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胰腺冷冻前后其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变化,为胰腺癌冷冻疗法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将15只正常猪分为深度冷冻组(5头)、浅度冷冻组(5头)、不冷冻组(3头)和正常组(2头).麻醉后开腹暴露猪胰腺,将氩氦冷冻治疗系统探针插入胰腺,深、浅冷冻组分别采用100%和10%的氩气输出功率,冷冻温度分别为-130~-140℃和-110~120℃,形成直径15~20mm的冰球,然后输入氦气,复温至10~20℃,维持3min,重复冷冻-复温一个循环.不冷冻组仅插入探针,正常组仅开腹、关腹.检测实验前后血淀粉酶、IL-6、C反应蛋白(CRP)含量,第7天处死动物取胰腺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胰腺的冷冻部位呈黑褐色坏死区,与未冷冻组织有明确界限;镜下见冷冻中心区及侧中心区有明显组织坏死,超微结构全部被破坏、消失,线粒体断嵴脱颗粒,粗面内质网脱颗粒.13头(86.7%)猪术后血淀粉酶增高,多数在第6天降至正常.5头猪(33.3%)血IL-6轻度增高.各组血清CRP水平均无明显改变.所有实验动物均健康存活直到被处死.结论冷冻对实验动物胰腺组织有明确的致死性消融作用,该疗法安全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胰腺肿瘤 冷冻疗法 动物实验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气道反应(Airwayresponsiveness)是支气管对于乙酰胆碱或组织胺等刺激物的刺激的反应。气道高反应(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气道炎症以及可逆性气流阻塞是支气管哮喘的标志。AHR的测量,对于诊断哮喘,以及哮喘治疗反应的监测均至为重要。而且,AHR的测量还可以预测哮喘治疗吸入激素减量阶段可能的病情加重情况。

  • 标签: 气道反应性测定 动物实验 支气管哮喘 临床 气道高反应性 乙酰胆碱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L-精氨酸诱导慢性胰腺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可行。方法将实验动物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h和7d组,每组10只,间隔1h分两次腹腔内注射L-精氨酸溶液造模。造模后相应时间点检测血淀粉酶、血糖水平,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VanGieson法对胰腺胶原纤维染色。结果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h和7d组的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634±890)U/L、(3872±2676)U/L、(3307±2197)U/L和(1561±304)U/L,精氨酸7d组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12h和24h组(P〈0.05),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组间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h和7d组胰腺的病理分值分别为0.8±0.4、5.1±2.6、6.5±2.2和4.5±1.6,精氨酸7d组胰腺病理评分显著低于24h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氨酸7d组胶原染色范围明显增加,其他各组未见明显胶原染色。结论L-精氨酸腹腔注射后7d可引起胰腺组织纤维化及管状复合结构增生,可用于探索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

  • 标签: 胰腺炎 慢性 精氨酸 模型 动物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对实验高脂血症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HLANP)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4周,胆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HLANP模型。72只大鼠按数字随机法分为HLANP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对照组,每组又分为造模后0、3、6、12、24、48h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检测血清淀粉酶、胆固醇、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LPL和HL水平;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RT—PCR检测胰腺HL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腺HL蛋白表达。结果HLANP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在12h达峰值,均值分别为7176U/L和6366U/L,较基础水平显著升高(P〈0.05);HLANP组0~12h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或P〈0.01),TG仅0h点两组相差显著(P〈0.05),分别为(1.19±0.49)mmol/L和(0.32±0.14)mmol/L;HLANP组FFA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LANP3h组大鼠血清LPL和HL活性分别为(17.5±7)U/L和(18.6±3.9)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3.4)U/L和(9.5±2.1)U/L(P〈0.05)。HLANP组大鼠3、6、24、48h的胰腺组织坏死程度均显著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HLANP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出现脂滴沉积、粗面内质网扩张、酶原颗粒减少和线粒体肿胀。HLANP3、6h组大鼠胰腺HLmRNA表达分别为1.1±0.09和0.89±0.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1±0.01和0.15±0.03(P〈0.05);HLANP组和对照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在ANP前未见HL蛋白表达,诱导ANP后均可见HL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HLANP大鼠脂酶(LPL和HL)的表达增高,其血清蛋白含量增高,导致脂质分解,加重ANP。LPL和HL可能是加重HLANP的最关键的脂质代谢酶之一。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高脂血症 脂蛋白脂酶 肝脂酶
  • 简介:《中国实验诊断学》于1997年创刊,现为月刊,刊号ISSN1007-4287,CN22-1257/R,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同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临床实验诊断学和检验医学学术期刊。本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并于2002年成为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标签: 中国实验 实验诊断学 诊断学简介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梗阻胰腺炎(acuteobstructivepancreatitis,AO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其内分泌相关激素的变化。方法采用胆胰管结扎方法建立AOP大鼠模型,分别于梗阻后8、12h取血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取胰腺组织,采用TUNEL法与Annexin—Ⅴ/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细胞的凋亡。结果AOP大鼠在胆胰管结扎8、12h时的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198±687)U/L和(1698±1103)U/L,胰岛素分别为(8.1±5.8)ng/ml和(12.7±6.9)ng/L,胰高血糖素分别为(6.8±4.6)ng/ml和(7.3±2.9)ng/ml,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的(404±222)U/L、(5.6±2.7)ng/ml和(2.6±2.1)ng/ml(P〈0.05)。胰腺组织中外分泌部分腺泡细胞与内分泌部分胰岛细胞均发生凋亡,8、12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5±11.2)%和(15.5±8.9)%,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4.2±1.6)%(P〈0.05)。结论AOP大鼠的胰腺组织中内、外分泌腺细胞均发生凋亡,这可能是AOP内分泌激素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标签: 胰腺炎 内分泌腺 细胞凋亡 大鼠
  • 简介: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是神经发生病理改变最常的原因。而糖尿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又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总数的60%以上,重者可发生无痛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致死,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为促进临床医生对其的掌握,笔者就近10年来的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检测 并发症
  • 简介:结核病已经出现了几千年而结核病的致病菌一直到1882年才被德国的科学家柯霍氏发现。在此期间结核病在全球蔓延,造成了无数人的死亡;即使在结核分枝杆菌被发现后的100多年里也有2亿多人死于结核病,迄今全球有1/3(约20亿)的人受到结核菌的感染,每年约1000万新发病例,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 标签: 儿童结核病 实验室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新发病例 科学家 致病菌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血栓病和出血病的实验诊断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崭新和准确的科学手段。本文就此作一浅述。

  • 标签: 血栓 止血 实验诊断 基因突变分析
  • 简介: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随着教学的逐步深人化,要求本科生也应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使得工作、学习事半功倍。本文以药理学实验设计为例,概括其基本要素。

  • 标签: 医学本科生 实验设计 医学教育 药理学实验 实验效应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消融犬心房间传导通道阻断后电生理改变.方法对10只犬心房间传导通道阻断前后心房不应期,不应期离散,以及心房间传导时间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心房间传导通道的阻断未使心房不应期和不应期离散度明显改变,但使心房间传导时间明显延长,体表心电图P波间期延长(P<0.05).结论心房间传导通道阻断使心房激动模式改变,体表心电图P波间期延长可作为成功消融阻断的一个辅助判断标准.

  • 标签: 射频消融 心房间传导通道 心房电生理 通道阻断 房性心律失常
  • 简介: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点之一.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此项工作,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标准、严要求,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除固定一名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检验人员外,另增加一名检验人员,对每张痰片严格按照《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规范操作,无论是阳性痰片还是阴性痰片,均由二人共同确认,方可报痰结果。

  • 标签: 随州市曾都区 基线调查 实验室质量 耐药性 结核病 能力建设
  • 简介:近10年来,结核病以极为迅猛的势头再次肆虐全球.目前已跃升为威协人类健康头号杀手,据WHO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例800~1000万,死亡300万[1].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50万,死亡13万人[2].疫情严峻与实验室诊断技术滞后、因误诊得不到规律治疗致耐药结核病人剧增有密切关系.近20年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细菌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及其它实验室诊断技术.为了选择合理、科学、符合各级诊疗机构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方案,本文对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结核病实验室 诊断技术 实验室诊断 新发病例 分子生物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 简介:自然界中分枝杆菌种类很多,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对人的致病不同,因此,不同分枝杆菌在疾病治疗、预防中的意义不同。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常见病原菌,随着研究进展,近年由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报道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当前报道的一百余种非结核分枝杆菌中,只有少数为致病菌,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它们往往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

  • 标签: 结核病 实验室鉴定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突发疫情 条件致病菌 抗结核药物
  • 简介: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最初作为一种肝细胞有丝分裂原是从肝部分切除大鼠的血清中分离得到的。1931年,英国学者Higgens等发现部分切除后的残存肝脏可迅速增殖,其体积和功能较快恢复正常。20世纪60年代,Barcher等在肝大部分切除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建立交叉血循环,发现在肝大部分切除大鼠肝再生期间,正常大鼠肝细胞也有增生现象。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生物学 实验研究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NF-κB在多器官功能不全小鼠各脏器中的活性变化,以期探讨其在多器官功能不全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酵母多糖制作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小鼠模型,提取小鼠脏器的细胞核蛋白,用凝胶阻滞分析方法观察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酵母多糖腹腔注射后,小鼠发生了三个阶段的生理学变化,表现为体温和体重的波动;在第三阶段小鼠脏器发生了严重的病理学改变.同时,NF-κB的DNA结合活性有显著增加.结论酵母多糖有效地诱发了小鼠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在此模型小鼠的各脏器中,NF-κB活性显著增加,提示NF-κB可能是多功能不全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

  • 标签: 实验模型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小鼠 生理学 NF-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