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SIRT1)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对各种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调控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和生命活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炎性反应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综述
  • 简介:专家估计.目前世界上有2200万人随时可能死于突发的心脏功能衰竭。对于他们来说.毫无疑问.及时的处理和得当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关键的关键在于及时。那么,我们如何能保证一切能来得及时呢?

  • 标签: 心脏病患者 监测系统 保护 功能衰竭
  • 简介: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自动测试起搏阈值并自动调节输出能量,保证安全起搏并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现将我院3例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起搏器 自动夺获功能 植入 临床应用 临床观察
  • 简介:2007年7月23日,圣·尤达公司宣布,其生产的7FProxis栓子保护系统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认证。在对大隐静脉桥行介入治疗时,Pmxis栓子保护系统可以在“上游”抽吸脱落的栓子。Proxis栓子保护系统是美国FDA批准的在第一个大隐静脉提供保护系统

  • 标签: FDA认证 系统 保护 栓子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大隐静脉桥
  • 简介:面积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传统内科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80%,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是否需同时行颅内减压术,切除前颞叶或坏死脑组织方面尚有争议.作者总结25例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形成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手术治疗 并发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减压术 致残率高
  • 简介: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功能性便秘(CIC)患者症状评分和心绞痛临床疗效变化。方法:48例冠心病合并CIC患者接受了生物反馈方法治疗,治疗前后接受“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调查,冠心病疗效指标评估,并与49例常规治疗同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均〉0.05),生物反馈治疗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0.01)。同时其冠心病总有效率(91.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2%(χ^2=6.572;P〈0.05)。结论:生物反馈方法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和心绞痛症状。

  • 标签: 便秘 冠状动脉疾病 生物反馈 治疗结果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不少医院从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并逐步建成了临床医生工作站、PACS和LIS等具有临床性质的信息系统。但作为常规检查的心电图(ECG),其数字化建设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在全面运行医院信息系统、FULL—PACS、LIS、CIS和数据仓库等基础上,与北京嘉和公司合作率先建成了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第一个全院性ECG管理系统

  • 标签: 管理信息系统 ECG 心电图 自动化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简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句古老的谚语.不适用于那些因心律失常而安装植入式心脏除颤或者起搏.并在死后将其带入坟墓的人。目前.很多除颤和起搏要么跟着它的主人一起火化.要么被取出当作医疗垃圾一样被处理掉.其实.这些昂贵的装置还很有“前途”,这么浪费实在非常可惜.如果被退回到出产装置的公司.研究人员就能够检测它的功能如何、是否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如果把它送到专门回收起搏和除颤的非盈利组织.它会被捐赠给需要它但没有经济能力负担的人。

  • 标签: 心脏除颤器 起搏器 回收 心律失常 医疗垃圾 研究人员
  • 简介:对60岁以上的36例(男25例,女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表现为:(1)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比其他年龄段明显增多(占同期病例的75%).这是由于老年人心脏功能退化或障碍,心脏形成的附壁血栓增多,以及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等,栓塞大脑中动脉的机会增多;加之高血脂、高血糖、血液高凝状态等更易形成脑血栓,加重栓塞程度.(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人 脑梗塞 临床表现
  • 简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是开胸术后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病死率。急诊床旁心电图是术后患者最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认真分析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对及早诊断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对本院近4年来8例开胸术后明确诊断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心电图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诊断的作用。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图 开胸术
  • 简介:目的58例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首次就诊或入院时描记体表12导联心电图,分析其各项参数。方法分别在入院后≥72h.7~10d、15~20d、25~30d追踪描记,用Selvester系统计算QRS积分。并对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QRS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壁组中,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QRS积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6);而下壁组中,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的总数值与QRS积分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r=0.58)。结论AMI者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梗死面积之间有密切关系。AMI早期SI段抬高及异常Q波的范围和大小,可作为梗死面积的早期预测手段之一,为临床评价干预性治疗的疗效、判断预后提供1个简便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电图 梗死面积 QRS积分
  • 简介: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7例,治疗组47例,两组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0.15PNA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7~14天,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伤残或严重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伤残或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伤残或严重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远期疗效仍需临床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尤瑞克林 大面积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92岁,以"反复胸闷、气短30年,加重6d"于2002年10月8日入院.患有冠心病30年,2002年10月2日因劳累及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气短,并伴有夜间明显喘憋,未治疗,10月8日喘憋加重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衍变期),入CCU治疗.

  • 标签: 心肌梗死 抢救 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醛固酮拮抗剂
  • 简介:心脏病是美国的头号杀手,它造成40%的人死亡,比所有肿瘤加在一起引起的死亡人数还要多。为什么心脏病会如此致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出现突发症状时,绝大多数人都来不及求救。不可否认,许多人突发胸痛时可能知道拨打911急救电话,以此幸运的捡回一条性命。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信号 死亡人数 急救电话 突发胸痛
  • 简介:这些“飞蚊症”不只是令人厌烦。它们可能也是视网膜潜在疾病的信号。出现在你视野内的飞蚊症通常是无害的,并通常会消失或变小得自身难以察觉。但有时它们也暗示了一种可导致视力减退的疾病。

  • 标签: 信号 眼疾 斑点 视力减退 飞蚊症 视网膜
  • 简介:曾有报道指出,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患者,连续监测其发作后24h内每隔6h的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浓度及峰值,可以很好预测患者梗死面积和远期预后。无论是峰浓度还是固定时间点的hsTnT浓度都与发作后48h内总肌酸激酶(CK)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比应用心肌酶峰浓度作为预测心肌梗死面积大小的指标,单次测定hsTnT成本更低,临床依从性也更好,

  • 标签: 心肌梗死面积 峰浓度 肌钙蛋白 冠脉介入 连续监测 依从性
  • 简介:心力衰竭是一种致残性慢性疾病,它是老年人致病和致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心衰病人有着不同的致病因素,但是慢性交感神经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的激活是心衰发生时共有的现象。慢性交感神经和β-AR的激活对心脏是有害的,在心衰恶化、心脏功能异常和心肌重构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交感-儿茶酚胺系统通过直接激动

  • 标签: 肾上腺素受体 心肌重塑 信号途径 非经典 病理性 心衰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经国产封堵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结果,重点观察封堵术后对传导系统的影响情况。方法2003年7月至2010年3月共有296例PMVSD患者接受了介入封堵术,对其中108例患者进行随访,包括男45例,女63例,年龄(13.2±9.05)岁,平均缺口大小(8.44±2.73)mm。所有患者均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均采用国产封堵(深圳先健科技公司)。患者术后1、3、6、12个月(其后相隔1年)进行门诊随访,复查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胸片。结果至2010年10月,平均随访(3.66±2.87)年,本研究中介入术后25例发生传导阻滞者,16例发生于介入术后1周内,9例于随访期间延迟发生,其类型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9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7例、双束支阻滞3例、Ⅰ°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1例;随访期间PR、QT间期、QTd较术前、出院时均缩短(P<0.05),QRS较术前缩短,较出院时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介入术后传导阻滞以束支传导阻滞为主,严重传导阻滞如CAVB经治疗后可恢复至窦性心律,术后房室电传导改善,远期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封堵器 治疗后 介入术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室间隔缺损 随访期
  • 简介: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高血压史较长,且血压波动较大、脉压差增大,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1].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功能衰退、社会角色的改变,可出现多种心理反应,以焦虑抑郁最常见[2].针对老年人情绪的干预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组成部分或是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的组成部分[3].近年有研究证明,生物反馈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性治疗手段[4].本研究观察了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心理干预,降压疗效及动态血压参数取得了较好疗效.

  • 标签: 老年高血压患者 生物反馈治疗 动态血压参数 降压疗效 焦虑抑郁 抑郁患者
  • 简介:古来已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二者不可得兼”之训,所以,如今,也经常只好“取鱼而舍熊掌也”或“取熊掌而舍鱼也”。我要比喻的理由是:酒我们需要,尤其喜酒的酒民、酒徒和酒鬼们。但是,大脑更为我们所需要。然而,二者也不可得兼,而且,常常是正经八北地不能得兼。那就是说,大脑必须保护,大脑与酒比较,大脑第一,因为生命之需要。但是,当大脑可以并已经得到了保护的前提下,酒作为其次,是否也可以用点?我认为,那是可以的。只要适量饮用,就没有毛病。

  • 标签: 酒民 大脑 保护 适量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