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及瑞舒伐他汀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2011年3月~2011年1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确诊ACS患者55例(ACS组),同期纳入胸痛行冠脉造影但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IL-6和MMP-9水平,比较两组差异;ACS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4周后再次检测IL-6和MMP-9血浆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IL-6和MMP-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23.76±5.78)ng/mlvs.(17.56±5.34)ng/ml和(19.87±5.68)mg/Lvs.(16.59±5.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4周后血浆IL-6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胸痛患者162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资料分为uA组、AMI组、SA组、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进行BNP、hs-CRP测定。结果①ACS组患者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NP和hs-CRP水平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ACS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Gem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69、0.74,P〈O.05)。结论BNP和hs—CRP可作为临床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B型钠脑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在急性脑梗死发作时,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启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等生化反应系统,产生大量尿酸及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近几年流行病学及国内多数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1].WHO在1989年将高尿酸血症确定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目前仍有争议.现就其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 标签: 尿酸 高尿酸血症 脑梗死 一氧化氮 预后
  • 简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这些因素可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程。其最主要的临床后果有: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肿瘤相关疾病。MS全球患病率的显著上升,不同诊断标准存在的差异,

  • 标签: 代谢疾病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肿瘤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8例老年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灶范围及转归分组,另选3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3)、甲状腺素(Tr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飓)、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n)和促甲状腺素(TSI-I)水平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吗、Fr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皿、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玛、Fr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T4、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较非大面积脑梗死组’IT3、Fr3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1);脑梗死好转组及预后不良组TB、F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O.05),预后不良组较好转组TB、兀j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老年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方法之一。

  • 标签: 脑梗死 非甲状腺性的病态综合征 病情评估
  • 简介:每天一杯大豆或者扁豆,当与低糖饮食结合时,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疾病风险。这些研究发现在线发表于2012年10月22日的《内科学档案》中。豆类,因为它们包含许多蛋白质,有助于抑制血糖反映以及降低血压。同样作为纤维素的良好来源,豆类也可以降低胆固醇。研究人员发现进行三个月的“豆类饮食”,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超过几个星期时间的血糖水平)下降了0.5个百分点。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豆类 患者 血红蛋白水平 低糖饮食
  • 简介:尿酸是人体细胞代谢及食物中嘌呤核糖核酸代谢的终末产物.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μmol/L,绝经前女性血尿酸〉350μmol/L即诊断为高尿酸血症[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环境与遗传因素的改变,高尿酸血症与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 标签: 尿酸 内皮 血管 内皮细胞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为观察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37例)。以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清Hcy、IL-10及MMP-9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梗死体积被分为小梗死组(≤5cm,47例),中梗死组(5~15cm,41例),大梗组(≥15cm,37例);比较不同梗死体积Hcy、IL-10及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MMP-9、Hcy水平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外周血清Hcy水平:大梗死组的显著高于小梗死组和中梗死组[(18.5±4.2)μmol/L比(16.11±3.5)μmol/L、(16.79±3.4)μmol/L、P〈0.01,P〈0.053;外周血清MMP-9水平:大梗死组及中梗死组的均明显高于小梗死组[(256±35)ng/ml、(238±26)ng/ml比(164±35)ng/ml,P〈0.01,P〈0.053;IL-10水平:大梗死组的明显低于小梗死和中梗死组[(0.31±0.12)ng/ml、(0.59±0.15)ng/ml比(0.60±0.17)ng/ml,P均〈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10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系,可反映脑梗死的危险程度。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半胱氨酸 白细胞介素10 明胶酶B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檗碱300mg(tid),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Sc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3.38±1.05)mmol/Lvs.(4.24±1.07)mmol/L];TG[(1.20±0.62)mmol/Lvs.(1.42±0.73)mmol/L];LDL-C[(2.10±0.71)mmol/Lvs.(2.58±0.61)mmol/L];ALT[(22.32±11.66)U/Lvs.(34.46±12.87)U/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HDL-C水平升高无差异,Scr和CK未见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具有更强的调脂效应,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小。

  • 标签: 小檗碱 阿托伐他汀 血脂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人群的卒中患病情况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准格尔旗常住居民,进行统一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007年4-12月本次流行病学研究共计调查72350人,应答率为88.7%,其中非卒中69762人,卒中2588例,卒中患病率为3.58%.②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和≥75岁年龄组卒中患病率分别为0.46%、1.46%、4.68%、7.35%和6.28%,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75岁组略为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脑梗死(x2=448.361,P<0.01)、脑出血(x2=105.243,P<0.01)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5~54岁年龄组男性脑梗死患病率(1.27%)高于女性(0.96%);55~64岁年龄组男性脑出血患病率(1.35%)高于女性(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女性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平均值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年龄组女性TC、TG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脑梗死发生率均随TC、TG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与正常水平组比较,其相对危险性亦升高(均P<0.01).TC≥5.68mmol/L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高于TC正常水平者,相对危险性亦提高(P<0.01).结论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人群卒中患病率为3.58%,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在45~54岁、55~64岁年龄段的脑梗死、脑出血患病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55岁年龄组女性的TC、TG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脑梗死发生率均随TC、TG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 标签: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卒中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循环中血清高敏心脏肌钙蛋白T(hscTnT)含量的变化。方法i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其中NSTE—ACS患者(NSTE—ACS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42例及冠脉造影阴性者(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其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血清中hscTnT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STE-ACS和SAP患者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血清中hscTnT浓度均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均〈0.01),且NSTE-ACS患者冠状静脉窦血清hscTnT浓度较冠状动脉及外周静脉的显著升高[(1.3018±1.1024)μg/L比(0.9657±0.5863)μg/L比(0.9562±0.7853)μg/L,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静脉、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清高敏心脏肌钙蛋白T浓度显著升高,以冠状静脉窦的升高最明显。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人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368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结果3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41例,发生率为11.1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增大、冠脉多支病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较高比例并发心房颤动。左房内径增大、冠脉多支病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syndrome,VS)是指患者在心脏外科术中或术后早期出现低血压并伴随正常或增高的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右心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补充液体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需要大剂量的缩血管药物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综合征,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体外循环术后多见,其发病率为0.4%~8.0%,死亡率2.8%~25.0%。非体外循环下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相关护理报道不多见,我院近年来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3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麻痹综合征 护理
  • 简介:随着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治疗中应用抗血小板制剂,抗凝、溶栓药物的逐渐增加,同时高龄患者也在增多,由此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逐年增多,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预防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作一回顾性分析。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芪参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心室重构、血浆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C反应蛋白(C-response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同时测定BNP、CRP浓度和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结果与治疗组治疗前相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LVEF升高(P〈0.01)而LVESd和LVEDd缩小(P〈0.05);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降低(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1);同时BNP、CRP浓度降低(P〈0.01)。结论芪参胶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改善ACS患者的左室重构,降低血脂和炎症反应,同时对改善心功能有辅助作用。

  • 标签: 芪参胶囊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室重构 脑钠肽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沙利度胺治疗效果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添加沙利度胺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和6月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65%和75%,而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没有添加沙利度胺治疗的对照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5%和4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沙利度胺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能够明显的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沙利度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作用机制 治疗
  •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一直被认为是安全的保障。CEA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或搏动指数增高,被认为是颅内出血或过度灌注的预测因素。为了明确了解这一监测指标的有效性,有学者使用TCD监测CEA术前、颈动脉阻断前、解除阻断后1、10min和术后30min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该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两个时期组:A组(1995-2007年)对CEA术后高血压的处理尚无正式的指南性文件。B组(2008-2012年间)指南中提到对术后高血压进行治疗。结果显示,A组中1.1%(11/1024)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或过度灌注,明显高于B组的0例(0/426,P=0.02)。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过度灌注综合征 大脑中动脉 颅内出血 动脉流速 切除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