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病死率高.我们采取了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侧侧脑室穿刺-尿激酶(UK)溶解引流术加腰穿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继发重型脑室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型脑室出血 脑室引流 腰穿置管引流 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求一种能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缓解心包填塞症状的方法.方法将经心包穿刺后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导管引流组)的46例心包积液病人资料与传统单纯心包穿刺抽液组21例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引流组46例中治愈39例,有效3例,发生各种不良反应4例;单纯穿刺组治愈4例,有效5例,发生不良反应6例;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易于临床实际操作.

  • 标签: 心包积液 引流 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 心包穿刺
  • 简介: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占脑出血患者的12%~24%.积极地救治丘脑出血患者,对于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自1997年1月至2003年8月应用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6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治疗 丘脑出血 患者 微创 引流术 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平均年龄5.94岁(1个月至13岁),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的结果为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6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其中心内型3例,心上型及心下型各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16/16);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75%(12/16).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有6例未能清楚显示,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准确及可行的,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诊断 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临床应用 血管造影术
  • 简介:在用普通立体定向仪进行微创脑出血手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确定入颅点和引流管前端侧孔长度,一直是个难点.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4年4月实施立体定向血肿腔置管抽吸引流术,成功治疗脑出血137例.通过这些手术,总结出确定颅外空间点、靶点的双点置管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治疗 脑出血 置管 血肿腔 内引流 微侵袭
  • 简介:本文阐明了反义技术的原理以及用反义技术治疗高血压的候选基因及其筛选方法;并介绍了反义寡聚核苷酸的化学修饰、特异性、作用靶点、转染方式以及用反义技术治疗高血压的前景.

  • 标签: 高血压 反义技术 反义寡聚核苷酸 治疗方法 候选基因
  • 简介:象鼻技术是一种治疗广泛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方法。Borst最早于1983年报道将该技术用于临床,一期手术死亡率达8%~20%。该手术难度大,国内报道甚少。象鼻手术主要适应症是升主动脉及弓部病变合并降主动脉病变的动脉瘤,以及DeBakey

  • 标签: 象鼻技术 I型夹层动脉瘤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手术方法
  • 简介:神经科学的每一次飞跃都与高科技的发展休戚相关。医学高科技的崛起,丰富了医师救死扶伤的武器库,给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了莫大的福音。但拥有高科技武器,就能代表强大的战斗力吗?在临床医师愈来愈依赖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的趋势下,详细地询问病史和基本的体格检查,在疾病诊治过程中是否还占有重要的位置?本刊编辑在2006年1月19日专访了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蒋景文教授。蒋教授结合自己半个多世纪在神经科的临床经验,通过成功与失败病例的分析,使我们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

  • 标签: 临床分析 教授 高新技术 合理 神经科学 临床医师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3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颈内动脉内膜切除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13例,以及支架血管成形术17例.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存在灌注明显延迟.术后与术前对比显示,所有患者灌注延迟的区域明显减少,其中分水岭区恢复正常,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仍存在灌注延迟.结论通过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3种外科治疗方法前、后单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 标签: 灌注磁共振 颈动脉系统狭窄 颈动脉系统闭塞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基因分型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1988~1994年度,从广东城市和农村,1993~1994年度,从湖北、吉林9~11岁学龄儿童分离的179株GAS进行RAPD分析.结果①同一T型的菌株有特征性条带,但有些亚型带型间差异较大;②不同T型间可有相同的带型;③分型率比T分型高,达到96.6%;④有主导RAPD型菌株流行的情况存在.结论RAPD方法对GAS分型及流行病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区别同一血清型不同地区来源的GAS.

  • 标签: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基因分型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 PCR扩增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1)Swartz长鞘:在35例右侧旁道,慢长路,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折返性)和房扑消融中应用。(2)参考电极;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2根电极,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光动点,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3)在窦性心律时在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的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束电位20ms以上处为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4)应用CARTO系统治疗:3例AT(局灶性+折返性),1例AF和1例ILVR。结果: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放电次数和透视时间分别为(5.0±3.8)次和(25±12.4)min,结论: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透视时间,尤其CARTO系统的应用解决以往的难题。

  • 标签: 儿童 快速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