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断层扫面(computedtomography,CT)在永存动脉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永存动脉干患者,年龄7d-8岁,中位年龄3.4岁。采用双源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并在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处理。其中有4例进行心导管检查。结果双源CT对7例永存动脉干均作出定性诊断和分型诊断,共发现合并畸形28处。超声心动图共显示24处。结论双源CT可以对永存动脉干患者作出准确诊断及分型,并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与完善。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干
  • 简介:患儿男,8岁。2006年12月30日因“发作性头痛、言语不利、记忆力减退1个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门诊。患儿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前额部疼痛,每次持续约10min即自行缓解,反复发作10余次,同时伴记忆力减退,不能说出熟人名字和做简单的算术题。患儿发病前4d有低热,体温为37—37.5℃。于当地儿童医院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头部MRA诊断为动脉炎。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阿昔洛韦、甘露醇、生脉、地塞米松”治疗5d。患儿记忆力较前好转,能说出熟人名字,前额部不适较前缓解,但仍不能计算简单算术题。发病第14天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入院时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腰椎穿刺及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

  • 标签: 综合治疗 计算机断层显像 颈内动脉闭塞 单光子发射 首都医科大学 腰椎穿刺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制定和完善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计算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icscanning,CT)成像时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840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及婴儿行256层螺旋CT检查的护理要点:抢救物品的配备及正确使用,检查前患儿得到有效镇静,保持正确的扫描体位及对比剂有效正确的注射等。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所取得的图像质量好,诊断准确率高。结论认真做好护理工作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层螺旋CT检查成功和取得优质影像的关键环节之一。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婴儿 护理
  • 简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检测脑底动脉血流速度时,存在着检测结果的差异.然而,这种差异除了受被检者本身的生理、病理及TCD仪器性能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操作者技术的影响.而导致操作技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受声角的不确定性.作者通过一种估计不同脑底动脉受声角的方法,了解受声角的大小及TCD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计算方法 脑底动脉 受声角 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Friedewald公式的准确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297例不同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患者.将其分为三组;TG〈4.52mmol/L者171例,2.25~4.51mmol/L者78例,TG〉4.52mmol/L者48例,比较自动分析测定法与应用Friedewald方法计算的结果。结果:当TG水平〈2.25mmol/L,2.25~4.51mmol/L时,测定法与计算法高度相关(r分别为0.97,0.89,P均〈0.01),当TG〉4.52mmol/L时,计算结果与测定的结果相比有比较显著差别,计算偏差接近15%,其r仅为0.78.P〈0.05。结论: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血LDLC浓度在低TG浓度条件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脂蛋白类—LDL 高脂血症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从护理安全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引起护理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增加其防范意识并采取措施,以保证病人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医学模式的转变,优质护理病房的开展,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要求需要持续改进和发展,护理管理理念需要更新。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byWanderingAround,MB-WA)也称为巡视管理法,是由汤姆·彼得最早在《追求卓越》中具体提出的一种经典的管理学理论,获得了管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专科医师-社区医师医联体续惯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全科医师推荐的2级高血压、且血压控制未达标者共320例,其中经社区医生介绍给专科医生进行治疗者为实验组共170例,自行就诊治疗者为对照组共150例.比较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满意度、诊疗费用.结果1个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血压达标率(54%vs.70%),满意度(79.33%vs.97.65%)和诊疗费用[(518±58.9)元vs.(455.4±61.14)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血压达标率(80%vs.92%),满意度(91.33%vs.98.24%)和诊疗费用[(410.9±82.69)元vs.(297.7±33.91)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专科医师-社区医师医联体续惯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和就医满意度,降低诊疗费用.

  • 标签: 医联体 续惯管理模式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究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常规管理、优质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管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优质管理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压患者 管理
  • 简介:自2012年ESC心力衰竭(心衰)指南、2013年ACCF/AHA心衰诊断与管理指南、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2016年ESC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的发布,心衰的诊治理念也逐步更新,最新ESC指南根据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将心衰分成3种类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型心衰(HFmrEF)以及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管理指南 左室射血分数 心率 ESC 诊治指南
  • 简介:脑血循环的稳定是保证正常脑功能的重要基础,脑血流量由脑的有效灌注压和脑血管阻力决定,其改变同血压密切相关.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血压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中血压调控较大程度上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而良好的血压控制又可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病及复发.因此,血压与脑卒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缺血引致的脑梗死,血压管理更具有关键性意义.老年人由于机体尤其是脑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脑梗死后血压的管理更加复杂和重要.

  • 标签: 脑梗塞 高血压 脑血管循环
  • 简介:心脏导管室是对患者进行心脏疾病检查、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术中患者随时可发生病情变化需立即抢救,所以做好一切药物应急准备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导管室药品配置管理不合理常影响导管介人治疗的进程,降低抢救成功率。因此,合理规范化管理导管室药品是给予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及时用药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药品规范化管理 导管室 心脏 抢救成功率 医疗安全 疾病检查
  • 简介: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critical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 专家 管理 重症医学 诊疗规范
  • 简介:摘要“人文关怀”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当前医改的新形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将护士推到了“人性化”服务的最前沿。各级医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以病人为中心”的各种“人性化”服务举措,为患者营造人情味的,温馨的人文就医环境;那些在“人性化”服务的最前沿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护士,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她们在为患者实施人文护理的同时,内心同样在呼唤着人性的关怀。

  • 标签: 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 护士长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鱼骨图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12例护理案例,讲述鱼骨图的具体实施方法。结论运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鱼骨图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方法①分别选择城市、农村和城镇三个社区中15岁以上常驻(居住半年以上)人群为高血压疾病管理对象。②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规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③围绕高血压的防治目标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④每个实施阶段都设置了相应培训内容和考核评估标准。结果①专业人员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有大幅度提高。社区人群管理能力及自身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社区相关政策及环境有显著变化。②迅速提高高血压“三率”、人群平均血压水平有所下降、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有所改善、急性事件的发生较周边社区减少。③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满意度增加。结论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不仅在城市社区可以有效实施,在农村实施同样也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 疾病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36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7例和对照组216例,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疾病 风险管理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适合社区应用的、规范有效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抓住高血压病人这条主线,采取集中干预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从而调动整个家庭的防病、治病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对高血压的控制发生作用。结果通过集中干预随访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有41.38%;行为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改变,减少吸烟量的病人有10.92%,戒烟的病人有27.01%;减少饮酒量的有13.22%,戒酒的病人有35.06%;减少摄盐量的有85.63%;减少脂肪摄入量的有85.63%;增加体育锻炼的有41.95%;降低了管理人群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以病人自我管理为主的综合管理,形成医患互动,使高血压管理由被动变成主动,才能使高血压管理真正有效。

  • 标签: 高血压 病例管理 社区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