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立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甘肃 定西743000
  • 简介:目的:研究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对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收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信息资料纳入计算机系统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计39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另外接受内科规范治疗39例患者自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长。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采用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长以及发作次数,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在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运用范护理流程降低血栓发生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80例腰椎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针对40例围手术期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规范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并归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归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措施对患者血栓发生率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微血栓发生率2.5%,后经过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护理,患者情况改善;手术前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差异明显;而手术后3天高于手术前,但手术前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率97.5%。同时对照组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高于观察组。结论利用规范护理流程对降低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几率分析发现,其临床使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血栓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认可,帮助院方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规范护理流程 腰椎疾病 围手术期血栓
  • 简介:心脏导管室是对患者进行心脏疾病检查、诊断、治疗重要场所,术中患者随时可发生病情变化需立即抢救,所以做好一切药物应急准备是保证医疗安全重要内容,导管室药品配置管理不合理常影响导管介人治疗进程,降低抢救成功率。因此,合理规范管理导管室药品是给予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及时用药重要前提。

  • 标签: 药品规范化管理 导管室 心脏 抢救成功率 医疗安全 疾病检查
  • 简介:目的评价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探讨高血压规范管理推广模式。方法按照经济、文化、卫生等基本情况从海安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6个镇,每个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5个行政村,并按照诊断标准开展高血压病人筛查。按照病人入选标准,规范管理组共入选2000名高血压病人,对照组入选1000名;规范管理组按照方案要求开展2年分层分级管理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当地常规处理。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评价管理效果。结果2年后除失访退出研究患者,规范管理组完成管理1945人(失访率2.75%),对照组967人(失访率3.30%)。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率、非药物治疗率及两者均有的比率显著提高(由管理20.02%、5.01%3.65%分别提高到管理85.04%、68.59%60.23%),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规范管理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管理4.10%提高到管理61.03%,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原来4.13%提高到31.02%,控制率虽有显著提高,但仅为规范管理50%左右。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率管理前后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管理组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规范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危险因素上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 效果评价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高血压病在社区规范管理与治疗办法。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随机地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与治疗手段,观察组开展健康教育、规范管理与治疗,并进一步追踪随访,观察并记录病患状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知晓率、服用药物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推行规范管理与治疗,有助于增强高血压患者治疗系统性有效性,是降低病患血压,保障正常生活质量,预防高血压疾病及并发症重要手段。

  • 标签: 高血压病 社区 规范化管理 治疗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管理在提升中药煎药室工作效率作用。方法根据中药煎药室实际情况,对煎药室布局、人员素质、中药材领取、煎煮记录、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考察工作效率变化。结果中药煎药室经一系列改革后,煎药室环境、人员素质、中药煎煮等各个环节均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中药代煎服务增加。结论适时对中药煎煮室硬件、软件等进行升级,可显著提升中药煎药室工作效率,提升其在患者心中形象,保障中药汤剂质量中医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了中药煎药室在中医治疗中应有的重要角色。

  • 标签: 中药煎药室 规范化管理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2014.1-2016.1门诊就诊高血压患者2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管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对高血压危险因素、饮食控制、运动控制、服药依从性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危险因素、饮食控制、运动方式、服药依从性认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高血压采用规范管理能有效降低并控制患者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加强饮食控制,改变运动方式,提高服药依从性,是控制高血压有效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 规范化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未实施精细化管理90件手术器械,以及实施实施精细化管理90件手术器械,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比内容包括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包布质量合格率以及手术器械洗涤质量评分及包装质量评分。结果与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相比,实施精细化管理之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包布质量合格率均显著提高,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精细化管理之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洗涤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应用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包布质量合格率,手术器械洗涤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消毒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家庭护理失败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所在医院科室实施PICC置管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30)对照组(n=30),观察组由有资历护士给予PICC系统维护流程指导及宣教;对照组在出院前未给予PICC系统维护流程指导宣教,出院后由患者家属自行维护。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结果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明显增加,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较观察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及其家属PICC置管术后全面、正确护理流程指导宣教,患者出院后正确家庭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显著降低了医疗费用。

  • 标签: PICC 置管术 并发症 原因 护理
  • 简介:目的提高心内科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整体素质,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方法对30名心内科护士至CCU培训一年,培训前后对她们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以及对她们综合能力调查。结果培训前后30名护士培训前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及对她们综合能力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士通过规范化轮转培训能显著提高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 规范化 轮转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了PICC患者微信群,患者就PICC家庭维护出现问题,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向护士咨询,护士及时指导,通过微信群平台,大大降低了导管并发症发生。方法由科室护士长设立微信群,护士长、有资质置管护士及PICC置管患者共同参与加入微信群。结果微信圈凭借着自身强大优点,现已被人们广泛使用。患者通过微信,护士可以及时给予患者指导,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护士也经常在微信群中发布一些PICC导管相关知识,患者通过阅读,提高了自我家庭护理能力。患者觉得科室对患者负责,自认而然对护士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了。结论在信息化时代今天,微信使护患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加交流沟通同时,也在现代医学护理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 标签: 微信 PICC 家庭护理
  • 简介:介入神经放射在我国开展已有20多年历史。目前从事这项工作除神经外科医师外,还有放射科、神经内科、介入科医师。由于各专业医师培养经历临床理念不同,在工作中存在着经验不足或培养理念差异,如适应证选择混乱,技术操作粗糙、不规范,并发症预防处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若不及时纠正和引导将会使这一新技术陷于滥用。2005年2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内治疗组邀请全国24名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放射科神经放射学脑血管病临床专家,在海南三亚制定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操作规范,并将其作为行业规范法律参考,不定期进行修订。修订稿分三期连载。

  • 标签: 介入神经放射 诊断方法 放射造影术 脊髓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小儿心肌炎临床诊断以及规范治疗方法。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患有心肌炎患儿45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炎38例,占总体84.4%,慢性心肌炎以及迁延性心肌炎7例,占总体15.6%。临床表现包括有心慌、胸闷以及心前区不适等。在45例患儿当中,有2例心源性休克,占总体4.4%,阿-斯综合征3例,占总体6.7%。37例患儿心肌酶当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占总体82.2%,同时CK/CK-MB在6%以上,有16例患儿成cTnT(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占总体35.6%。通过心电图检查,其中有36例患儿心律失常,占总体80%。在45例患儿当中,41例患儿临床自觉症状显著改善,通过心电图检查,ST-T改变完全消失,1例患儿死亡,其余患儿临床预后良好。结论小儿心肌炎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特异性,临床医师应该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病人预后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小儿心肌炎采取EKG(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学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临床体会 规范治疗 诊断 小儿心肌炎
  • 简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主要因素[1],高甘油三酯在致动脉粥样硬化、致代谢紊乱、致凝血-纤溶紊乱被认为是一种强危险因子[2],因此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与降低血清胆固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辛伐他汀非诺贝特交替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以期提高调脂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对象:自2000.5~2001.5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选择近4周未服过血脂调节剂异常血脂者共78例,随机分二组,合用组40例(男21例,女19例,

  • 标签: 辛伐他汀 非诺贝特 治疗 混合性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PICC置管前谈话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12月276例静脉化疗需进行PICC置管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置管前谈话,观察组将护理程序应用于PICC置管前谈话中。比较两组PICC患者对PICC置管基础知识、优点缺点、置管过程、日常维护方法等指标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PICC基础知识、优点缺点、置管过程、日常维护等指标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PICC置管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PICC置管前谈话,能全面评估化疗患者状态,针对不同患者存在问题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PICC 护理程序 健康教育
  • 简介:心电图诊断规范、统一具有不言而喻重要性。本期我们特别刊出今年3月17日发表由权威专家起草审核AHA/ACC/HRS科学声明《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建议》中“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部分,必将对心电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是我国心电图走向全球化进程中极重要步骤。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解读执行。从本期开始,我刊将立即执行这一标准,望广大读者响应。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诊断术语 标准化 HRS ACC AHA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始于1977年,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重要手段。自1982年第1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指南问世以来,随着PCI新型器械、药物及新研究结果涌现,指南也不断更新。众所周知,指南和专家共识总结评价目前所有可获取临床研究资料,目的在于协助临床医生考虑某一诊断治疗方法对治疗结果受益/风险影响,从而为特定情况下个体患者选择最佳处理策略。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治疗适应证 指南 与时俱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研究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科抢救护理配合流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3.8%,较对照组87.5%明显提高(P〈0.05)。结论规范抢救护理配合流程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急诊科 抢救护理 配合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11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6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阴道助产、剖宫产率,减轻患者疼痛,并且有效降低产后抑郁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