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和病例对照的方法,选择治疗组为83例服用美托洛尔的患者,对照组是以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匹配的83例无服用美托洛尔的患者,进行症状自限性终点的平板运动试验.观察治疗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停药后和对照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运动试验的结果,并分析治疗组用药中的患者总运动时间与年龄、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最大运动心率达到靶心率的百分比与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应用美托洛尔的患者用药期间,所有患者运动试验终点均为'极度疲劳”,该组患者停药后,有9例原来阴性的患者表现阳性,23例可疑的患者均表现阳性,但不伴有严重心绞痛;对照组的患者,4例因心绞痛发作终止运动试验,其他患者也因'极度疲劳”终止运动试验.应用美托洛尔期间的患者,总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运动最大心率、运动最大心率达到同年龄组亚极量心率的百分比、运动后收缩压均比自身停药后和未服药的对照组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总运动时间和HR%与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无直线相关关系.年龄与运动总时间呈轻度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即应用美托洛尔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耐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作用体现在患者身上是运动时'疲劳感”出现比不用药的患者快.结论不论用药时间长短,应用美托洛尔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耐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该抑制作用可能是美托洛尔降低死亡率及猝死发生率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美托洛尔 平板运动试验 药理
  • 简介:目的:评价医疗体育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级踏车试验检测79例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对比观察运动指导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运动组较传统疗养组V@O2max,V@O2max/kg,V@O2max/HR,HRmax及V@Emax平均值增高,除HRmax外,差异有显著性(P<0.05);每搏量、心率、平均血压显著改善(P<0.05).无氧阈时运动组心肺功能指标上升(P<0.05).结论:运动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贮量,减轻疲劳和呼吸困难,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运动 慢性心衰患者 心肺功能 影响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电磁场对心电传导的影响.方法对139例雷达工作人员进行心电图测试,测试数据和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显示雷达工作人员QRS时间延长和QT离散度增高,发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者明显增多.结论射频电磁场能影响心电传导,对雷达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 标签: 射频电磁场 心电传导 影响 心电图 雷达工作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营养添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3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随机被分为普通医院饮食组和营养添加治疗组(普通医院饮食+口服营养添加剂),观察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个月的神经功能及死亡率.结果:普通医院饮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肺部感染22.2%,其他感染19.4%,消化道出血18.0%,3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为2.29±1.20;营养添加治疗组肺部感染8.3%,其他感染6.7%,消化道出血5.0%,3个月MRS评分为1.64±1.2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服营养添加治疗有助于改善伴有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营养方法 脑血管意外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于老年大鼠心肌顿抑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老年和成年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单纯心肌顿抑组、缺氧预处理+心肌顿抑组、SB203580+缺氧预处理+心肌顿抑组和假手术组4组,采用在体心脏心肌顿抑模型,观察缺氧预处理对于心肌舒缩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漏出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及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对于缺氧预处理作用的影响.结果缺氧预处理明显减轻老年大鼠心肌收缩功能抑制的程度,与单纯心肌顿抑组比较,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和零负荷时左室心肌最大收缩速率(Vmax)分别高35%和49%(P<0.05).缺氧预处理减轻再灌注结束时心肌顿抑大鼠血清亚硝酸盐的下降程度,与老年心肌顿抑组大鼠比较,其含量高54%(P<0.01),SB2035802消除缺氧预处理上调血清亚硝酸盐含量和老年大鼠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以减轻老年大鼠心肌顿抑所致收缩功能抑制,其保护机制涉及p38MAPK介导的一氧化氮的上调.

  • 标签: 缺氧预处理 老年人 大鼠 心肌顿抑 心肌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病人5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动脉旁路上安装PallLG-6动脉白细胞过滤器;对照组仅用体外循环常规动脉过滤器.术后观察心律、血流动力学参数、机械辅助通气、动脉血气分析、循环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使用抗生素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术后恢复窦性心律较对照组高;②白细胞过滤可显著降低平均术后呼吸指数(respirationindex)和提高机械通气时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index);③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术后所有观察时点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④两组病人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情况无差异.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改善病人术后的心肺功能,对术后炎症反应并无减轻作用.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心肺保护 炎症反应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 简介:心电图常是反映老年人心房纤颤(房颤.Af)病因、病机和病变程度的重要线索。本文总结了40例老年Af病人的心电图特点,及与其它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效果对比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心电图特点 房颤 老年人 临床治疗 病变程度
  • 简介:目的调查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便秘发生的函数预测模型.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64例卒中患者进行便秘的前瞻性调查,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建立便秘发生的函数预测模型及便秘是否发生的判别函数,并对资料进行回代检验.结果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60.93%(39/64),影响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发病1周时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评分.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模型为h(t,X)=h0(t)exp(0.84X1+0.03X2);便秘发生判别函数为Y(1)=-27.67+4.84X1+0.30X2.结论卒中患者发病后10d内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且生活能力状态较低的卒中患者比较容易发生便秘.

  • 标签: 卒中 便秘 影响因素 函数预测模型
  • 简介:本研究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ECG,比较口服氯氮平(是一种常用的强效抗精神病药)前后的QTd。1资料与方法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电解质紊乱,无异常ECG证据,X线胸透及血脂、血糖检查正常。种族相同、年龄25~55(38±5)岁的病人171例,其中男106例,女65例。受检查者在检查床上静卧10min,统一使用HPM1772AECG机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ECG。病人单用氯氮平开始剂量25mg~50mg/d,逐渐递增,2W内加至治疗量(150mg~400mg/d),服药

  • 标签: 氯氮平 QT间期 离散度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训练。结果:康复组运动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高于运动前,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冠心病PTCA患者的运动耐受力.降低其血脂水平,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运动疗法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预后.方法:连续行急诊PCI的75例AMI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44例和女性组31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年龄偏大(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更显著(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更多(P<0.05);Ⅲ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更高(P<0.05);且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及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女性疗效不如男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介入治疗 性别 疾病预后 血管成形术
  • 简介:目的:评价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再通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冠脉造影证实的冠脉≥1支慢性闭塞的35例患者,采用冠脉介入治疗(PCI:PTCA加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使再血管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患者的临床心功能状态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结果:22例患者行PCI治疗,13例患者行CABG.平均随访4.2个月.治疗后临床心功能状态改善2级以上者27例(77.1%),改善1级者6例(17.1%),无改善者2例(5.8%),总有效率94.2%.LVEF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前51.6%±5.8%,术后62.2%±11.3%,P<0.01).结论:PCI和CABG开通慢性闭塞冠脉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LVEF.

  • 标签: 冠脉慢性闭塞病变 心脏功能 治疗 LVEF 手术
  • 简介:心身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焦虑、紧张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属于心身疾病。据研究,焦虑、愤怒可引起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增高,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加强心肌收缩力等途径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台治疗,对其所存在的焦虑、

  • 标签: 降压疗效 焦虑情绪 苯那普利 治疗 外周血管阻力 儿茶酚胺
  • 简介:目的观察肾上腺紊对大鼠血脑屏障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检测肾上腺素注射后SD大鼠血压心率变化和对照组在相应各时间点脑组织的水含量和EB含量。结果大鼠注射肾上腺素后3min时出现心率加快,同时并发心律失常和血压下降,10min已趋用药前水平;1/2h出现脑组织水含量的升高,3h达高峰,6h时开始下降,9小时回到即刻水平,但其中只有3h和即刻相比有显著性区别;大鼠脑组织EB含量3h开始升高,6h达峰值,9h下降,但不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上显著意义。结论肾上腺素可引起一过性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和一过性的脑水肿,而脑水肿的形成和血脑屏障开放关系不大。

  • 标签: 脑水肿 血脑屏障 肾上腺紊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224例行PTCA术后的患者被分为康复组(110例)和PTCA对照组(114例),康复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入选时及治疗8周后的血脂水平.结果:经过8周心脏康复治疗,康复组患者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PTCA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

  • 标签: 心脏康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行锥颅血肿抽吸术后尼莫地平对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锥颅抽吸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0mg/d静脉滴注,15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第7天、第15天与第1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第1天与第7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之差分别为(1.01±0.06)cm2、(0.01±0.03)cm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第1天与第15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之差为(1.87±0.11)cm2、(0.60±0.08)cm2,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为(7.24±0.23)分、(2.67±0.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减小锥颅血肿抽吸术后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使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锥颅血肿抽吸 尼莫地平 病灶周围水肿 术后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温组及低温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晨及转机末、术后1,4,7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免疫球蛋白、补体C3、G、T细胞亚群阳性率、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N子(TNF)。结果3种免疫球蛋白体外循环后均低于术前水平,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补体C3、C4水平在术中均有显著减低,至术后4d恢复正常。二组体外循环后CD8、CD4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CD8均显著高于术前,CD4/CD8常温组大于低温组.至术后7d各项指标恢复。二组IL-2于术后1~4d,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至术后7d恢复正常水平。转机末至术后4d与术前相比,低温组TNF有显著性升高,至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而常温组TNF变化不显著。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及抗感染作用显著优于低温方法。

  • 标签: 体外循环 免疫功能 心内直视手术
  • 简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用于临床。苯那普利是新近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种长效、降压稳定的ACEI新药。作者在控制高血压早期病人血压的同时观察了它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高血压 苯那普利 左室肥厚 ACEI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