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1级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ies,baPWV)血浆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micro—particles,EMPs)变化的规律及意义。方法人选高血压1级患者63例,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60、120d的血压、baPWVEMPs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浓度。结果63例高血压1级患者治疗前后在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高血压药物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循环EMPs水平、baPWV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baPWV及lg—EMPs与收缩压(r=0.846,0.597:P〈0.001)、舒张压(r=0.619,0.428;P〈0.001)及血清内皮素-1(r=0.803,0.454;P〈0.001)、高敏c反应蛋白(r=0.801,0.569;P〈0.001)、白细胞介素-6(r=0.844,0.567;P〈0.001)浓度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浓度呈负相关(r=-0.482,-0.127;P〈0.001)。患者baPWV与lg.EMPs呈正相关(r=0.583,P〈0.001)。结论在1级高血压患者中开展baPWV监测对于评估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循环内皮微颗粒
  • 简介:目的了解3634例健康体检者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武警总医院的健康体检者3634例,其中男性2421例,女性1213例,年龄35-85岁,平均(51.9±10.1)岁。根据baPWV值,分为baPWV〈1400cm/s组(2031例)baPWVd〉1400cm/s组(1603例)。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体质指数(BMI)、血压(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等。结果与baPW〈1400cm/s组比较,baPWV〉1400cm/s组BMI、BP、FPG、TG、TC、LDL-C、hs-CRP、Hcy、U-MA以及Cys-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aPWV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5.161,95%CI:3.943-6.757)、收缩压(OR=3.592,95%CI:2.538-5.084)、舒张压(OR=3.413,95%CI:2.377-4.901)、空腹血糖(OR=1.681,95%CI:1.237-2.283)、TG(OR=1.420,95%CI:1.075-1.87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656,95%CI:1.010-2.716)、尿微量白蛋白(OR=1.451,95%CI:1.032-2.040)。结论年龄、BP、FPG、U-MA、LDL-C、TG为脉搏波传导速度异常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尿酸 脉搏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量血流速度(DFV)评价冠脉造影血流TIMI分级(TIMI-FG)及其计帧值(TIMI-FC)的准确性.方法:在11只猪的冠脉狭窄模型36例冠脉造影及17例行血管介入治疗的病人,比较TIMI-FG、TIMI-FC与DFV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动物模型充盈球囊造成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DFV减慢、TIMI-FG下降、TIMI-FG变大,P均<0.01;②17例病人25支血管在介入治疗后,DFV增加,TIMI-FG上升,TIMI-FC变小(P<0.05~<0.01);③TIMI-FC与DFV呈负相关(冠心病人r=-0.49~0.58,猪r=-0.41);而TIMI-FC变化差值与DFV变化差值相关性则有提高(冠心病人r=-0.62~0.66,猪r=-0.71).结论:冠脉造影TIMI-FC推测冠脉血流速度具有一定准确性,对血流速度变化的推测更佳.

  • 标签: 冠状动脉 血管内多普勒导丝 血流速度 TIMI分级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脉搏波速度(PWV)与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70岁人群1701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观察cfPWV与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cfPWV水平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在高血压、脑卒中、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中cfPWV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入选者脑卒中、心肌梗死糖尿病人群中,年龄、男性、平均动脉压、心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cfPWV呈正相关(P〈0.001),体重指数与cfPWV负相关。结论在老年人群中,cfPWV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高血压相关疾病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HbA1c正常组(44例,HbA1c≤6.5%)HbA1c升高组(58例,HbA1c〉6.5%),检测各组患者的baPWV及血脂、血糖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A1c正常组HbA1c升高组hsCRP水平[(1.82±0.2)mg/L比(2.7±0.1)mg/L比(3.5±0.1)mg/L]均显著升高,baPWV[(1412±95)cm/s比(1755±72)cm/s比(2040±105)cm/s]显著增加(P均〈0.05),且HbA1c升高组hsCRP水平和baPWV显著高于HbA1c正常组(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且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的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理想者的,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应用日本产欧姆龙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716例体检对象进行检测,分析其baPWV与血液生化检查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716例体检人群中,发现baPWV异常者272例(37.99%),baPWV正常者444例(62.01%)。与正常组相比,baPWV异常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为baPWV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作为无创检查动脉硬化指标之一,baPWV可以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应该在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中广泛推广,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动脉硬化。

  • 标签: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代谢综合征
  • 简介:饮食补充剂可能是天然的,但并不是没有风险。当你在药房或超市匆匆走过保健品货道时,你会发现饮食补充剂草药摆满货架。有些人每年花不少费用购买数千种草药产品,其中许多草药产品宣称可改善心脏健康。大众的误解一些专家称,患者将草药补充剂看作是天然、安全的产品,可替代他们服用的传统产品。另一方面,医疗提供者可能将补充剂看作是花哨的安慰剂,昂贵但无害。这些都是误解。

  • 标签: 补充剂 草药 心脏 药房 安慰剂 保健品
  • 简介:有人对我国广西巴马县长寿老人调查发现,100岁以上老人头发中,锰含量较高,要比日本东京和我国广州、武汉正常老人高出10倍以上。有人会问,是不是锰人的长寿有一些关系呢?这必需从锰对人体的生理作用谈起。锰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它分布(由高至低)于人体骨骼肌,肝,胰,胃,小脑,大脑,膈肌,肾,脾,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食管,皮肤内。锰不但参与人体酶,蛋白质,激素,糖,维生素的合成,还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 标签: 长寿老人 锰含量 健康 人体骨骼肌 正常老人 生理作用
  • 简介: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即心脏上方的两个腔室的跳动快速而不规则。它可导致呼吸困难疲劳等症状,也可导致中风。因为心房未能有效收缩,难以将血液推入心室。这样血液就流连在心房内,而导致中风的血栓也有机会在心房内形成了。服用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是治疗心房颤动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心房颤动 控制血压 中风 关键措施 呼吸困难 药物预防
  • 简介:外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不受欢迎.但他们可能是非常有效的。根据国际研究组织发表在协作网的评论.手膝关节发炎引发的疼痛通过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止痛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外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也可以缓解局部疼痛.没有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风险.麻省总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主任伯克森博士表示: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口服 外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 骨科运动医学 局部疼痛
  • 简介:运动本来是维持健康的日常部分。但是,如果你并没有获得让心跳加速的动力,麻烦就来了,体重增加、慢性疾病以及更早死亡的风险增加。幸运的是,你可以进行许多有效运动,通过参与娱乐或家务活动来锻炼你的心脏的肌肉。“投入自己喜欢的活动真的会有回报,例如游泳或与孙子女玩耍。

  • 标签: 自由活动 心脏 肌肉 锻炼 体重增加 慢性疾病
  • 简介:在肠胃不适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小米粥或南瓜粥,其实,茯苓、芡实、莲子也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可称为养胃三宝,大家应该常吃。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胃的功效,能除湿利水,还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见的茯苓饼,还可以将茯苓打磨成粉后放入粥中食用,或拌蜂蜜后抹到糕点上蒸熟食用。

  • 标签: 肠胃不适 茯苓 莲子 健脾养胃 健脾和胃 南瓜粥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1)Swartz长鞘:在35例右侧旁道,慢长路,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折返性)房扑消融中应用。(2)参考电极;右室流出道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2根电极,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光动点,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3)在窦性心律时在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的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束电位20ms以上处为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4)应用CARTO系统治疗:3例AT(局灶性+折返性),1例AF1例ILVR。结果: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放电次数透视时间分别为(5.0±3.8)次(25±12.4)min,结论:改进的标测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透视时间,尤其CARTO系统的应用解决以往的难题。

  • 标签: 儿童 快速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 简介: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的发生情况。方法在54例症状性的颈动脉(25例)、椎动脉(19例)、颈动脉合并椎动脉(8例)以及基底动脉(2例)狭窄的患者中,有39例行择期支架置入术。采用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分别测定已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0d,以及随后加服氯吡格雷(75mg/d)≥5d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标准为单用阿司匹林时,以500μg/ml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氯吡格雷抵抗标准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前、后,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值≤10%。结果54例患者中,有9例(16.7%)存在阿司匹林抵抗,12例(22.2%)存在氯吡格雷抵抗,1例(1.8%)存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抵抗。9例阿司匹林抵抗者加用氯吡格雷后有5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率降至〈20%,有8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聚集率降至〈70%。1例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为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结论症状性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克服了部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支架置入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药性
  • 简介:肥胖是诱致糖尿病、心脏病,甚至是某些类型癌症的一个危险因素,法国的一项历时10年有9000多名老年人参与的研究证实了肥胖与抑郁症有关。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助理教授迈克尔·克雷格.米勒博士说:“是的,肥胖抑郁症是有联系。这两者可能互为因果关系。”

  • 标签: 抑郁症 肥胖 哈佛医学院 危险因素 精神病学 因果关系
  • 简介:德国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一个可以减缓衰老心脏病发作后心肌细胞死亡的特殊基因。他们确定在老年老鼠中更低活性心脏病发作后积极性减弱的基因名称为PNUTS。通过提高PNUTS基因的活性,研究队伍减缓小鼠衰老心肌,也降低了心脏病发作后心脏肌肉的受损。该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 标签: 心肌细胞死亡 特殊基因 减缓衰老 损伤 《自然》杂志 发作后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多突然发生,常常是现场复苏抢救,重点在纠正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同时,积极寻找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有效地保护重要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心、肾功能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场急救首先是改善重要脏器缺氧状态。如果此时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则抢救过程与心肺脑复苏相同。呼吸骤停以后,如果能继续维持肺循环,机体可以借助肺泡一混合静脉血之间存在的氧二氧化碳分压差,使静脉血继续动脉化,延迟减轻脑组织缺氧,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这称为弥散呼吸。尽早开始口对口间歇呼吸,通畅气道,以新鲜空气或高浓度氧气冲洗肺泡,同时要保证有效的循环,如果发生心脏骤停,应采取有效的体外心脏按压,同时加强脑保护。有条件时,尽快根据病情进行口鼻面罩或鼻罩无创通气,或紧急行经口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如遇紧急上气道梗阻,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 标签: 呼吸衰竭 治疗 面罩
  • 简介:急性胸痛患者的规范救治仍是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课题。胸痛中心的建立认证是改善胸痛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绍兴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于2015年通过认证,成为浙江省内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本文就胸痛中心的意义认证的必要性做一简单介绍,并分享我们胸痛中心认证的经验,为推进胸痛中心的建设与推广提供思路,积累了经验。

  • 标签: 中国胸痛中心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