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支气管肿瘤比较少见,极易误诊及漏诊,主要临床症状是气管阻塞。本文将27例资料较完整经手术、纤支镜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肿瘤进行分析报道。1材料与方法本组27例中,男23例,女4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为30岁,平均为57岁。病程最短为10天,最长为2年。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咳嗽咳痰22例,痰中

  • 标签: 主支气管 影像诊断 肿瘤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CT扫描 主要临床症状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福建省福州市人,居民。初因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伴气促二月在当地医院诊治疗效欠佳而于2005年4月21日住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口服降糖降压药控制良好。入院查体:肺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无增宽,语颤一致,未触及胸膜摩擦感或皮下捻发感。左下肺叩诊实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人院后查血糖正常,血沉20mm/h,CRP23mg/L,多肿瘤蛋白芯片正常,PPD、血清结核抗体阴性,胸部CT平扫:①左肺炎症;②左支气管狭窄;③右上肺陈旧性结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支气管开口新生物完全阻塞,活检示炎性肉芽组织。行纤支镜下微波烧灼左支气管新生物,发现新生物根部在左肺上叶嵴突,并长满左侧各叶段支气管,微波烧灼至左支气管及各叶段管腔通畅,左肺完全复张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抗炎。

  • 标签: 支气管炎性肉芽肿 难治性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肺陈旧性结核 左主支气管 胸部CT平扫
  • 简介: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癌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原发性肺癌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诊断、发生机制、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纤支镜及病理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肺癌的方法。区域性癌化是原发性肺癌发生的病理基础。结论原发性肺癌易漏诊,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双原发性肺癌 诊断 病理
  • 简介:目的观察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即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h及一周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患者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h后及一周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aCO2明显下降,而PaO2显著上升,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在AECOPD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快速改善临床呼衰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临床疗效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
  • 简介:目的探讨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方法采用经鼻罩/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1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13例患者血气指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因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和死亡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纳洛酮治疗 呼吸机辅助通气 面罩BIPAP 呼吸衰竭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儿童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6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h、4h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a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EF值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儿童重度支气管哮喘,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支气管哮喘 重度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