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穹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对胃肠影响效果比照结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硫酸镁联合川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干预疗效;控制血压达标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干预疗效和对照组相似,P>0.05;观察组控制血压达标的时间和对照组相似,P>0.05;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和对照组相似,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胃肠影响情况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穹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相似,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减少对于患者胃肠的刺激,帮助患者更好康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硫酸镁 复方丹参注射液 川穹注射液 妊高症 临床疗效 比照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硬化氨血的关系。方法对60例肝硬化病人进行抗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氨浓度的变化。结果2001-03/2003-06收住的肝硬化病人60例,Hp感染阳性42例(A组),占61.0%,阴性者18例(B组),占39.0%。Hp阳性者血氨为151.0±36.5μmol/L,阴性者血氨为121.3±37.6μmol/L,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Hp阴性者在治疗后血氨水平无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在Hp阳性的肝硬化病人中,血氨水平的升高与Hp感染有关,根治Hp后可以降低血氨的浓度,对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高氨血症 肝硬化 血氨浓度
  • 简介:目的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胆红素血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轻度胆红素血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耶钠)30mg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56mgtid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比39.2%.86.3%比30、2%,P〈0.05。结论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胆红素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苯巴比妥 总胆红素 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伴胆红素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病毒性肝炎伴胆红素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4周。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TBIL分别为38.2±50.2μmoL/L和72.0±70.3μmoL/L,ALT分别为70.2±66.8U/L和116.6±100.5U/L,GGT分别为70.2±51.0U/L和122.0±102.8U/L(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伴胆红素血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异甘草酸镁 丹红注射液
  • 简介:贲门失弛缓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累及食管平滑肌和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LES松弛障碍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和胸痛等。本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内镜、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动力学检查等确诊。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的流行病学现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食管失迟缓 食管括约肌 下段 定时食管钡餐造影 高分辨率测压
  • 简介:柿石是最常见的植物性类石,多形成于胃内,并可进入十二指肠和空肠。而食管柿石较少见,我院在胃镜检查中发现2例,并成功地经胃镜取出,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78岁,因吞咽困难10天于1996年3月4日入院。入院前15天患者食柿子2个后逐渐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当地地区医院拟诊“食道癌”遂来我院。体检无阳性发现。纤维胃镜插入35cm见4.0cm×3.5cm×3.5cm大小褐

  • 标签: 柿石 食管中段 吞咽困难 地区医院 经胃镜 胃镜检查
  • 简介:一、病史与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绝大多数由各种肝硬变引起,血吸虫肝硬变有疫水接触史,肝炎后肝硬变多数有肝炎病史,有些病人有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史。主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贫血、腹胀和牙龈出血等。体检时可见脾肿大,肝肿大或萎缩,部分病人有腹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血流 门脉高压 肝静脉 血液动力学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门静脉高压所致的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几十年来,在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面经历了明显的时代变化,五、六十年代以降低门静脉压的手术方式为主,七、八十年代以非降低门静脉压的手术方式为主,近几年则是多科多元化的综合治疗阶段。现就以下几个有关外科治疗问题加以介绍。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分流术 外科治疗 胃底食道静脉曲张 选择性 门静脉压
  • 简介:贲门失弛缓(AC)是由于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失弛缓而致压力增高,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所导致的。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存在争议,主要认为是食管壁间神经丛的节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但以食管中下部最为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段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门脉高压药物治疗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明显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近来认为最理想的药物是降低肝内血管阻力,其次为扩张肝内血管,再次是降低门脉血流量;评估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的疗效如何,主要依据看其能否降低肝静脉楔入压与肝静脉压梯度(Hepaticvenousgradient,HVPG),若降低<10%为低效,<20%为有效,30~40%为良效。现就降低门脉压力药物进展概况如下。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药物治疗 肝硬变门脉高压 心得安 垂体后叶素 降低门脉压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官能患者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对257例临床确诊的神经官能患者于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发现有胃部病变的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后行胃镜复诊。结果首检发现浅表性胃炎51例,占19.8%,未见其他严重胃、十二指肠病变;在浅表性胃炎中抑郁性神经、焦虑性神经、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癔症依次为41.18%、27.45%、23.53%、3.92%、3.92%;51例病理组织切片查Hp仅发现2例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药物及心理治疗,但未给予胃炎对症治疗,疗后有49例复查胃镜显示41例胃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神经官能患者胃镜检查仅显示浅表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抑郁及焦虑性神经,Hp感染率极低;神经经系统性抗神经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而无需胃炎对症治疗,大部分胃部病变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神经官能症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 简介: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是指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就诊。但无明确胃肠黏膜结构或生化异常可查的症候群。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FGIDs患者症状,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症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初该类疾病被认为是胃肠神经官能。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精神压力与患者症状发作有关。其主要决定患者的就医行为。此后。FGIDs发病机制的研究又集中在胃肠动力改变方面。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均发现了各种胃肠动力异常,但其与症状的相关性较差。无法解释FGIDs患者多种多样的症状。近年研究发现FGIDs患者胃肠道存在一个或多个部位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目前认为内脏敏感是FGIDs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其产生的部位、发病机制及其调节已成为FGIDs研究的热点。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内脏高敏感 肠易激综合征(IBS) 消化道症状 胃肠动力异常 患者症状
  • 简介:一、正常门静脉血流及门静脉压门静脉是指脾静脉与肠系膜静脉汇合处起到肝门一段形成的总干,长约6~8cm。正常门静脉压力约0.8~1.33kPa,平均1.07kPa。门静脉压力虽然随着饮食或运动有一些差异,但都不超过1.33kPa。如果门静脉血流受阻,门脉压力升高到1.33kPa以上时,即成为门脉高压(portalhypertension,PH),门脉高压时压力可高达2.7~4.0kPa。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肝外门静脉 门静脉压力 门静脉血流 侧支循环 门脉高压
  • 简介:胆石是临床常见疾病。胆石的化学组成对探讨结石形成的原因,对胆石的治疗、预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分析了我院近3年外科手术的129例胆石病人所获得的近千枚胆石的构成,并结合其临床表现、生活环境分析如下。

  • 标签: 胆石症 临床研究 发病机理 病例分析 化学组成 手术治疗
  • 简介:本文介绍了传统胆囊切除和新兴保胆取石的理念对垒,肝(胆)总管结石术式的选择,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策略和微创理念,对胆石的外科治疗很有意义。

  • 标签: 胆石症 外科治疗 微创手术
  • 简介:病例: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腹痛、腹泻3个月余,加重9d"于201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3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中下腹部阵发性疼痛,解黏液样血便,伴里急后重,就诊于当地医院,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减轻。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 脑梗塞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