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络酮穴位注射对中风治疗的效果.方法:经颅脑CT检查证实中风患者43例,均给予络酮0.8mg,分别注射于曲池、内关、足三里、肩.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结果:经治疗11例意识有不同程度障碍的患者中10例清醒,头痛的12例中有10例症状消失,呕吐的7例症状完全消失.43例患者的神经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络酮穴位注射治疗中风效果显著.

  • 标签: 疗效 纳络酮 中风 穴位
  • 简介:目的随机选择21例患者,分成窦房结功能正常组和窦房结功能低下组。方法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患者使用美托洛和普奈洛2种β受体阻滞剂,分别与阿托品合用阻断植物神经,测定心脏固有心率(IHR)。并在阻断植物神经前后测定窦房结功能的另2项指标(SNRT及SNRTc)。观察2种药物的测定结果,以探讨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应用新的β受体阻滞剂替代普奈洛测定IHR的可行性。结果美托洛与普奈洛测得IHR值分别为,正常组:(94.9±8.7),(92.4±10.2);低下组:(75.0±9.4),(73.4±9.4),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25),阻断植物神经前后的其他2项电生理学指标(SNRT及SNRTc)亦无显著性差异(P>0.1)。

  • 标签: 美托洛尔 普奈洛尔 固有心率 窦房结功能 IHR 心脏电生理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诺康治疗心脏血管神经衰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30例心脏血管神经衰弱病人每天6片诺康胶囊,共4周。结果服药四周后病人症状有明显改善,对心悸、胸闷、胸痛及乏力等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5%、85.7%、73.7%和的%。说明:诺康对心脏血管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结论诺康对心脏血管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心脏血管神经衰弱 诺迪康
  • 简介: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文雅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水平高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30例,用文雅片4mgq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PBG、GHbAlC、TG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显著降低FINS、PINS水平(P<0.001),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治疗后IAI增加,IR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副作用主要为双下肢浮肿和低血糖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结论文雅降糖效果确切,能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副反应轻微,未见肝肾损害,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使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文迪雅 治疗 老年人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比索洛和乌拉地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将76例EH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组和乌拉地组,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12及24个月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D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IN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A峰/E峰比值(ME比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LVEF、CO均无变化,而A/E比值则明显降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IVST、LVPDWT在比索洛组明显下降,而在乌拉地组则无变化。结论比索洛和乌拉地均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且比索洛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

  • 标签: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比索洛尔 乌拉地尔
  • 简介:康(Tanakan)是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从银杏叶中提取的一种多环节对抗脑缺血及继发性损伤的药物。为观察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我们从1995年12月~1996年10月用达康加常规方法(简称治疗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2例,并用常规方法作对照,治疗36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组 达纳康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疗效观察 继发性损伤 抗脑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美托洛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和病例对照的方法,选择治疗组为83例服用美托洛的患者,对照组是以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匹配的83例无服用美托洛的患者,进行症状自限性终点的平板运动试验.观察治疗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停药后和对照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运动试验的结果,并分析治疗组用药中的患者总运动时间与年龄、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最大运动心率达到靶心率的百分比与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应用美托洛的患者用药期间,所有患者运动试验终点均为'极度疲劳”,该组患者停药后,有9例原来阴性的患者表现阳性,23例可疑的患者均表现阳性,但不伴有严重心绞痛;对照组的患者,4例因心绞痛发作终止运动试验,其他患者也因'极度疲劳”终止运动试验.应用美托洛期间的患者,总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运动最大心率、运动最大心率达到同年龄组亚极量心率的百分比、运动后收缩压均比自身停药后和未服药的对照组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总运动时间和HR%与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无直线相关关系.年龄与运动总时间呈轻度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即应用美托洛尔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耐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作用体现在患者身上是运动时'疲劳感”出现比不用药的患者快.结论不论用药时间长短,应用美托洛尔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耐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该抑制作用可能是美托洛降低死亡率及猝死发生率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美托洛尔 平板运动试验 药理
  • 简介:目的:探讨索他洛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应用索他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22例,用药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心电图QTc,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房早或伴发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有效率57.1%;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或伴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率86.6%;总有效率达77.3%。用药过程中仅有心率减慢、QTc延长及早期收缩压轻度下降。结论:索他洛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剂量以160g/日为宜。

  • 标签: 索他洛尔 心律失常 治疗 疗效
  • 简介:近年来几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但目前医生对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仍过于谨慎,多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主要是耽心用量过大会加重心衰。本研究旨在探讨以达到预计心率为目标剂量的美托洛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 标签: 美托洛尔 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 用药剂量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通过阿替洛对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探讨选择性β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衰中的作用.方法:45例充血性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给予阿替洛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劳动耐力、心功能、心率、心律等有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β阻滞剂对充血性心衰具有一定疗效,为治疗充血性心衰提供一个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阿替洛尔 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乌拉地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CHF)中B型脑钠肽(BNP)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经1~2周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心功能Ⅲ~Ⅳ级(NYHA)患者36例,将其分为基础治疗组18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利尿剂),乌拉地治疗组18例(基础治疗加乌拉地).治疗前进行BNP测定、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查,治疗结束即刻测定BNP及心功能分级评价,次日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结果心衰有效治疗后BNP显著下降,心功能有显著改善,LVEF明显升高,其中乌拉地治疗组BNP下降最显著.结论在评价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乌拉地治疗反应中BNP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B型脑钠肽 心力衰竭 乌拉地尔
  • 简介:目的观察阿替洛和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分析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随机分成阿替洛组、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三个治疗组,出院前、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检查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结果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年龄33~75(均61)岁,男性32例,女性16例.出院时随机分为阿替洛组16例,依那普利组17例,治疗对照组16例.心肌梗死半年和心肌梗死后1年,阿替洛组和依那普利组患者的心率变异均大于治疗对照组(P<0.05),两个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发病3周、6个月和12个月,随时间推移心率变异逐渐增大,心肌梗死发病6个月较发病3周时的心率变异显著增大(P<0.05),发病12个月时心率变异多项参数虽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发病不同时期的患者,心率变异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50例,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洛和依那普利1年,心率变异持续得到改善.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率变异 阿替洛尔 依那普利
  • 简介:目的探讨标记物^18F-FDDNP在脑断层扫描(PET)显像中诊断阿茨海默病(AD)的价值。方法分别对7例AD患者(AD组)、6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VaD组)及6例智能正常老年对照者(NC,NC组)进行^18F-FDDNP脑PET,显像,受试者分别在药物注射后5min、25min和45min采集图像。结果AD患者3个时段放射性清除情况与其他2组图像有明显的不同。药物注射45ndn后脑内放射性清除率较VaD组、NC组明显减低。结论^18F-FDDNP脑PET显像是诊断AD的一个有效的影像学指标。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痴呆 血管性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观察佩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危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60岁)高血压危象患者92例。治疗前平均收缩压(236±16)mmHg和/或舒张压(125±11)mmHg,以恒速输液泵持续静滴佩地平,剂量为0、5~6μg/(kg·min),根据血压每5min调整一次剂量,每次增加5μg/min直至达到目标血压150~160/100~110mmHg,然后维持此血压水平1~3d:结果用药后5min、10min、30min、1h、2h的平均血压降至231/125,226/123.217/121,207/118,203/107mmHg,24h后达到最大效应,血压平均为(168±11)/(100±9)mmHg,并稳定至用药结束。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佩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起效快,降压作用平稳。安全性高。

  • 标签: 高血压危象 佩尔地平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丁咯地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丁咯地5、10、20mg/kg组,每组6只大鼠。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于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脑组织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丁咯地5、10及20mg/kg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83±0.41、1.67±0.82、1.50±0.55,与单纯缺血组的3.00±0.6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1);内皮素含量分别为(169±39)、(155±42)、(144±27)pg/ml,与单纯缺血组的(217±51)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1);CGRP含量分别为(150±44)、(170±44)、(173±54)pg/ml,与单纯缺血组的(96±40)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1),且呈量效关系。结论丁咯地对局灶性脑缺血所造成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缺血后脑组织中异常升高的内皮素、增加脑组织中CGRP的含量有关。

  • 标签: 脑缺血 内皮缩血管肽类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丁咯地尔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中度和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颜动和心房扑动)患者静脉注射地硫革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NYHAⅢ、Ⅳ级的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给予地硫革静脉注射,观察有效率及血压、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85例患者人选,80例(94.1%)患者有效,心室率由用药前的(149.5±18.2)次/分下降至用药结束时的(gs.3±17.5)次/分,下降幅度36.2%,平均起效时间(6.3±3.9)分钟,用药前后心室率下降有显著意义(P〈0.001)。所有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但多在正常范围,有5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窦性心动过缓,无1例出现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地硫革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的快速心室率,而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地尔硫革 房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