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用于评价周围型肺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使用ARFI技术,测量肺部肿块剪切波速度值(SWV),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之间SWV的差异,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价SWV对周围型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病灶S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中肺腺癌和肺鳞癌SWV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以SWV=1.2m/s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截断点。结论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评估周围型肺部肿块的良恶性具有可行性,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检查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 周围型肺部肿瘤
  • 简介: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于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该药在日本于1993年正式上市。商品名为可乐必妥(Cravit)。为了评价国产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片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以可乐必妥为对照药,在160例自愿受试患者(其中试验组(T组)60例、对照组(C组)60例、开放组(O组)40例)中作了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各组受试病人治疗前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T、C两组受试患者治疗前临床基本情况相似。

  • 标签: 国产盐酸左旋氧氟沙星 临床疗效分析 呼吸道感染 可乐必妥 不良反应 泌尿道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吗啡在纤支镜术前联合阿托品应用与单用阿托品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120名需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分成A、B两组,术前均常规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A组术前三十分钟肌注吗啡5-10mg,阿托品0.5mg。B组术前三十分钟只肌注阿托品0.5mg。结果A组在咳嗽程度、缺氧程度、声门开放程度、术后恢复方面优于B组(P〈0.05)。结论纤支镜术前应用吗啡联合阿托品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用阿托品。

  • 标签: 阿托品应用 术前应用 纤支镜术 吗啡 用药效果 肌注阿托品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BNP水平对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东医院呼吸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住院72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13例,平均(75.73±8.76)岁。根据入院时血浆BNP值划分:<100pg/mL为A组,46例;>100pg/mL为B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女构成比、体质指数(BMI)、稳定期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占预计值%),入院首次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C反应蛋白(CRP)、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无创/有创呼吸机的使用比例及死亡比例。结果(1)A和B两组之间的年龄,男女构成比、BMI、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静脉血各类细胞计数,CRP和动脉血pH值、PCO2、PO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A和B两组相比,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呼吸机的使用比例、死亡比例等在B组升高(P<0.05)。结论BNP>100pg/mL的AECOPD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无创/有创呼吸机比例更高,死亡比例增加,提示随着BNP升高,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B型利纳肽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纤支镜结合化疗对支气管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80例已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纤支镜结合化疗的方案治疗,对照组以单纯化疗方案治疗。一疗程后比较两组纤支镜、X线检查结果和痰菌转阴状况。结果应用纤支镜局部注药与全身化疗结合治疗支气管结核具有更好的疗效,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纤支镜下局部注药结合全身化疗可达到控制病菌扩增的目的,对支气管结核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纤支镜 支气管结核 化疗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C-反应蛋白(CRP)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及反应情况,CRP与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胸片、痰细菌学、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159例COPD急性期患者血清CRP,同时行WBC、ESR、胸片、肺功能、痰细菌培养。结果COPD急性期患者CRP均值为38.79mg/L,阳性率为68.6%,较COPD缓解期有显著差异。CRP与常规检测指标相比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随CRP值增高WBC、ESR、胸片阳性率也增高,呈正相关;而与肺功能受损程度、病情程度及死亡率无相关性。70例痰培养阳性中,绿脓杆菌CRP均数(77.69mg/L)较其他病原体有显著差异,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细菌学检测阴性患者血清CRP值较低。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RP大部分增高,血清CRP值在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上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标志物,如果是绿脓杆菌感染患者血清CRP水平有明显升高。

  • 标签: 急性加重期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COPD患者 血清CRP
  • 作者: 钟毓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02
  • 出处:《健康世界》2021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合江县中医医院,四川合江646200
  • 简介:目的:讨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入选100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于2019年7月-2020年11月接受病情诊疗,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而后观察检测结果。结果:100例患者中痰培养检测中正常菌种、未见细菌生长及病原菌分别有28例、6例、66例。66例病原菌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混合菌感染及真菌感染分别有18例、5例、15例、28例。不同病原菌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菌群以及未见细菌生长患者,P<0.05;不同类型病原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类型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白假丝酵母菌及烟曲霉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真菌类型,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可有效为临床诊疗此病提供科学依据,建议推广。

  • 标签: 呼吸道感染;血清降钙素原;痰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BNP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患者,其中肺心病代偿组、肺心病失代偿组(呼吸困难组、右心衰组和全心衰组),每组各50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彩色超声诊断仪监测肺动脉压(PASP)、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每搏量(RVSV)。BNP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BNP为(143.50±22.51)ng/L,肺心病代偿组为(311.87±45.11)ng/L,呼吸困难组为(758.64±63.14)ng/L,右心衰组为(2134.25±214.01)ng/L,全心衰组为(6237.36±325.48)ng/L。随着病情进展,血清BNP水平组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121.425,P<0.001)。随着病情加重,PASP、RVEDV和RVESV逐渐升高(F1,245=15.121,P<0.001;F1,245=9.121,P<0.001;F1,245=9.121,P<0.001),RVSV和RVEF(F1,245=12.254,P<0.001;F1,245=10.201,P=0.003)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BNP与PASP、RVEDV、RVESV、RVSV、RVEF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8、0.684、0.354、-0.715、-0.654,P<0.05)。结论血清BNP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肺心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未来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以明确其价值。

  • 标签: 脑钠肽 三维超声心动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的多种因素,为指导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华山医院宝山分院呼吸内科在06年8月至08年5月收治的33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把治疗结果分级(治愈、好转、未愈)后,利用SPSS13.0的Ordinal过程建立治疗结果Y对可疑影响因子x的比例优势模型Logistic回归。结果模型有统计学意义(X^2=51.986,P=0.000),拟合优度较佳(DevianceX^2=399.132,P=1.000)。年龄、动脉血氧分压(PaO2)、尿素氮(BUN)、咳痰4个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随年龄增加而趋劣(OR=1.020),随Pa02增加而趋优(OR=0.985),随BUN增加而趋劣(OR=1.170)。与无咳痰症状的患者相比,有咳痰症状的患者治疗效果趋优(OR=0.390)。结论年龄、Pa02、BUN、咳痰是本院333例CAP患者疗效的统计学影响因子,其中PaO2和咳痰是疗效的促进因子,年龄、BUN、无咳痰是疗效的劣化因子。

  • 标签: 肺炎 疗效 因子 社区获得性肺炎 LOGISTIC回归
  • 简介:目的BiPAP无创机械通气对AECOPD患者细胞因子影响,了解其发生VALI程度。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中度呼吸性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持续BiPAP无创通气支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CPR表达(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在低通气压力支持下对AECOPD患者引起VALI并不明显。

  • 标签: BIPAP无创通气 COPD患者 CRP TNF-Α AE BiPAP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研究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急性期合并呼衰患者共55例,随机分为营养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营养组加用了管饲喂养肠内营养液-瑞高。结果2周后营养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营养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

  • 标签: 营养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98例生后发生反复呼吸暂停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成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对照组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荼碱结合纳络酮治疗,并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中显效38例,有效11例,总有效49例;对照组中显效22例,有效13例,总有效35例,两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反复呼吸暂停 疗效评价 治疗组 纳络酮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中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于我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分为A、B组,两组分别使用DLT和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呼吸力学参数、肺内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后,两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均上升明显,肺动态顺应性显著下降(P<0.05);单肺通气时B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均较A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麻醉后,两组的PaO2、PvO2和Qs/Qt较麻醉前均显著上升(P<0.05);双肺和单肺通气时相比,两组的PaO2和Qs/Qt变化显著(P<0.05);在单肺通气时B组的Qs/Qt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的使用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较DLT更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 简介:目的:考察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和呼吸机力的变化,为患者术后治疗及护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比较130例接受脊柱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1d和2d时的肺活量、潮气量、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呼气耐受时间和吸气耐受时间。并比较不同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患者呼吸功能和呼吸肌力变化差异。结果脊柱手术患者术后1d的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显著降低(P<0.01),术后2d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与术后1d相比有些许回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椎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下降比例显著高于颈椎和腰椎手术患者(P<0.01),且颈椎手术患者高于腰椎手术患者(P<0.05)。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降低水平显著低于肿瘤患者(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显著降低,且胸椎手术和肿瘤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影响较大。

  • 标签: 脊柱手术 呼吸功能 呼吸肌力
  • 简介: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舒缩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7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5例,对照组32例,收集健康体检患者33例为健康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记录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FEV1%、FEV1/FVC%数据,抽取各组静脉血检测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及D-dimer的血清水平及治疗前后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ET-1、D-dimer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ET-1、D-dimer水平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水平更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PGI2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经治疗后血清PGI2水平有所升高,且实验组升高水平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ECOPD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及血管内皮舒缩功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内皮素-1 前列环素 D-DIMER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确诊为COPD并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20例,PEEP5cmH2O),B组(20例,PEEP10cmH2O)。监测两组患者呼吸支持后动脉血气、气道压力、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1)动脉血气:两组患者上机后0.5h、24h动脉血气指标分别比较无差异,P〉0.05。(2)气道压力:上机后0.5h、24hB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较A组明显升高,P〈0.05.(3)血流动力学:上机后0.5h、24hA、B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外周循环阻力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上机后0.5hA、B两组患者心排血量指数、左心做功指数、胸液水平变化无差异;但上机24h后B组上述3个指标较A组下降,P〈0.05。结论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低水平PEEP是有益且安全的;避免高水平的PEEP给患者带来负面效应。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气末正压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不同病情程度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60例OSAHS患者和50例非OSAHS患者,检测血清Nesfatin-1浓度,并通过疲劳度评分和Epworth嗜睡度量表(ESS评分)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Nesfatin-1(12.5±2.2μg/Lvs.3.7±0.6μg/L,P〈0.001)、AHI(30.3±8.6次/小时vs.2.9±0.2次/小时,P〈0.001)和Tmax(39.6±7.4svs.3.6±0.3s,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LSaO2(70.2±11.6%vs.93.6±5.5%,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SAHS组患者ESS评分(16.2±4.2分vs.4.1±0.9分,P〈0.001)、躯体疲劳感(14.6±2.3分vs.8.3±1.2分,P〈0.001)和心理疲劳感(12.3±1.6分vs.9.4±1.1分,P〈0.05)均高于对照组。轻度亚组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7.1±1.1μg/Lvs.13.4±2.2μg/L,P〈0.05)、AHI(8.3±3.5次/小时vs.35.7±3.2次/小时,P〈0.05)、ESS评分(10.4±2.4分vs.17.9±4.1分,P〈0.05)、躯体疲劳感(10.5±2.1分vs.17.2±2.1分,P〈0.05)和心理疲劳感(10.2±1.4分vs.16.8±2.3分,P〈0.05)均明显低于轻度亚组患者,而LSaO2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84.5±4.1%vs.60.7±7.2%,P〈0.05)。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与ESS评分(r=0.682,P〈0.05),躯体疲劳感(r=0.661,P〈0.05)和AHI(r=0.620,P〈0.05)呈正相关,LSaO2与ESS呈负相关(r=-0.633,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 摄食抑制因子1 疲劳感评分 嗜睡度量表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硫酸镁佐治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血清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的影响.方法10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治疗后分析效果,治疗前后测定患者FeNO和SC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患者FeNO和SCF均有明显降低,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硫酸镁佐治重症哮喘可以减少FeNO和SCF,从而改善病情.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硫酸镁 呼出气一氧化氮 血清干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肺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分析患者肺功能改善状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8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最大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FVC,并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治疗后FEV1/FVC、FEV1和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ET-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O和VEGF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MMP-9和IL-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可明显提高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 标签: 噻托溴铵 肺功能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及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胸根治术组)39例和观察组(胸腔镜根治术组)39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d、3d与5d的血清疼痛应激、蛋白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d、3d与5d的血清蛋白代谢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应激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则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疼痛应激程度相对较小,其手术对患者代谢反应的不良影响也相对更小。

  • 标签: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疼痛应激 代谢反应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