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具有一优化功能的心脏起搏与不具一优化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治疗,并根据起搏器是否具有“一优化”功能分为“一优化”组(n=10)和“超声优化”组(n=9),于术前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1周、3个月分别行一优化及超声优化评价CRT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一优化与超声优化的最佳优化房室(AV)间期(131.00±7.40msVS134.00±15.80ms)及最佳优化心室(VV)间期(18.50±9.50msVS17.00±13.60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定期随访,发现两组起搏器植入术后3个月,6个月经优化后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分钟步行试验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除BNP术前及术后3月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结论有一优化功能的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不亚于常规超声心动优化的CRT,且一优化功能方便、快捷给临床工作带来更多方便性。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 一键优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力衰竭
  • 简介:为了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检索,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本刊2005起均对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后。标识分类号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希望有条件查询的作者在来稿时自行标明中分类号。

  • 标签: 中图分类号 期刊文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分类统计
  • 简介:目的:对高血压超声心动的结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进行检查,并将其设为分析组。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二尖瓣血流频谱结果。结果分析组的二尖瓣血流频谱出现异常,在A峰速以及A/E值上,分析组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E峰速度上,分析组要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左房内径上,分析组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室壁厚度上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超声心动来检查高血压患者能够及早对其功能改变进行发现,这对于疾病发展的控制和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超声心动图 结果 临床意义
  • 简介:《今日医学要闻》报道,在欧洲超声心动协会会议上,两组研究人员报道,“无需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诊断,单纯采用超声心动测量左心室应变便可判断由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脏损伤范围”。其中一项研究表明,与肌钙蛋白高峰浓度作为粗略估计以及MRI诊断作为参考相比,超声心动3D斑点追踪周向应变可独立预测梗塞面积,而第二项来自保加利亚的研究表明,超声心动2D斑点纵向应变是梗塞面积最佳的预测指标,虽然周向应变和径向应变也显著相关。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MRI诊断 心脏损伤 测量 径向应变 梗塞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鱼骨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用鱼骨分析法分析12例护理案例,讲述鱼骨的具体实施方法。结论运用鱼骨分析法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鱼骨图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评价ST-T改变与超声心动(UCG)检查结果.方法对180例患者常规12导联记录ST-T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与UCG检查对比.结果ST-T改变者中89例(49.4%)UCG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节段性运动减低,有的丧失运动或收缩期增厚;15例(8.3%)示主动脉硬化,主动脉内径增宽,运动僵硬,重搏波消失;9例(5%)示主动脉瓣钙化,回声增强,5例(2.78%)示左室腔假腱索;余72例未显示主动脉及心内结构异常.结论UCG比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更敏感,室壁运动异常是心肌缺血的唯一指标.

  • 标签: ST-T改变 超声心动图 检查 心肌缺血 UCG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78例经胸外超声诊断为心脏疾病患者,分析心脏疾病确诊前的超声心动诊断与最终确诊的符合率,观察超声心动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78例经胸外超声诊断为心脏疾病患者,有70例患者的诊断与最终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9.74%,其中对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41.03%;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30.76%;心肌梗死性疾病诊断符合率为17.95%。结论胸外超声心动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胸外超声心动图 诊断 心脏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代谢相关酶胱硫醚β酶(CBS)基因T833C位碱基突变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脑梗死组)和3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检测CBS基因T833C多态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结果在脑梗死组有9例CBS基因纯合子突变,28例为杂合子突变;对照组3名为纯合子突变,5名为杂合子突变。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X^2=11.429,P〈0.01;脑梗死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34.33%,T等位基因频率为65.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8.978,P〈0.01。CBS基因杂合突变者血清Hey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基因者(t=4.612,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ey浓度为(23±7)nmol/ml,显著高于对照组(13±4)nmoL/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826,P〈0.01)。结论Hey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BS基因T833C点突变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 标签: 脑梗塞 胱硫醚Β合酶 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5-脂氧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0例持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7d)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高危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聚集率,依据诊断标准分为AR组110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340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SG13S32、SG13S89和SG13S114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Haploview软件构建单倍型,并进行分析。结果AR组与AS组SG13S114T/A突变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40.5%vs31.3%,P=0.01)和AA/TA基因型及TT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vs46.2%,P=0.03)。而2组SG13S89、SG13S3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SG13S114AA/TA基因型的人群发生AR的风险是携带TT基因型的3.241倍(95%CI:1.552~6.767,P=0.002)。单倍型分析显示,TG是1种危险单倍型,携带TG单倍型的人群AR发生风险是不携带TG单倍型人群的1.490倍(95%CI:1.088~2.040,P=0.014),AG是1种保护单倍型,可以减少AR发生的风险(OR=0.691,95%CI:0.502~0.952,P=0.029)。结论ALOX5APrs10507391与汉族人群AR相关;危险单倍型TG可增加AR发生风险。

  • 标签: 花生四烯酸盐5-脂氧合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阿司匹林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小板聚集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高温超导心磁仪在冠心病诊断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入选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拟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3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和冠心病组(59例,其中52例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安装于磁屏蔽室内的四通道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心磁仪,分别于冠脉造影前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行心磁检查,比较冠心病患者不同时刻病理性电流区域存在的强度及时间,以每幅分级的平均数(ACTM)、异常电流分布占所有电流密度分布的比率(RAM)作为判断标准。结果冠心病组ACTM和RAM明显高于对照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ACTM和RAM较介入前明显改善。结论高温超导心磁作为一种简单、无创、价格低、敏感性高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冠脉介入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心磁图 诊断 随访研究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诉一月内反复发热,出汗,乏力,伴腹部饱胀及腰背部疼痛。在半月内体重减低6公斤。查体:胸部多处“蜘蛛痣”。腹部触诊肝脏肿大。超声心动:心脏腔室大小正常,室壁运动正常;右心房内有一4.1×3.5cm实性偏低回声占位,位于下腔静脉入口房间隔上,边界清楚,活动度小(1);三尖瓣瓣叶增厚,回声稍增强,舒张期血流速度130cm/s,收缩期极少量反流。在右室前壁前方有少量心包积液。

  • 标签: 超声心动图诊断 转移性肿瘤 右心房 腹部触诊 腰背部疼痛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心动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5例ASD适合介入封堵的病人,术中床边超声心动测量ASD最大直径,与测量球囊测量ASD直径比较,指导封堵器封堵、释放等过程,并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是否影响周围结构功能。结果25例患者ASD直径床边超声心动测量值为(20.52±1.53)mm,球囊导管测量值为(21.41±1.5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全部一次堵闭成功,术后即刻超声心动检查无残余分流,各瓣膜无病理性返流或原有返流加重,上、下腔静脉回流正常。结论床边超声心动在ASD封堵术中能准确估测ASD直径,指导封堵过程,监测有无并发症发生,在ASD封堵术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床边超声心动图 房间膈缺损 封堵术
  • 简介:心室收缩机械不同步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重要前提,而目前评价室壁机械运动同步性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超声心动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不同超声心动参数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面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超声心动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收缩不同步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编码血流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及术中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VM患者术前行常规全脑DSA检查,并用i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的彩色编码血流的影像资料,在二维DSA图像及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对AVM的病灶范围、血管构筑及血流动力学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例AVM患者中,小型9例(其中4例畸形团表现为弥散型),中型3例,大型3例;单支供血动脉8例,多支供血动脉7例;单支引流静脉11例,多支引流静脉4例。在显示动静脉畸形团大小,尤其是弥散型畸形团方面,彩色编码血流较二维DSA图像可更加清晰。彩色编码血流能直观显示表浅和深部的引流静脉走形,同时根据曲线下面积大小和半峰宽长短,可以判断出主要引流静脉和次要引流静脉,并能直观反映脑血流的完整周期。结论彩色编码血流可快速、准确地描绘出AVM的范围、血管构筑特征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彩色编码血流图
  •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应用生脉散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本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研究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生脉散血府逐瘀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治疗有效率、6分钟步行距离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生脉散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又可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气阴两虚血瘀证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呼吸道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孟鲁司特钠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综合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T)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2例出现再次喘息。结论孟鲁司特钠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评估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经超声诊断并被临床证实的BAV患者70例(横裂组44例、纵裂组21例、斜裂组5例),并与正常组30例进行比较.测最主动脉窦部及升部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功能及左房横径,观察患者瓣膜有无钙化、狭窄、关闭不全及脱垂.结果BAV患者部分伴有瓣膜回声增强、增厚、钙化和脱垂,可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升部增宽,纵裂组(39.840±6.361)mm,横裂组(37.480±5.793)mm,高于正常组的(30.270±2.348)mm;室间隔增厚,纵裂组(11.180±1.968)mm,横裂组(11.430±1.912)mm,高于正常组的(9.900±0.403)mm;左房横径增大,纵裂组(37.090±8.203)mm,横裂组(37.950±9.058)mm,高于正常组的(30.330±2.820)mm.结论超声心动对诊断BAV有重要价值.BAV可合并主动脉升部增宽、室间隔增厚及左房横径增大,而瓣膜舒张期关闭线形态分类横裂式、纵裂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不大.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彩色多普勒
  • 简介:当中老年患者在Ⅱ、Ⅲ、aVF导联上出现Q波时,首先要确定是心肌梗死引起还是其他因素所致.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依据Ⅱ、Ⅲ、aVF导联出现坏死性Q波来确定的,但阳性率较低,还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波狭小,心电向量(VCC)在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其阳性率明显高于ECG.

  • 标签: 心电向量图 Ⅱ边缘性Q波 Ⅲ边缘性Q波 aVF边缘性Q波 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