降低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中枢和外周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 标签: 受体 阿片样 μ 电针 足三里 内脏高敏感性
  • 简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腔道泌尿外科学中最常用的技术,尽管有一定的手术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但仍是一种符合安全、有效、对病人打击小、痛苦少的治疗前列腺增生“金标准”的较好方法。我们白开展此项手术以来,通过5年多的临床实践,应用生理盐水步冲洗法冲洗防止膀胱内血块形成及清除组织碎片,作为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护理常规,既能达到冲洗渗血避免血块形成的目的,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408例采用步冲洗法冲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护理常规 冲洗法 术后 病人 手术并发症
  • 简介:背景:胃息肉为胃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其发生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种常见类型胃息肉在胃内的分布情况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和炎症性息肉的Hp阳性率。结果:共纳入胃息肉患者464例,男女之比为0.31∶1。种常见类型胃息肉主要分布于胃体、胃底和胃窦。Hp阳性率与息肉类型、息肉部位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胃窦与非胃窦部位之间增生性息肉的Hp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炎症性息肉H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胃息肉患者多于男性,胃息肉主要位于胃体、胃底和胃窦,Hp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的Hp阳性率均高于胃底腺息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增生性息肉 胃底腺息肉 炎症性息肉 胃窦
  • 简介:目的评价病人对种清肠剂的耐受性和对肠道的清洁效果。方法9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改良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爽"3in1")、磷酸钠盐溶液。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患者对种清肠剂的耐受性;由肠镜操作医师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种清肠剂中,和爽"3in1"和磷酸钠盐溶液在口味以及气味上易于为患者接受;磷酸钠盐溶液由于服用量少,患者易于为耐受,但和复方聚乙二醇相比,对患者夜间睡眠影响较大;在清肠效果上,种清肠剂效果相当。但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相比,服用磷酸钠盐溶液的肠道汽泡较多。结论种清肠剂肠道清洁效果大体相当,和爽"3in1"和磷酸钠盐溶液由于口感、气味较好为患者接受。

  • 标签: 清肠剂 耐受性 肠道清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