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听说地中海饮食被证实对心脏十分好,真的是这样吗?追溯到60年前的研究已经得出饮食影响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其他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疾病)所致的情况的比率。这些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富含橄榄油、水果、蔬菜、坚果和鱼类,低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以及适量的芝士和红酒——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地中海饮食 心脏病发作 血管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 橄榄油
  • 简介:作为当前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热点之一,对丘脑病变后认知障碍的研究,从不同侧别丘脑病变后认知损害的特点到不同核团丘脑病变后认知改变的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和争议中。丘脑包括前核、内侧核、外侧核,对运动系统、感觉系统、边缘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边缘系统的中继站,丘脑与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着广泛联系,参与高级神经、精神和内脏的活动,其损害时可出现各种认知障碍。Quiroz—Padilla等【1】的老鼠实验发现,丘脑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基底节一丘脑一皮质神经环路,对唤醒、注意、学习和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丘脑疾病 认知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受体 谷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藏汉两族人群内皮功能(FMD)的差异。方法:在空腹状态下,使用B型超声对272例藏族男性和580例汉族男性进行肱动脉舒张功能检测。对比两组人群各项基本指标和FMD变化。结果:藏族人群肱动脉直径的绝对和相对变化低于汉族人群(P〈0.001)。结论:藏汉两族人群内皮功能存在差异

  • 标签: 内皮 藏族 汉族
  • 简介: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障碍,称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在VCI概念提出之前,人们研究较多的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但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VaD的概念不足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各种水平的认知障碍。所以,需要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对VaD概念加以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临床、科研、教学服务。因此,VCI应运而生。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Cog-1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能力。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江苏省老年医院高干科就诊的年龄≥65岁老年患者107例,根据有无COPD病史分为COPD组59例和非COPD组48例,分别采用Cog-12、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进行评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种方法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判断效力。结果COPD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COPD组(74.6%vs43.8%),其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比例明显高于非COPD组(30.5%vs25.0%,44.1%vs18.8%,P=0.003)。COPD组与非COPD组Cog-12、MoCA和MMSE评分[(15.44±12.60)分vs(7.54±8.09)分,(19.19±7.53)分vs(22.91±6.33)分,(22.46±8.38)分vs(25.71±6.33)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OPD患者的MoCA曲线下面积0.964;MMSE曲线下面积0.911;Cog-12曲线下面积0.884。Cog-12界值取6分时,对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78.6%。结论Cog-12是简明而全面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可用于临床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筛查。

  • 标签: 认知障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ROC曲线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血管性认知障碍及痴呆(VCID)是一类因血管性病因引起的以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性减低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实质上是由血管性病因通过损伤脑白质、皮质灰质或皮质下灰质,造成解剖网络连接及功能网络连接完整性破坏的结果。作者从分子及细胞水平的微观层面,至脑结构及功能网络,以及临床疾病水平的宏观层面,对近年来VCID相关认知功能网络损伤的研究进行概述。

  • 标签: 认知障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网络 连接组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现状,为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科学认识提供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2015年6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计划免疫门诊接种的748例儿童家长,按照研究对象的学历将其分为A组(初中及以下学历)、B组(高中、中专学历)、C组(大专及以上学历),比较分析三组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结果三组儿童家长对一类疫苗接种程序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儿童家长知晓率最高,而A组儿童家长知晓率最低;三组儿童家长在“麻疹疫苗可引起局部皮疹、发热”、“接种当天多喝水、不洗澡”两项注意事项认知率比较无差异(P>0.05),其余各注意事项认知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以C组认知率最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获得的主要渠道为防疫医生告知(占81.26%)。结论儿童家长受教育程度与其对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认知情况越高,可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相关宣传力度,以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了解情况,促进儿童疫苗接种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我地区儿童疫苗的接种率。

  • 标签: 儿童家长 计划免疫 认知现状 调查分析
  • 简介:脑卒中时,可以出现偏瘫及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以及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的障碍,如:智能和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障碍、忽视等认知功能障碍;也可发生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这些脑卒中后的认知和情感障碍也同样是患者致残的原因,但未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些障碍通过临床神经心理学的检查方法即可揭示出来,同样有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意义,还可以指导药物和康复治疗.可根据评价后这些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制定患者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程序和康复措施--认知神经心理康复,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因此揭示脑卒中后所发生的认知和情感障碍,并给予评价与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脑出血 认识障碍 情绪障碍
  • 简介:根据201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全球约每3s就有1例新发痴呆患者,目前老年痴呆有4600万人,预计2050年全球老年痴呆的人数将增加至1.315亿。2015年世界卒中日宣言也发生了巨变,"从关注脑卒中残疾转变到关注脑卒中后认知"。因此,痴呆是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保健挑战之一[1]。作为痴呆分类中的第二大原因,血管性认知损害1995年最早提出。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 诊断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对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伴有差异性发绀的青少年患者在联合靶向降肺压治疗下实施封堵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差异性发绀、接受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并联合靶向降肺压药物治疗患者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前、后的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封堵术后3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102±21)mmHg/)S.(124+11)mmHg,P=0.125]、肺总阻力[(17.35±4.79)WoodUS.(21.31±3.41)Wood,P=0.125]、肺小动脉阻力[(15.61±4.77)WoodUS.(19.39±3.18)Wood,P=0.125]及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102+37)mmHgm(111±34)mmHg,P=0.750]与封堵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中1例术前行肺活检,提示为肺动脉高压Heath-EdwardsI-Ⅱ级病理改变。3例封堵术后血氧饱和度均上升至正常,治疗后短期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1年后起则频繁出现右心功能衰竭或因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引起频繁咯血,2例在术后3年余死亡。结论当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差异性发绀时,在联合靶向降肺压治疗的前提下,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短期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并不能改善生存时间及预后。进行肺活检了解肺血管病变程度时.建议多点取材,结合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治疗后应该长期随访,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肺动脉高压 差异性发绀 封堵术 肺活检
  • 简介: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病因、合并疾病、临床特征与心衰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性别差异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衰患者228例,每3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参数等。记录患者心衰再入院、心源性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终点发生情况。分析在不同性别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舒张功能不全明显升高(P<0.01)。对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心房颤动是心衰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74,95%CI:1.932~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0.989,P=0.024;OR=1.107,95%CI:1.021~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39.495,P=0.040)。结论慢性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对女性患者控制心房颤动、优化舒张性心衰治疗对减少心衰复发,降低心源性死亡可能较男性更有意义。

  • 标签: 心力衰竭 高血压 心房颤动 预后 性别因素
  • 简介:目的:对认知障碍初步评价表(COG-12)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的AD患者148例为AD组,另选择社区志愿者365例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临床痴呆量表、AD8、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画钟测验评估和COG-12测评。其中100例AD患者知情者在首次评定1个月内重测COG-12。结果COG-12的克朗巴赫α系数=0.883,重测信度=0.883(P<0.01)。COG-12各条目评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1~0.79(P<0.05,P<0.01);COG-12总分与简易智能状态检量表、画钟测验呈负相关(r=-0.67,r=-0.27,P<0.01),与临床痴呆量表、AD8总分呈正相关(r=0.80,r=0.81,P<0.01)。COG-12鉴别认知正常与轻度AD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0.902,≥6分为认知损害的界限分值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2.5%;鉴别轻度与中度AD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0.898,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76.7%。结论COG-1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快速识别痴呆及评估严重程度敏感而准确的筛查评估工具。

  • 标签: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妇女乳癌认知和乳腺自检行为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我院在2013年2月~2016年2月对68名健康妇女开展调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对照组人员值进行常规防癌宣传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主要方法为开展与乳癌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和专栏报告,对所有人员进行乳腺自我检查的技能辅导。在3年内,每6个月向研究组人员邮寄宣传资料,每隔3个月举行电话访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人员接受护理干预后防癌知识水平与乳腺自我检查能力明显提高,组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妇女乳癌认知教育,加强乳腺自检行为,可以显著提高妇女的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乳腺自我检查的积极性,便于开展乳癌早期筛查工作,护理干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乳癌认知 乳腺自检
  • 简介:患者男,49岁。患冠心病3年,于2000年8月25日来门诊检查。图示Ⅱ导联,P波按序出现,可见3种P波外形。一窦P:有P1~3、8、9,宽0.11s,稍有切迹,高度正常,前峰稍高于后峰,峰距<0.04s。P-P0.70~0.74s(86~91次/min)。P-R间期0.14s,QRS呈qR型,宽度正常,伴ST段压低。②异位P′:有P′4、5、10,双峰明显,峰距达0.04s,P′4提前出现,联律时间……

  • 标签: 连发2次房性早搏 窦房间干扰 房内差异性传导 窦性心律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两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心功能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AMI(STEMI组)68例及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STEMI组临床表现为胸痛明显、就诊时间较早,心绞痛史比例明显低于NSTEMI组(17.65%比44.64%,P=0.003)。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窦性心动过缓(0%比11.76%)、室性心律失常(0%比10.29%)及传导阻滞(0%比11.76%)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5.00%比44.12%)明显升高,心肌肌钙蛋白T[cTnT,(2.69±0.78)ng/ml比(8.79±2.78)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12.12±52.42)mmol/L比(182.32±78.23)mmol/L]水平明显升高,侧支循环(41.17%比17.65%)、3支冠脉病变(50.0%比14.7%)比例明显降低(P〈0.05或〈0.01)。两组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尽早重建血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比例高,患者病发前常存在缺血预适应。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 肌钙蛋白T
  • 简介: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及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lowresolutionbrainelectromagnetictomography,LORETA)技术,研究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冲突信息处理系统的损害机制及敏感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轻度认知损害(AMO)患者(AMCI组)和1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老年(正常老年组)作为对照。成对的简单平面图形先后呈现,受试者比较刺激对是否相同,同时记录32导脑电、正确反应率及反应时间。结摹刺激匹配状态下两组的P300波形分布均以顶部为著,潜伏期及波幅无显著差异。刺激冲突状态下N270主要分布在前头部,AMCI组N270潜伏期较正常老年组明显延长(F1.28=25.3264,P=0.000),波幅差异不显著。LORETA电流密度分析显示冲突状态下正常老年组前头中央部、左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激活,AMCI组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区域激活增强,前头中央部无明显激活。脑电地形图分析与上述结果相一致。结论前头部ERP成分N270峰潜伏期延长反映了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减慢,患者对冲突状态信息加工处理的损害较匹配状态信息加工处理的损害更为明显。

  • 标签: 认识障碍 诱发电位 冲突 干预性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目的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伤(MCI)患者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进行研究.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采用词语自由回忆、再认、自由联想和字根补笔的方法,分别测试20例遗忘型MCI患者(MCI组)和2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结果遗忘型MCI组存在语义性启动效应和知觉性启动效应,遗忘型MCI组较对照组外显记忆降低,而内隐记忆无显著差异.结论遗忘型MCI患者的记忆功能呈外显记忆损害,内隐记忆保存的特点,这种记忆功能的双重性为MCI患者记忆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认识障碍 记忆障碍 遗忘 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