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这些因素可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程。其最主要的临床后果有: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肿瘤相关疾病。MS全球患病率的显著上升,不同诊断标准存在的差异,

  • 标签: 代谢疾病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肿瘤 危险因素
  • 简介:由卫生部和科技部重点支持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于2007年3月31日在北京,2007年4月28日在苏州分别召开会议正式启动,此次研究由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负责.囊括了国内主要的高血压研究机构和医院。

  • 标签: 综合防治 高血压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防治研究中心 研究机构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并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158例SAS并MS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即CPAP治疗组(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CPAP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行呼吸睡眠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参数,并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G)、餐后2h胰岛素(2hP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均明显减少,打鼾消失,低氧发作次数减少,最低SaO2明显提高(P〈0.01);同时血糖、胰岛素、TC、TG浓度,SBP、DBP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PAP治疗SAS并MS除能改善SAS病情外,还能加强药物疗效,改善代谢参数,降低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程度。

  • 标签: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 简介: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分析是一项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HRV的临床研究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很多非心血管疾病。自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对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作了规定以后,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心率变异性 胰岛素抵抗 糖耐量
  • 简介:卒中患者经常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困扰和神经精神紊乱的影响。卒中后淡漠综合征可对患者机体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和加重护理负担。然而,当前卒中后淡漠综合征未被充分认识并且被严重低估。因此,作者就卒中后淡漠综合征的概念、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管理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在卒中后淡漠综合征的诊治过程中提供帮助。

  • 标签: 淡漠综合征 神经精神症状 卒中 综述
  • 简介: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以及对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内的冠心病治疗水平升高,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逐渐增加。同时,随着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认识的深入,不仅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也较以往明显升高。另外,引起动脉硬化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等已成为CHF和CKD的共享病因,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发病机制 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度肾功能不全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对复方多巴的反应性以及多巴反应性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断VP的患者共61例(VP组)进行急性阶梯性左旋多巴治疗试验,计算服用左旋多巴.苄丝肼后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最大改善率。同期146例PD患者(PD组)作为对照。根据头颅MRI所示缺血性病灶部位,将VP组再分组,第1种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25例);白质病变组(21例);黑质病变组(3例);混合病变组(12例)。第2种分组: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28例);白质病变组(21例)。经t检验比较各组间UPDRS运动部分最大改善率。结果VP组和PD组的UPDRS运动部分平均最大改善率依次为(10.4±7.4)%和(40.1±14.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VP各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UPDRS改善率(23.2±11.3)%,高于白质病变组的(6.5±4.3)%,低于PD组(P〈0.01)。黑质病变组UPDRS改善率为(35、4±8.7)%,但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UPDRS改善率(26.3±10.6)%,高于白质病变组,但低于PD组(P〈0.01)。结论VP组由于不同的病变部位,对复方多巴有不同的反应性;以累及黑质、基底节等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为主的VP对复方多巴有一定的反应性,而以白质病变为主的对复方多巴反应较差。可根据MRI提示的病变部位决定是否应用复方多巴治疗VP患者。

  • 标签: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纹状体黑质变性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57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测定其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代谢综合征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单纯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同时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血清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相关。结论血清游离脂肪酸可能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发展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子。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血清游离脂肪酸 冠心病患者 水平并 合并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藏族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POS)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30例POS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POS患者的BMI(P〈0.01)、血压(P〈0.05)、总胆固醇(P〈0.01)、甘油三酯(P〈0.05)、低密度脂蛋白(P〈0.05)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P〈0.0001)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P〈0.0001)和餐后2h血糖(P〈0.0001)也高于对照组。POS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藏族POS患者呈现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聚集(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

  • 标签: 胰岛素 多囊卵巢综合症(POS) 藏族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入选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83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单纯高血压组97例与高血压伴MS组86例,进行24h动态血压,分析两组的BPV和血压晨峰指标。结果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血压晨峰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结论代谢综合征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BPV以及血压晨峰。

  • 标签: 血压变异性 代谢综合症 血压晨峰 动态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BN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将115例入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8例,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或狭窄〈25%者为对照组28例。测定其外周静脉血脑钠肽(BNP)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各组BNP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Gensim积分和hs—CRP水平与其相应的BNP水平的关系。结果①UAP组、AMI组血浆BNP浓度较对照组、SAP组明显升高[(82.78±14.15)μg/L、(91.87±17.00)μg/L比(41.93±6.34)Dg/L、(45.52±6.65)μ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浆BNP浓度较对照组升高[(45.52±6.65)μg/L比(41.93±6.34)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浆BNP浓度较UAP组升高[(91.87±17.00)μg/L比(82.78±14.15)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BNP浓度与其相应的Gensim积分呈明显正相关(r=0.331,P〈0.05)。③血浆BNP浓度与其相应的hs—CR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75,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可能作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钠肽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3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5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91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照患者的MPV、血小板压积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CS患者包括非sT段抬高性ACS(nonSTelevatedACS,NSTEACS)亚组135例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亚组95例。结果ACS组[(10.26±1.19)fL135.(9.79±1.37)fL,P〈0.05;(10.26±1.19)fLvs(9.72±1.40)fL,P〈0.05]及NSTEACS亚组J(10.19±1.24)fLvs.(9.79±1.37)fL,P〈0.05;(10.19±1.24)fL%(9.72±1.40)fL,P〈0.05]和AMI亚组[(10.35±1.11)fL%(9.79±1.37)fL,P〈0.05;(10.35±1.11)fLUS.(9.72±1.40)fL,P〈0.05]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10.21(0.08)%VS.0.23(0.08)%,P〈0.05;0.21(0.08)%vs.0.24(0.10)%,P〈0.05]、NSTEACS亚组[0.21(0.09)%vs.0.23(0.08)%,P〈0.05;0.21(0.09)%vs.0.24(0.10)%,P〈0.05]及AMI亚组[0.21(0.08)%vs.0.23(0.08)%,P〈0.05;0.21(0.08)%眠0.24(0.10)%,P〈0.05]的血小板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患者MPV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175,P=0.008),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181,P=0.008),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157,P=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V的预测因素依次是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P〈0.01)。结论ACS患者MPV显著升高,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高密�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人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368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结果3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41例,发生率为11.1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增大、冠脉多支病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较高比例并发心房颤动。左房内径增大、冠脉多支病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内分泌学家Reavan1988年提出由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受不良、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血症组成的综合征——X综合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建议称之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此命名已被广泛接受。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高血糖 肥胖
  • 简介:不宁腿综合征(RLS)是常见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患都在夜间睡眠时或静息状态下出现双下肢难以名状的不适感,常被迫捶打或活动双腿或下床走动才能缓解症状。,瑞典神经病学家Ekbom(1945)描述了这种情况并称为不安腿综合征,1960年被正式命名为RLS。由于临床医师常对RLS认识不足,临床易误诊和漏诊。因此,拟重点就RLS的临床问题作一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与重视。

  • 标签: 不宁腿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健康对照组46名,轻度OSAS患者83名及中重度OSAS患者78名分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睡眠结构对HRV的影响.结果:OSAS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日间HRV无明显差异,夜间HRV明显降低(P<0.05~<0.01).中重度OSAS组的HRV低于轻度OSAS组的(P<0.05~<0.01),其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的Ⅲ~Ⅳ期和快速动眼睡眠(REM)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率(7.36%和11.32%)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Ⅲ~Ⅳ期和REM期睡眠呈负相关.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HRV与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和睡眠结构破坏显著相关(r=-0.344,-0.326).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心率变异性 HRV 动态心电图
  • 简介:1996年7月~2000年12月我们进行了心血管病城镇社区人群综合性干预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城镇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摸索适合于我国城镇社区人群防治的干预措施和模式.现简要报告如下:

  • 标签: 丽水市 城镇社区人群 心血管病 综合性干预 疾病预防
  • 简介:目的总结多技术综合运用治疗复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经验。方法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且均存在2个以上反流点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5-73岁。病因分别为二尖瓣腱索断裂5例,二尖瓣黏液变性伴瓣叶脱垂6例,先心病继发房缺1例,冠心病伴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1例。二尖瓣反流程度:中度4例、重度9例。术中联合应用二孔化成形、后瓣矩形切除、腱索转移、腱索缩短、人工腱索置人、人工瓣环置人等技术修补二尖瓣使其恢复功能。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1周心脏彩超复查示二尖瓣无任何反流或微量反流8例,轻度返流5例,随访的患者中1例术后9个月二尖瓣由微量反流增加至中度反流,并患急性重症肝炎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情况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综合应用二孔化成形、人工腱索等多种技术治疗复杂多区域二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二尖瓣闭锁不全 心脏瓣膜 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