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血压节律正常(勺型组)和异常(非勺型组)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非勺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较勺型组升高(P<001);左心室重量和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055,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组间在偶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节律 靶器官损害 相关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86例年龄≥75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h血压呈非勺型者为142例(76.34%),呈勺型者为44例(23.66%),非勺型组24h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勺型组(P〈0.01)。非勺型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勺型组增加(P〈0.05,〈0.05,〈0.01)。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70%以上血压昼夜节律失常,且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测定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方法选择11例高血压病(EH)患者24h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求得日间6~22时,夜间22~6时2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时段间的血压差异,描记24hABPM曲线。结果①夜间血压明显低于白天;②动态血压曲线呈“长柄勺”形状。结论表明测定24hABPM对EH的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高血压病 诊断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h动态血压监测且诊断为非勺型2级高血压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治疗组30例:上午7:00和晚上7:00各服缬沙坦80mg;对照组30例:上午7:00服缬沙坦160mg,两组用药8周后复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白昼、夜间血压负荷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73.33%抵46.67%,P〈0.05;舒张压:76.67%眠43.33%,P〈0.01)。结论应用缬沙坦治疗非勺型高血压,可以很好地控制2级高血压,并改变血压昼夜节律,早晚两次服用,效果更好。

  • 标签: 高血压 缬沙坦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昼夜节律呈杓型组(76例)与昼夜节律呈非杓型组(85例).观察患者入院、发病90d时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及神经功能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患者入院时NIHSS分别为(12.9±6.7)分、(12.8±6.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入院90d时,分别为(7.4±4.1)分、(10.0±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入院时与90d时BI评分差值,杓型组患者为(38.4±18.4)分,非杓型组患者为(19.7±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均较血压昼夜节律杓型组差.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影响脑梗死的预后.

  • 标签: 血压昼夜节律 高血压患者 非杓型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发病
  • 简介:目的探讨在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状态下,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清白蛋白及胆红素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2015年我院6个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合并危及生命的疾病,如严重的心动过缓、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各种慢性疾病终末期等.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10%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生化指标.结果①共入选1113名患者,其中杓型组783例、非杓型组330例.两组间年龄[(62.7±14.5)岁比(68.7±13.8)岁]、冠心病(145例比97例)、脑卒中(226例比119例)、糖尿病(142例比8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比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比4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杓型组总蛋白[(68.3±6.2)g/L比(68.3±6.2)g/L]、白蛋白[(42.6±4.1)g/L比(41.5±4.4)g/L]、前白蛋白[(243.6±65.1)g/L比(299.4±69.2)g/L]、白球比例(1.71±0.35比1.65±0.35)均高于非杓型组(P<0.05).杓型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0.308±0.066比0.321±0.070)低于非杓型组(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合并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直胆/总胆比值是血压昼夜节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直胆/总胆比值与血压的昼夜节律相关.

  • 标签: 血压 杓型 非杓型 昼夜节律 白蛋白 胆红素
  • 简介:目的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登记了106例自2011年1月~2015年2月间于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NIDCM患者.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NBPF),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杓型组(%NBPF≥10)23例,非杓型组(0≤%NBPF〈10)61例,夜间血压上升组(上升组)(%NBPF〈0)22例.观察比较患者-般情况,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并进行生存分析及探讨昼夜节律血压模型的决定因素.结果上升组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最高[杓型:(0.78±0.20)mg/dlvs.非杓型组(0.85±0.21)mg/dlvs.上升组(0.99±0.23)mg/dl;P=0.006].在存活率分析上来看,夜间血压上升患者心脏相关的死亡率最高(log-rank,P=0.001),是独立的心脏相关死亡的预测因子(风险比,12.6;95%CI:1.76~253;P=0.01).多变量分析显示24h尿(24hU-NE)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中都是%NBPF独立决定因子(调整后R^2=0.20;24hU-NE,P=0.0001;血清肌酐,P=0.04).结论夜间血压上升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不良预后有联系,评价昼夜血压节律简况可能会对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风险分层有较好的帮助.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动态血压监测 昼夜节律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负荷值与高血压病(EH)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动态心电(DCG)观察HRV,用动态血压(ABPM)观察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值,用二维实时显像结合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血流受阻程度。结果24h的HRV、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值在EH之A、B2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而A、B2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RV降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将使心脑大中血管内膜长期处于高负荷压力下,与EH病期发展和颈动脉扩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心率变异 血压昼夜节律 负荷值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TOAST分型标准,将97例伴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rterothrombosis,AT)组66例和小动脉病变(smallarterydisease,SAD)组31例,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间24h、昼间和夜间的血压水平、晨峰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AT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SAD组[(133.86±18.17)mmHgvs(124.42±16.06)mmHg,1mmHg=0.133kPa,P<0.05];AT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比例明显高于SAD组(84.8%vs64.5%,P<0.05);2组晨峰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9%vs19.4%,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和夜间血压水平升高与AT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 标签: 昼夜节律 卒中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监测 便携式
  • 简介: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30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结果,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给与卡维地洛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和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血压存在着明显的昼夜节律。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相比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房内径、舒张功能障碍明显增加。治疗后,非杓型组昼夜节律恢复,心室质量、心脏舒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卡维地洛和厄贝沙坦联合可以恢复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减轻心肌重塑,改善舒张功能。

  • 标签: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动态血压监测 卡维地洛 厄贝沙坦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 简介:心脏电讯报告说,“在2011年的欧洲心律起搏器(EUROPACE)会议上报道,虽然该系统十年前就有远程监控的植人式心脏节律控制装置开始进入市场,可是电生理学家和病人才刚刚开始收益于这种技术……。”维达尔·艾斯柏格博士“引用发现欧洲电生理学家预计追踪他们的病人在未来长达五年的比例增加的欧洲心脏节律协会(EHRA)科学倡议委员会成员2010年的一项调查。

  • 标签: 心脏节律 远程监控 节律控制 植入式 生理学家 控制装置
  • 简介:众所周知,在测量病人的血压方面,医生的亲自测量,其结果并不是准确。护士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但很多人仍然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因为临床医生遵循正确的测量血压的程序所得的结果往往比该人的常态血压要高。这就是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效应?即正常休息时候的血压正常,但有医生在场或者做临床治疗时血压就上升。

  • 标签: 直接测量 血压计 仪器 临床医生 血压效应 血压正常
  • 简介:<正>高血压患者有何临床表现?可造成哪些器官受损?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症状隐匿,进展缓慢,初期很少症状。约半数患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压升高。高血压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头晕、头胀、失眠、耳鸣、健忘、多梦、激动、心悸,以及手指麻木、肌肉酸痛等。头痛的部位主要在后脑或太阳穴两侧,而且是跳动性的。这是高血压病头痛的特征。不少患者有了症状,发展到出现器官损

  • 标签: 手指麻木 头胀 心室肥厚 脑中风 脑血栓形成 心脏损害
  • 简介:何谓蒙面高血压看到这个标题,请读者不要惊慌,并不是出现了什么新疾病.只是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而已。顾名思义,蒙面高血压就是将自己的真面目掩盖起来的高血压,指那些在医院或诊所检查血压正常,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正常 新疾病 诊所 医院 检查
  • 简介:编辑部医生:我被告知有高血压,收缩压范围是135至145mmHg,我不想吃药,请问我还有其他选择吗?读者:孙先生孙先生:您好。从你的描述来看,似乎你有轻微的高血压。如果你的收缩压持续高于140mmHg,或许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外,还需服药。

  • 标签: 临界高血压 生活习惯 收缩压 编辑部
  • 简介:那些病人应该联合用药?美国第7次高血压联合学会(JNCVII)提出凡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115/75毫米汞柱的20毫米汞柱时治疗一开始就应该采取联合用药。HOT研究认为70%以上高血压病人都需要联合用药。作者认为任何高血压病人不论高血压水平是多少,是否是新病人还是老病人,都宜提倡采用联合用药。理由是联合用药不仅降压效果良好。而且药物副作用小、费用相对低廉,何乐而不为。

  • 标签: 高血压治疗 联合用药 高血压病人 HOT研究 药物副作用 血压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更高.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62例,按照是否合并急性脑梗死或无症状脑梗死,分为急性脑梗死组(n=86),无症状脑梗死组(n=82),非脑梗死组(n=94),比较三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白昼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白昼舒张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情况。结果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症状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及急性脑梗死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无症状脑梗死组和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脑梗死组患者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无症状脑梗死组患者的白昼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白昼舒张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对于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降压时以降低血压负荷为主,而出现急性脑梗死并发症时应降低收缩压兼顾降低血压负荷。

  • 标签: 高血压 急性脑梗死 无症状脑梗死 动态血压
  • 简介:近十余年来,已有较多的资料证明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个阶段。Ross于1999年著文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炎症性疾病。认为血浆炎性分子(CRP,IL-6)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降低炎性分子水平的药物,可减少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

  • 标签: 炎症性疾病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心血管疾病 分子水平 脑卒中
  • 简介:1概念“高血压心脏病”实际上是广义的指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包括:早期舒张功能减退及/或左室肥厚(LVH),逐步发展出现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左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竭。以及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及/或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

  • 标签: 心脏功能 相关性 治疗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