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不规则抗体是指除ABO血型抗体以外血型抗体。有临床意义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不配合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输血效果,重则危及生命。因此,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配血占据着重要地位。本中心研究室在输血前抗体筛查试验中发现合并抗M抗体、抗Lea抗体以及自身冷抗体引起输血交叉配血不合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抗M抗体 抗Lea抗体 自身冷抗体
  • 简介:目的:比较ML/FAME与URANUSAE150两种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ELISA检测结果一致性。方法:在相同工作环境下,使用相同厂家同批号试剂,分别采用XANTUS加ML/FAME组合与URANUSAE150两种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对质控品标本和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四项检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不同厂家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对同批次连续20个质控品和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四项检测结果是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不同厂家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可以同时应用于采供血机构免疫项目的检测。

  • 标签: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 质控品 无偿献血者 HCV HIV TP
  • 简介:随着输血医学迅速发展,人们对血液质量、输注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一直以来,我国血液供应短缺,但每年过期报废血液却高达十几吨,这主要是血液库存管理不善导致。要实现安全输血,即血液从“血管”到“血管”全过程安全管理,血液库存安全必不可少。本文就血液在库存时标签、性质、入库信息、

  • 标签: 血液库存 标准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 实施过程
  • 简介:目的:使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批量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型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可靠性。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75765例标本进行血型检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而无法定型、O细胞凝集标本由本站血型研究室进一步用试管法进行正反定型、亚型检测、冷抗体及其它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RhD初筛为阴性标本进行RhD阴性确认和C、c、E、e抗原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对75765例标本检测发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30例(0.04%),反定型中仅O细胞凝集8例(0.01%),RhD初筛为阴性348例(0.46%),血型研究室进一步鉴定结果为亚型22例,冷凝集3例,抗-M6例,抗-Leb2例,其他未确定抗体5例;RhD确认阴性340例,RhD变异型8例。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具有全自动、标准、网络等优点,适合大批量标本检测,检测结果可靠,可以满足血站实验室工作需求。

  • 标签: 全自动 ABO/RhD血型 正反定型
  • 简介:目的:用全自动微孔法代替传统方法检测梅毒抗体,并对改进法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方法: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法与传统甲苯胺红卡片试验(TRUST)法对比检测了75例梅毒患者和1061份献血员血清,不符合者用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法验证。对18000份献血员标本用改进方法检测,并与传统方法对比,用TPHA法验证。结果: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75例梅毒患者血清均呈阳性结果,但改进方法比传统法凝集颗粒大而均匀,更易判读。在1061份献血员血清中,用改进方法检出2份阳性血清,并经TPHA证实,用传统方法则判为可疑血清。用改进方法在18000份献血员血清中7份标本呈阳性,TPHA方法亦为阳性,而传统方法3例呈阳性;2例可疑,2例阴性。结论:改进自动微孔板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自动程度高、易于标准等优点,适合献血员筛查和临床大批量梅毒患者标本检验。

  • 标签: 梅毒抗体 检测 全自动 微孔板法
  • 简介:对大型关键仪器设备进行确认以保证其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是《质量管理规范》重要条款之一,在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实验可靠进行、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将STAR全自动液体样本处理系统启用前确认部分资料整理汇总,作如下报告。

  • 标签: 自动 检验仪器 样本处理 确认
  • 简介:按照卫生部卫办发[2002]116号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通知,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采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患者医疗信息及相关管理信息而建立的人机系统。数据管理是医院信息系统成功关键。

  • 标签: 信息 输血 管理 质量管理
  • 简介:如今大型医院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程度越来越高,人为干预越来越少,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计算机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也就成了必然趋势。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住院或门诊患者输注血液总量和次数也是与日俱增。

  • 标签: 输血科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 信息化管理 安全用血
  • 简介:目的:应用ACP215型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冰冻红细胞。方法:本文将红细胞悬液应用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甘油红细胞,-70℃冰箱冷冻保存,37℃融化后再应用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去甘油红细胞,并检测冰冻红细胞质量。结果:采用ACP215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检测。结果:红细胞回收率(87.1±5)%、游离血红蛋白(o.46±0.21)g/L、体外溶血试验(10.7±10)Voo、甘油残余量(2.9±1.o)g/L,残余白细胞(0.5±0.2)%;残余血小板0;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结论:ACP215型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冰冻红细胞,产品各项质量指标较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全自动细胞处理仪 冰冻红细胞 甘油低温保存红细胞 应用
  • 简介:自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献血法》,越来越多公民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在这支可贵献血队伍中,少部分志愿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受到精神、身体、采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周围环境等相关因素影响,出现献血后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甚至献血不成功。

  • 标签: 无偿献血 人性化护理 献血不良反应
  • 简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建设飞速发展情况下,各血液中心(血站)以及各科室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但大部分是局域网络,彼此之间独立和封闭,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无法进行沟通和协作,血液成分具体数据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血液成分制备管理水平,

  • 标签: 成分血 制备 临床输血 数据化管理
  • 简介:血液制品是一种特殊医疗用品,输血是治疗某些疾病和抢救治疗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多地出现用血紧张,临床用血短缺成为某些地方常态。作为综合性医院,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安全,使每次输血治疗尽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将血液效用达到最大化是输血科责任。

  • 标签: 输血申请单 输血病历 规范化管理 科学合理用血
  • 简介:鉴于RhD阴性稀有血型人群稀少和临床输血中重要性,以及稀有血型血液供需紧张平衡矛盾和稀有血型献血者严重流失状况,如何建立固定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并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保障临床RhD阴性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总结几年来血站稀有血型队伍建设与管理经验.着重提出通过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稀有血型队伍建设与管理,来提升稀有血型队伍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临床输注需求。

  • 标签: 稀有血型 献血者 信息化 管理
  • 简介:目的:应用Rh血型抗原鉴定,对Rh阴性患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输血患者选择相合性输注。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检出RhD阴性输血患者进行D抗原复检、抗体筛查,及对其他Rh血型抗原进行鉴定。结果:在79例RhD阴性输血患者中抗体筛查阳性共25例;抗-D抗体3例,抗-E8例,抗-c4例,抗-c、E7例,抗-C1例,抗-e3例,对存在不规则抗体患者均选择Rh因子相合血液输注,其中,有7例患者采用O型ccdEE和CCdee表型红细胞输注。结论:应用抗体筛查及Rh抗原鉴定结果,选择Rh因子相合血液输注及对有抗c和抗e抗体阴性患者在血源困难情况下选择O型ccdEE和CCdee表型红细胞输注,保证了特殊血型用血需求,既可以避免不规则抗体产生,同时也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RH血型 不规则抗体 相合性输注
  • 简介:临床检验水平关系到医疗质量,临床检验标准和规范管理是目前我国医院亟待解决问题之一。为加强湖北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标准建设,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根据省卫生厅制定标准,对81所临床实验室标准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考核,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实验室 标准化 管理
  • 简介:目的:明确两种不同检测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区域性国际敏感度指数(PT-localISI),并观察localISI对不同检测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率(PT-INR)可比性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9000和赛科希德SF-8000检测PT,使用国际标准比率标准血浆对2种检测系统ISI进行标定,确定其localISI,并分别利用localISI和厂家提供ISI计算患者和健康志愿者PT-INR。结果:ACL-9000检测系统PT-localISI为1.18,SF8000检测系统PT-localISI为1.11,与厂家提供ISI存在差异;对口服抗凝剂患者,使用厂家提供ISI,ACL-9000检测系统和SF-8000检测系统报告PT-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PT-localISI,则PT-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保证不同检测系统PT-INR可比性,必须确定不同检测系统PT-localISI。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率 区域性ISI
  • 简介: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不能写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11-07-21,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一”,起止日期用一字线“一”表示,例:2010-07-21-2011-07-21、2011-07-21-08-31、2011-07-21-31,分别表示2010年7月21日至2011年7月21日、2011年7月21日至8月31日、2011年7月21至31日。当月、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2003年不能简写为03年。

  • 标签: 阿拉伯数字 数字式 位数
  • 简介:目的:①对我院输血科过去一段时间工作进行评价;②从输血反应层面,探讨输血发展方向。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情况,结合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结果:①未发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和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总计917人次;②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已成为个例,而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确是大面积存在,且不受重视。结论:①我院输血科很好地保障了临床安全用血任务;②控制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以后输血发展方向。

  • 标签: 溶血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发生率 发展方向
  • 简介:临床输血属于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不可替代方式,科学与合理输血可挽救患者生命,反之若输血不合理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治疗,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需加强重视。2010年起我院按照市卫计委要求开始推进科学合理用血工作,临床合理用血情况逐年有所改善。

  • 标签: 不合理输血 原因 合理输血 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血红蛋白(Hb)24h动态法评估手术患者失血量。方法:选择住院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类别分择期手术组(42例)和非择期手术组(54例),比较Hb24h动态法失血量和临床常用称重+计量法失血量差异,同时分析Hb24h动态法在2组间失/输血比、达到预期Hb比率和输血过量或不足率等指标。结果:择期手术组Hb24h动态法失血量和称重+计量法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5),非择期手术组Hb24h动态法失血量和称重+计量法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P〈0.01),择期手术组失/输血比明显低于非择期手术组(χ2=115.95,P〈0.01),输血后达到预期Hb比率在择期手术组和非择期手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χ2=4.92,P〈0.05),其中,择期手术组发生过量或不足有2例,而非择期手术组发生11例。结论:Hb24h动态法优于称重+计量法,具有精确和简单易行优点,设定患者术后HB目标值后,效果更佳,为临床医生和输血科提供了一个客观输血指标,极大地减少了因输血带来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选择性应用,但应注意患者在就诊前失血量和因机体代偿变化引起Hb假性增高。

  • 标签: Hb的24h动态法 称重法和计量法 手术患者 失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