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定义青春定义是第二性征(乳腺、生殖器、阴毛和腋毛开始发育、睾丸容积增加)出现同时生长加速,最终获得生育能力。青春一般持续3~4年。第二性征出现通常生长加速起始有相关性,女孩在早期出现;相反是,男孩在生殖器发育3/4阶段m现。虽然女孩进入青春实际年龄比男孩早,她们开始具备生育能力时间通常比男孩晚。初潮后第一年或第二年包括无排卵性月经,不规则周期和痛经相关。男孩精子生成从Tanner分期第3阶段开始。当成熟不同方面出现不同步(“和谐”或协调性丧失),应考虑到内分泌疾病可能。

  • 标签: 青春期疾病 Tanner分期 无排卵性月经 第二性征 生育能力 内分泌疾病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于2009年2月11日因“双乳迅速增大伴肿块1年余”入院。主诉:近1年来发现双侧乳房无明显诱因迅速增大,并触及双乳内多个大小不等肿块,伴胀痛不适,胀痛月经周期有关,经前加重。自觉肿块明显增大,遂就诊我院。

  • 标签: 纤维腺瘤 巨乳症
  • 简介:目的比较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传统开放手术在青春乳房巨大纤维腺瘤切除中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青春乳房巨大纤维腺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接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微创手术组37例)和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38例)分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6—36)个月。对2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皮下血肿、肿瘤残留、乳房变形、瘢痕大小及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创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皮下血肿、肿瘤残留等方面较开放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乳房变形、术后瘢痕大小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用于青少年女性乳房巨大纤维腺瘤切除具有切口愈合快、切口微小、感染几率小、乳房无变形及瘢痕隐蔽等优点,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高,是青春乳腺巨大纤维腺瘤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 传统开放手术 青春期乳房巨大纤维腺瘤
  • 简介:10例经临床确诊青春前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发育不良型小阴茎,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并测量其治疗前后阴茎长度,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和卯泡刺激素(FSH)水平,以评价疗效。

  • 标签: 阴茎疾病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睾酮
  • 简介:目的观察犬骨髓叶干细胞体外多向分化潜力,为损伤组织干细胞移植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梯度-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扩增骨髓叶干细胞.利用化学诱导剂5-氮胞苷(20μmol/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0ng/ml),成骨细胞诱导剂(地塞米松10nMol/L,抗坏血酸0.05mMo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以及成脂肪细胞诱导剂(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0.5mmol/L,地塞米松1μmol/L,胰岛素10mg/L,消炎痛100mmol/L),分别定向诱导骨髓叶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再应用细胞形态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电镜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利用梯度-贴壁筛选法可以分离培养扩增骨髓叶干细胞.5-氮胞苷可诱导干细胞呈现肌管、肌丝、心房颗粒,且肌细胞特异性蛋白α-actinin,Myosin,α-Actin,TroponinⅠ免疫染色阳性;VEGF可诱导骨髓叶干细胞出现管网状、血管样及鹅卵石样结构,vWF免疫染色阳性;成骨细胞诱导剂可诱导分化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成脂肪细胞诱导剂使分化细胞内出现脂肪滴,油红O染色示脂滴为橙红色.结论成年犬骨髓叶干细胞在体外具备多向分化潜力.在化学或生物诱导剂作用下,犬骨髓叶干细胞能够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叶组织类型细胞.

  • 标签: 间叶干细胞 骨髓 细胞培养 心肌细胞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血压调节对病情转归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发病24h内7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并对其临床变化进行回顾分析,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血压降低组90.79%患者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大于血压未降低组;结论脑卒中急性不宜降血压治疗,对血压过快降低者应积极采取升血压措施。

  • 标签: 脑卒中 血压 病情转归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方法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与人员培训,落实隔离措施,为患者提供亲情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争取家属支持。结果本组27例艾滋病手术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住院21~45d,平均35d;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结论加强对艾滋病手术患者围术护理管理,是有效地控制艾滋病手术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关键。

  • 标签: 艾滋病 手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脑出血(intmcerebralhemorrhage,ICH)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生存常见致死病。多见于50-70岁。高血压是重要病因。总发病率近年呈增高趋势,约81·10万^-1·年^-1,病死率70%-80%。我国每年发生150万脑卒中,死亡100万,年存患者600万,每年经济损失100亿以上,给患家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这其中主要来自ICH。

  • 标签: 病理研究 ICH 治疗现状 脑出血急性期 脑实质 常见
  • 简介:快速眼动(REM)睡眠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指发生在REM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REM交感神经活性异常增高,因此发生在此OSA可以使交感神经活性更高,心血管功能更不稳定。目前认为REM-OSA很可能是OSA相关高血压发生主要原因,并且也可能是目前OSA相关高血压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效果不明显重要原因。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REM-OSA诊断和治疗,这对OSA相关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快速眼动睡眠 高血压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疾病,成年人患病率为2%~4%,是多种全身疾患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已逐渐受到医学界重视。目前普遍认为睡眠时出现上气道狭窄或塌陷是OSAHS发病基础。由于舌和软腭后区域没有足够骨性结构支持,

  • 标签: 睡眠 上气道 肌肉活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成体骨髓中一种非造血干细胞(HSC),是骨髓做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作为滋养层支持HSC生长,而且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相应组织细胞。由于MSC具有易于分离、扩增及体外操作简便等特点,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和免疫调控能力,使其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HSC移植领域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归巢 非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不同发育阶段骨髓充质干细胞性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干细胞移植治疗产生影响,本研究试图分析不同年龄段人骨髓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增生情况,探讨年龄对于骨髓充质干细胞影响。方法采集61例不同年龄人骨髓,分为少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变化,对比分析其首次传代和每次传代时间、细胞克隆形成数量、细胞增长曲线变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干细胞在形态上无年龄差异,均成梭形纤维状,早期呈克隆状生长。细胞首次传代时间从少年到老年分别为:(12.3±5.1)d,(13.6±5.8)d和(16.7±7.2)d,呈逐渐增加趋势,老年组明显长于另外两组;3组体外培养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别,细胞克隆数量从少年组到老年组分别为:(32.3±3.1),(26.4±4.8),(18.8±5.0)个,老年组明显减少,老年组干细胞增殖曲线也低于另外两组。结论人骨髓充质干细胞生长增生能力随着增龄逐渐减退,在老年组呈现出较明显变化。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年龄因素 细胞 培养的
  • 简介:目的探讨更为可靠、纯净度高犬骨髓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将犬骨髓抽取液分别以1.068g/ml及1.073g/m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骨髓充质干细胞(MSCs);以LG-DMEM加15%FBS培养;应用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多向诱导分化等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采用1.068g/ml分离液可获得纯度较高单核细胞,接种细胞生长良好,孵育24h即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平均倍增周期为1d,细胞呈纺锤状,螺旋梳状排列.连续培育8代以上,未见细胞形态、增殖特性改变.MSCs表面标志SH2阳性,CD45阴性,可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结论采用1.068g/ml分离液能够较好地进行犬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分离得到细胞具备MSCs特性.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骨髓 分离纯化 体外培养
  • 简介: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和国人预期寿命延长,会有越来越多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退化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脏缺血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复杂病情会显著增加围术并发症发生风险,并给围术管理带来极大挑战。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优化围术麻醉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其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兔骨髓,肝素抗凝,经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法获得MSC,然后在内皮细胞生长环境中进行诱导分化,最后对扩增细胞特征进行鉴定,同时初步研究其体外成血管特性.结果MSC每扩增一代,细胞数量增加5~8倍,7.65×103个原代MSCs体外扩增3代即获得1.26×108个细胞.在70%~80%融合时呈现"铺路石"样形态,细胞免疫组化证实扩增细胞表达CD31和yonWillebrandfactor(vWF),具有吞噬ac-LDL功能,且扩增细胞在体外参与网状血管样结构形成.结论MSC扩增能力强,在体外能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