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这种方法称偶测血压。偶测血压在发现高血压患者.指导高血压的治疗、评价患者的预后及在进行预防保健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偶测血压还有以下不足,比如说.有的病人在医师诊室偶测血压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而病人仍然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

  • 标签: 血压监测 治疗 正常范围 靶器官损害 预防保健 高血压患者
  • 简介:洛杉矶时报在“热心人快照”中报告说,根据6月30日美国器官移植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心脏移植的患者可能患上皮肤癌的数量是健康人群的4至30倍,这取决于他们生活的地方环境和其他因素。”这项有6271名心脏移植患者参与的研究还发现“生活在较接近赤道的患者,

  • 标签: 心脏移植患者 皮肤癌 风险 健康人群 器官移植 患者参与
  • 简介:患者男,8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入院。入院后,行房间隔修补术。术后第1d,Ⅰ、Ⅱ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消失,QRS波时限0.08s,R-R间距略有不齐,频率约104次/min,可见逆行P-波,R-P-间期为0.18s与0.32s,R-P-间期逐搏延长,直至发生心房漏……

  • 标签: 加速性交接性逸搏心律 逆传文氏现象 病例报告 心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间隙性传阻滞房室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术。方法6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其中A型预激1例,B型预激1例,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结果左前游离壁2例,左侧壁1例(A型预激),左后壁旁道2例,右侧三尖瓣环10点处1例(B型预激)。所有旁道具有1:1室房传导功能,6例患者均有间隙性旁道传阻滞,均呈2:1室房传阻滞。在右室起搏下或窦性心律下标测靶点,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结论不论隐匿性或显性房室旁道均可发生间隙性室房传阻滞,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过程中应注意分辨偶发室房传阻滞现象,以免漏诊。

  • 标签: 逆传阻滞 房室旁道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 简介:“持续使用华法林的心房纤颤患者在行导管消融术时,各种长期反复出现的心律失常患者更常见出现心包积液”。研究人员在欧洲心律学会举办的欧洲心脏起搏会议中提出了这项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心包积液的比率在长期反复出现心房纤颤的患者为0.8%,而其他类型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则为0.3%。超过70%的积液患者可以在发展未引起心包填塞之前被检查出并得到及时治疗。

  • 标签: 心包积液 心房纤颤 反复发作 患者 心律失常 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探析茯苓四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抗感染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茯苓四汤,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茯苓四汤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极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茯苓四逆汤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术后即刻和动态随访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心脏超声评估14例HOCM患者行PTSMA手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左心室大小、各左室壁厚度和心脏功能.结果消融前患者室间隔厚度平均为(21.53±4.00)mm,左室后壁平均为(11.0±2.2)mm,左室流出道平均压力为(83.0±27.7)mmHg.消融后即刻患者心室结构无明显变化,但流出道压力减至(28.2±24.7)mmHg.1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超,室间隔厚度减少至(14.3±3.7)mm,左室后壁平均为(11.6±6.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从术前的(42.1±4.9)mm增加至术后的(47.3±6.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从术前的(26.4±3.4)mm增加至术后的(32.4±8.8)mm,后随访至1年无继续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在随访3个月时较术前下降,但仍在正常心功能范围.结论PTSMA手术能有效降低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并能引起左心室发生良性重构.

  • 标签: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化学消融 心脏超声 左心室 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