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最近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第252届全国会议和博览会上报告称柑橘类水果还可以帮助高脂饮食导致肥胖小鼠预防肥胖对健康造成的一些有害影响。柑橘类水果中包含大量黄烷酮类抗氧化物,先前研究表明柑橘类水果中的黄烷酮类化合物可以在体外模型和动物模型上降低氧化应激。因此领导该研究的研究人员想要进一步观察黄烷酮类化合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影响。

  • 标签: 柑橘类水果 黄烷酮类化合物 高脂饮食诱导 美国化学学会 氧化应激 动物模型
  • 简介:基因检测是继细胞学检测、酶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之后第四代实验室生物学检测技术。与前三代实验室检测技术不同,基因检测可以在疾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之前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疾病尤其是致死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未来基因治疗的前提。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和遗传性心肌病是青少年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病因,基因检测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但在临床中也需要注意基因检测的前提和条件。现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基因检测的应用及其与心电学的联系做简要阐述。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 基因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多种非心肌梗死性Q波、ST-T改变的机制及鉴别点.方法回顾分析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征.结果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39例,急性胰腺炎6例,病毒性心肌炎8例,肥厚性心肌病5例,主动脉夹层3例,心脏原发性肿瘤3例,急性肺栓塞4例,早期复极征3例,Brugada征2例,预激综合征1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胸部外伤2例.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改变29例(74.4%)、异常Q波18例(46.2%)、T波改变28例(71.8%).结论异常Q波、ST-T改变等心电图改变非急性心肌梗死独有特征,多种疾病也可出现心电图异常.结合临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对相关疾病的判断显得更为重要.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梗死 坏死性Q波 ST-T改变
  • 简介:重要性:在中国,高血压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对高血压的流行和管理,以及相关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证据还很有限。目标:调查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诊断、治疗和控制,从而评估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设计,地点和对象: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了500223例年龄在35~74岁的中国人。收集2004年6月25日~2009年8月5日所有受试者的血压基线资料,并且受试者中2014年1月1日之前有7028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随访7.2年)。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死亡风险 基线资料 控制率 血管疾病患者
  • 简介:2016年5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认为,与没有出现严重头痛的女性相比,患有偏头痛的女性更容易发生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这项研究的结果来自于哈佛大学护士健康研究Ⅱ,项目追踪了超过115,000名年龄在25岁-42岁的女性超过20年。有15%的女性称她们在研究开始的时候就患有偏头痛。

  • 标签: 严重头痛 心脏病发作 预防策略
  • 简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原因。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血压诊疗与防治的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国际上,ESH修订版和JNC8即将公布。在国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2009年已经发布。这些研究成果及指南,影响着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实践,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尽管,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水平,在大中城市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农村和基层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整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过去10多年并未明显提高,还处于很低水平,高血压的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 标签: 高血压防治 相关疾病 培训项目 继续教育 防治指南 会议
  • 简介: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心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是SCD的两大主要病因。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无论是在SCD相关疾病急性期的抢救还是在后续的治疗和预防上,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是基础的治疗措施。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应用指征、使用方法上都有所改变,同时新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方向与热点,现对SCD相关疾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与进展做简要阐述。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床治疗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都揭示了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其检测价格低廉且易获得。NLR不仅与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不良预后相关,也与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NLR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 淋巴细胞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目的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并总结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共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跟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并采用HAD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到改善,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HAD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更加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为93.3%(14/15),对照组为66.7%(10/15),观察组护理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肺功能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慢阻肺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及WanFangData数据库,搜集多囊卵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3月10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和6个队列研究,共计175785例患者,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组23320例,正常组1524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组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OR=1.26,95%CI:1.14~1.39,P<0.00001)。结论与正常人相比,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体质指数 脂蛋白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脂联素在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77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包括颈动脉狭窄33例、肾动脉狭窄29例及腹主动脉瘤15例)、33例对照组血浆脂联素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分析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平方根转换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39±0.07)Sqrtmg/Lvs.(3.58±0.14)Sqrtmg/L,P〈0.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3.20±0.17)Sqrμxg/Lvs.(1.55±0.24)Sqrtμg/L,P〈0.001)。血浆脂联素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平方根呈负相关(r=0.526,P〈0.001),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384,P〈0.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平方根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336,P〈0.001)。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吸烟年支数、血糖、血脂指标后,血浆脂联素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平方根仍呈负相关(r=-0.235,P〈0.05),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175,P〈0.05);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平方根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157,P〈0.05)。结论血浆脂联素浓度与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机体的氧化应激相关

  • 标签: 外周动脉疾病 脂联素 低密度脂蛋白 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索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在血液透析相关心血管疾病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5例规律血液透析24个月以上,血液透析前无心血管疾病的非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和MPO活性,横断面研究MPO活性与血液透析后合并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4例在血液透析后发生心血管疾病,与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较,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MPO活性和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更高,但年龄、性别和血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MPO者透析时间更长.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更高.MPO活性和C-反应蛋白(r=0.306,P=0.013)及透析时间(r=0.392,P=0.001)相关.在单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中,MPO活性和C-反应蛋白水平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MPO活性每增加10单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3.5%.在多变量模型中,经C-反应蛋白水平校正后,MPO活性每增加10单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20.4%.结论MPO活性反映了血液透析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水平,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相关.

  • 标签: 过氧化物酶 血液透析滤过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2例,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36例(TIA组),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RIBD)患者29例(RIBD组)和局限性脑梗塞(FCI)患者27例(FCI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血清抵抗素、ox-LDL和hsCRP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抵抗素、ox-LDL和hsCR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组,RIBD组和FCI组的血清抵抗素[(0.26±0.42)μg/L比(0.63±0.38)μg/L比(0.91±0.45)μg/L、(0.89±0.42)μg/L]、ox-LDL[(334.3±142.5)mg/L比(451.7±15.8)mg/L比(518.3±205.7)mg/L、(520.7±198.9)mg/L]和hsCRP[(5.8±4.9)mg/L比(8.7±7.6)mg/L比(13.5±9.1)mg/L、(13.6±7.4)mg/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且RIBD组和FCI组显著高于TIA组(P均〈0.01),RIBD组和FCI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抵抗素、oxLDL和hsCR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3~0.902,P均〈0.01)。结论:血清抵抗素、ox-LDL及hsCRP水平能够反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抵抗素 脂蛋白类 LDL C反应蛋白质 脑血管障碍
  • 简介:眼周及脑侧的疼痛是很常见的头痛症状,导致这些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呢?多年来,人们误认为是鼻窦炎引发的头痛,并为此而忍痛多年。学习了解头痛疾病,能帮助你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偏头痛、群发性头痛以及其它类型的头痛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头痛疾病 治疗方法 头痛症状 鼻窦炎 偏头痛 群发性
  • 作者: 慎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西城院区),重庆401329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发的脑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死因。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位居第1位。其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病。了解其致病因素,并实施科学的预防,才能尽量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疾病;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方法,检测DNA样品的βFg-455G/A多态性,采用血浆自动检测系统测定Fg水平。结果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携带A基因者血浆Fg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βFg-455G/A等位基因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A基因携带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提示βFg-455G/A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用于易感人群的检测。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分析近十年老年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谱构成、治疗结果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我院以循环系统疾病作为出院第一诊断的老年患者病案资料7193例,将老年患者分为4个年龄段,即60~69岁730例,70~79岁1057例,80~89岁3583例,≥90岁1823例;根据出院时间分为2个时间段,即2005~2009年3199例,2010~2014年3994例。按心血管病常用分类法统计疾病谱构成比和治疗结果,分析年龄及不同时期疾病谱构成、顺位及死亡情况。结果7193例老年患者中,总死亡人数182例(2.5%),以8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死亡人数的95.6%。2010~2014年总住院患者平均年龄较2005~2009年明显升高[(84.46±8.91)岁vs(82.38±8.43)岁,P〈0.01]。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各年龄段、不同时期住院和死亡的首位单病种疾病。随着住院患者高龄化趋势的加剧,近5年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呈增长趋势,而因高血压住院和死亡构成顺位下降。结论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疾病首位住院和死亡原因。近年来,高龄患者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上升应引以重视。

  • 标签: 住院病人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脑血管障碍 死亡率
  • 简介: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定于2012年6月15日至17日在汕头市帝豪大酒店举办“2012年广东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高血压临床研究新进展专题研讨会(第九届)”。现向广大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临床医生征集论文。

  • 标签: 广东省医学会 高血压学 专题研讨会 相关疾病 临床研究 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