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支气管检查近端气管支气管树的常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还可治疗多种呼吸疾病,包括肺部肿瘤、感染以及弥漫性问质性肺病,可弯曲的纤维光学支气管,通常可在镇静状态下进行检查,它的出现减少了支气管的日常使用,直型支气管需要全身麻醉,目前只有少数特殊适应证。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活检术 灌洗 穿刺 常规方法 支气管树
  • 简介:在呼吸内科,纤维支气管检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检查方法。它能延伸至支气管亚段,对呼吸道进行直观的检查,并可较方便地获取各种标本。操作非常安全,在局部麻醉下(伴或不伴短效静脉内镇静剂注射)可在当天完成操作。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内科 检查方法 呼吸道 适应证
  • 简介:目的比较羟考酮与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男性患者无痛膀胱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全麻下行膀胱检查的老年男性患者60例,年龄66~78岁,体质量52~74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分为2组(每组n=30):羟考酮组(O组)及舒芬太尼组(S组)。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05m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5μg/kg,3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mg/kg。中出现皱眉或体动反应时,静脉追加依托咪酯0.1mg/kg。观察指标:膀胱检查过程中患者发生皱眉或体动、呼吸抑制的情况;膀胱检查时间及依托咪酯用量;苏醒时间及发生苏醒后头晕、恶心呕吐的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S组比较,O组皱眉或体动[10%(3/30)vs47%(14/30)]及依托咪酯用量[(13.2±2.1)vs(20.7±3.6)mg]减少(P<0.05);与S组比较,O组恶心、呕吐[3%(1/30)vs20%(6/30)]及呼吸抑制[0%(0/30)vs13%(4/30)]的发生率均降低(P<0.05);2组头晕[10%(3/30)vs13%(4/3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依托咪酯可有效用于老年患者膀胱检查,效果优于舒芬太尼。

  • 标签: 老年人 羟考酮 舒芬太尼 依托咪酯 膀胱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腔辅助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Miccoli)和完全腔的甲状腺切除(totalendoscopicthyroidectomy,TET)2种手术方式。方法统计分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自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并选择行内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70例,其中行Miccoli式46例,选择TET24例(以下称为腔组),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有关数据、中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主观感受、美容效果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并做出分析,以对比2种手术方式在安全性、创伤性和美容效果上的差异。结果①安全性:2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出现,小切口组1例中转开放而腔手术无一中转(2.2%vs0%,P>0.05)。②创伤性:小切口组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腔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6h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2和24h小切口组疼痛评分要低于腔组,P<0.05。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3dCRP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美容满意度及其他: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式安全性类似,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种式创伤性类似,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者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类似。

  • 标签: 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 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安全性 创伤性 美容性
  • 简介:大肠疾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结肠癌是位居第二的死亡相关性肿瘤,在英国,每年约有34000例新发病例。炎症性肠病,特别是Crohn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有效的影像学诊断和定位很重要。影像学可提供结肠症状的病因或可筛查具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患者。结肠检是最重要的检查,因其既检查了整个结肠,又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 标签: 影像学 结肠镜检查 大肠疾病 适应证 肛管
  • 简介:肺部外周结节的常见疾病主要有周围小肺癌、结核瘤及纤维干酪样结节、球型肺炎、机化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肺炎性假瘤、肺部其他良性肿瘤等。尽管大多数肺孤立性结节(SPN)细针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即可作出正确的病理细胞学诊断.但如果SPN合并有严重肺气肿或局部紧邻肺大泡.以及靠近心脏大血管.肩胛骨和肋骨阻挡进针路线等.则限制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

  • 标签: 大型C臂机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孤立性肺结节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腔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收集有关甲状腺完全腔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手工检索全文,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所得的研究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检索后纳入11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有1082例,其中腔组505例,开放组577例。通过Meta分析得出:中出血量(WMD=-17.86,95%CI:[-26.18,-9.54]),术后住院天数(WMD=-0.95,95%CI:[-1.40,-0.50]),术后满意度(WMD=4.03,95%CI:[1.20,13.58])等方面腔手术具有优势;在术后引流量(WMD=-0.70,95%CI:[-32.79,31.39]),术后并发症(RR=0.84,95%CI:[0.54,1.29])方面腔组与开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WMD=12.61,95%CI:[2.85,22.38])腔组长于开放组。结论完全腔甲状腺手术在减少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和提高美容方面具有优势,在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方面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要长于开放手术

  • 标签: 甲状腺 腔镜甲状腺手术 内窥镜检查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胃癌根治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79例接受腹腔胃癌根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等。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78例均在腹腔下完成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其中腹腔远端胃切除74例,近端胃切除2例,全胃切除2例:腹腔下D1+α式淋巴结清扫34例,D1+β式淋巴结清扫15例,D2式淋巴结清扫29例。手术时间为(202.9±45.6)min,中失血(144.5±146.5)mL,术后排气时间(2.8±1.0)d,术后住院天数为(11.3±5.6)d,8例(10.1%)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吻合口漏、小肠梗阻等,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手术上、下切缘距离肿瘤为(4.0±1.9)cm和(3.6±1.7)cm,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3.1±6.5)枚,其中有3例(3.8%)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2~6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胃癌根治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早期胃癌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对老年患者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6至7月收治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8至9月收治的45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道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两组患者常规给予相关的解释,对照组按常规于检查当天早晨口服泻药,观察组先评估患者的病情、排便情况等,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肠道准备计划并实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清肠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少,清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用于老年患者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肠道清洁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肠道准备 个体化
  • 简介:CP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其原因为胰管梗阻。对伴随有腹痛及胰管显著扩张的患者提倡行胰管引流^[1]。目前有内下引流及外科引流2种治疗方法。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应用内下引流和外科引流治疗CP伴腹痛患者,比较它们的疗效。

  • 标签: 胰管引流术 外科引流 慢性胰腺炎 内镜 随机抽样法 上腹痛
  • 简介:目的探讨中超声在胰管结石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11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手术中均行超声检查,评价主胰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胰管结石的部位及数目。结果中超声提示患者主胰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平均内径(1.0±0.4)cm(0.6~2.0cm)。胰管结石单发1例(9.1%),多发10例(90.9%),其中2例术前误诊为单发结石。结石位于胰头部4例,全胰弥漫分布7例。声像图上结石部位显示为强回声,伴声影。所有患者均在中超声引导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结论中超声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较为准确地定位胰管结石的部位,为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结石 胰腺管 超声检查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内甲状腺手术的方法、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乳人路内甲状腺切除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甲状腺腺瘤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和甲状腺癌1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60例,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6.2±27.0)min,中失血平均15.5ml,均未输血。术后2d~3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平均住院费用为14510元,本院同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为4700元,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肿瘤切除11例,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23例,双叶次全切除27例,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1例。甲状腺肿块长径最大4.0cm。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失访2例,58例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小结节,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术后无复发。患者均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1例甲状腺癌目前仍生存,并继续随访。结论经胸乳入路内甲状腺切除是一种安全而可行的手术方法,手术视野清晰,显露神经清楚,具有显著美容效果。但该方法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费用较开放手术高,因此仍有待改进。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介绍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中应用电视内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的体会。方法纳入自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择期行老年CABG患者303例,年龄60~84(68.6±7.3)岁。中在电视内辅助下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197例(ESVH组),采取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OSVH)106例,ESVH组与OSVH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在室射血分数、每例搭桥数目、伴发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糖尿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ESVH组与OSVH组耗时分别是(38.3±8.8)min和(35.5±7.2)min(P〈0.01),ESVH组与OSVH组分别出现皮下血肿8例(4.1%)和2例(1.9%),无显著差异(P〉0.05)。ESVH组术后无下肢皮肤感觉异常、脂肪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慢性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OSVH组(2.0%vs19.8%,P〈0.05);ESVH组术后下肢疼痛较轻,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OSVH组[(8.4±1.8)vs(13.3±2.8)d.P〈0.001]。结论内采集大隐静脉桥创伤小,能明显减少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大隐静脉 内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方法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与人员培训,落实隔离措施,为患者提供亲情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争取家属支持。结果本组27例艾滋病手术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住院21~45d,平均35d;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结论加强对艾滋病手术患者围期的护理与管理,是有效地控制艾滋病手术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 标签: 艾滋病 手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下胃旁路肥胖患者术前及术后脂质代谢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中心接受胃旁路手术的肥胖患者(BMI>28kg/m^2)25例,手术时保留30ml小胃囊,旷置100cm胆胰支及100~200cm食物支。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随访数据,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25例肥胖患者手术均在腹腔下完成,随访超过一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TC,TG,LDL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HDL出现显著升高(P<0.05)。术前仅HDL与BMI相关(P<0.05),术后TG、LDL、HDL改变均与多余体重减少率(PEWL)相关(P<0.05)。结论腹腔胃下旁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减重同时会给肥胖患者的脂质代谢带来改善,降低血浆TC、TG及LDL,增加HDL水平。

  • 标签: 肥胖症 脂质代谢 减重外科 胃旁路 腹腔镜
  • 简介: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继发性甲旁亢”)的累计发病率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20%~80%。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继发性甲旁亢15例行腔下甲状旁腺全切加部分组织自体前臂移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腔镜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自体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人路腔甲状腺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行经口入路甲状腺切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美容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无颈部切口,具有极佳美容效果,平均手术时间(97.3±13.4)min;中出血量24.0(12.3~28.3)ml;平均住院天数(2.0±0.5)d,美容评分为(8.2±0.3)分。术后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出血、抽搐、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2例出现颈前区肿胀,2例暂时性下颌部麻木,1例暂时性低钙血症均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随访1~35个月,均无明显不适。结论经口人路甲状腺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术后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微创性 经口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前胸壁入路内甲状腺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前胸壁人路内甲状腺手术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1例,肿块平均直径2.44cm,行单侧次全或全切除207例,部分切除9例,双侧手术35例。平均手术时间(85.7±37)min,平均住院6.22d。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6例,术后6周内自行恢复;一过性喉上神经损伤1例,2周后恢复;皮瓣下积液、血肿3例,穿刺抽吸后恢复;手术粘连致喉返神经牵拉声音嘶哑1例,手术松解粘连后恢复正常;术后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系甲状腺癌浸润所致,手术修补神经后恢复正常发音。病理结果:结节性甲肿197例,腺瘤16例,甲状腺慢性炎11例,甲状腺癌27例(10例微小灶,其中乳头状癌8例,滤泡状癌2例)。均获随访,最长5年,未见复发。结论前胸壁入路内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在处理甲状腺恶性肿瘤方面,微小灶癌的治疗亦属安全可行,术前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应是手术的反指征,但内甲状腺手术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手术不增加肿瘤细胞脱落种植风险。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手术 前胸壁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40(22-58)岁。CT提示双侧肾上腺肿瘤。结果9例均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随访4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3.2年。9例均存活,肾上腺功能正常,无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双侧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治疗难度大,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既可完整切除双侧肾上腺肿瘤,又避免患者长期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双侧 腹腔镜 保留肾上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