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辅以彩色多普勒检查在诊断老年非均匀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最终被其他方法确诊为非均匀脂肪肝的老年患者的肝脏超声图像,回顾分析这些患者腹部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的数字和图象资料,找出其内在规律并评价其在诊断老年非均匀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23例老年患者腹部超声图象中没有一例患者的腹部超声图象表现为占位效应,其中Ⅰ型局限浸润型2例,Ⅱ型多灶浸润型1例,Ⅲ型叶段浸润型1例,Ⅳ型弥漫非均匀浸润,残存小片正常区19例;彩色多普勒检查示有7例肝内异常强回声或弱回声区(直径均>3.0cm),内部或周边可见正常血管分支走行.结论非占位效应也是老年非均匀脂肪肝的最重要特征,在诊断老年非均匀脂肪肝中具有同样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部超声 老年人 非均匀性 脂肪肝
  • 简介:目的探索均匀设计在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条件中的应用,确立心钠素基因实时定量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乳鼠心肌细胞cDNA为模板,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为影响因素,应用均匀设计法探索影响心钠素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条件;量化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扩增效果,在最优的扩增条件下建立ANP基因定量扩增的相对标准曲线,并检测扩增效率。结果通过均匀设计法的试验设计,用8个试验点,完成了对温度和引物浓度2因素8水平的实验条件优化,建立了ANP基因实时定量PCR检测的最佳组合,为退火温度59.2℃、引物终浓度200μM。结论均匀设计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经济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条件的优化方法。

  • 标签: 均匀设计 实时定量 PCR 心钠素 条件优化 实验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表观健康人群血脂含量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分析血脂与载脂蛋白的相关,为建立血脂参考范围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贝克曼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701名20~60岁的表观健康体检者进行TC、HDL-C、LDL-C、TG、LP(a)、ApoAI和ApoB的测定,同时收集年龄和性别信息,对数据进行趋势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血脂四项随年龄呈单向变化(P〈0.01),TC、LDL-C和TG血清含量随年龄递增,HDL-C随年龄递减,在男女分层和总人群中,血脂含量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一致。血脂四项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男性TC、LDL-C和TG血清含量高于女性,HDL-C含量低于女性。相关分析发现,TC、LDL-C和ApoB呈强的正相关(r〉0.7,P〈0.01),HDL-C与ApoAI也存在强的正相关(r〉0.7,P〈0.01)。结论表观健康人群具有血脂增龄现象,血脂含量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临床建立参考范围时应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同时发现载脂蛋白与血脂含量具有很强的相关,载脂蛋白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脂蛋白 载脂蛋白 血脂增龄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发生室心律失常(VA)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阜外医院植入带有家庭监测功能ICD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为ICD恰当治疗的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RDW对各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显示预测VA的RDW最佳值为13.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VA和全因死亡方面RDW≥13.05%组均明显劣于RDW<13.05%组(P值分别为0.002、0.01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RDW≥13.05%是ICD患者VA(HR=1.941,95%CI:1.204-3.127,P=0.006)及全因死亡(HR=3.257,95%CI:1.085-9.781,P=0.03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3.05%提示ICD患者发生VA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研究评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方法连续纳入自2013年1月至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6431例ACS患者,急诊室采血或空腹12h后采血检测PDW,使用三分位法将PDW值分为3组,组1:PDW≤11.4%(2113例);组2:PDW11.4-12.9%(2150例);组3:PDW〉12.9%(2168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定义为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同时计算SYNTAX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再流定义为术后TIMI血流0或1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W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PDW不同组之间,严重冠状动脉病变(p=0.899)、冠脉病变SYNTAX积分(p=0.923)、术后无再流发生率(p=0.377)均无显著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DW与ACS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无明显相关[OR(95%CI)=1.003(0.978-1.029),p=0.821]。结论PDW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明确住院共病老年人衰弱状态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收治的≥60岁住院共病患者440例。根据衰弱状态将患者分为衰弱组150例及非衰弱组290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共病、衰弱状态及老年综合征情况。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Mantel-Haenszelχ^2检验分析衰弱分布趋势。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向后逐步法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440例患者总体存在5(4,7)种慢性疾病,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为(5.59±1.82)分。入选患者衰弱患病率为34.1%(150/440),衰弱前期占60.0%(264/440)。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和CCI评分升高,衰弱患病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五要素中,体质量下降发生率随年龄和CCI评分增加而增加,握力下降和疲乏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衰弱患者比较,衰弱组患者年龄增大,学历较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肺疾病、抑郁、认知功能障碍、尿失禁、高跌倒风险、功能依赖的比例显著升高,但多重用药比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OR=2.178,95%CI1.252~3.790)和功能依赖(OR=1.942,95%CI1.029~3.668)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共病老人中普遍存在衰弱,且衰弱的患病率与年龄和共病严重程度呈趋势增加,抑郁和功能依赖与衰弱状态密切相关。

  • 标签: 老年人 住院病人 共病 衰弱
  • 简介:目的高尿酸血症(HUA)是代谢综合征(MS)的组成成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308G/A(G-308ATNF-α)与MS各组分之间的的关系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山东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者G-308ATNF-α基因型分布与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在5003名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筛选162名高尿酸血症患者、77名健康者。采用PCR-RFLP法检测G-308ATNF-α基因型分布。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采用稳态模型评估(HOMA-IR)法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239名研究对象G-308ATNF-α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在HUA伴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患者中AA+G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单纯高尿酸血症组和健康组对照组(P〈0.05);(3)AA+GA组腰围与臀围比值、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甘油三酯高于GG型组(P〈0.05~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个体中TNF-α308A携带者的基因型与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有关。提示TNF-α308A携带可能与高尿酸血症伴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多态现象 基因型频率 脂代谢紊乱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临床分离的31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用梅里埃公司的ATB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用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按CLSI(2013年版)判断药敏结果。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主要来源于痰液,共248株(80%),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亚胺培南为56.77%、美洛培南为57.4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动态监测耐药性变迁,辅助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院内病原茵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1日至9月30日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142株进行药敏试验,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4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9株,占62.68%,以大肠埃希茵、铜绿假单胞茵、肺炎克雷伯、奇异变形杆菌居多;革兰阳性菌53株,占37.3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革兰阴性杆菌对广谱青霉素的耐药率比较高,特别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中的头孢哌酮耐药率达100%,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0%;肺炎克雷伯茵对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均超过50%;铜绿假单胞对哌拉西林及哌拉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5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6.7%,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8.3%;奇异变形杆菌对三代头孢耐药率较低,但是对喹诺酮类耐药率也达到了50%。革兰阳性菌中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很高,金葡茵为97.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100%、粪肠球菌为75%;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3.5%、66.7%、75%;苹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达100%。结论细菌多重耐药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感染患者病原茵监测和药敏试验,对减少抗茵药物滥用、降低病原茵耐药性、提高患者治愈率至关重要。

  • 标签: 医院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鸭流感病毒受体分布特点及其作用。方法应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鸭呼吸道和消化道流感病毒SA受体的分布,用荧光素Alexa488标记禽流感病毒H9N1、人流感病毒H1N1,观察这两种病毒与鸭呼吸道、消化道各解剖部位结合特点。结果SAα-2,3Gal受体在鸭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次级支气管、副支气管和消化道结肠呈高密度分布,而SAot-2,6Gal受体缺乏或仅极少量表达。禽流感病毒H9N1能与鸭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结合,而人流感病毒H1N1与副支气管和结肠未见结合反应,仅极少量与气管、支气管、次级支气管结合。结论水禽类鸭流感病毒SA受体的分布以SAα-2,3Gal受体为主,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均呈高密度分布,有利于各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其复制、基因重配。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受体 唾液酸
  • 简介:糖尿病已经成为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的疾病。传统治疗糖尿病是直接注射胰岛素,但其并发症较高,远期疗效并不理想。通过移植外源性B细胞来增加受体体内B细胞的数量,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性胰岛素需要,似乎成为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而取自受体自身的MSCs又能有效地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因此,本实验观察静脉移植MSC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的迁移分布和归巢,为临床上更有效合理地利用MSCs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患 体内分布 归巢 模型鼠 注射胰岛素
  • 简介:目的掌握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性腹痛患者的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临床诊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因各种原因首次在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性腹痛患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2~2015年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诊科共报告急性腹痛患者256413例,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腹腔器官急性炎症(45.98%)、急腹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疼痛(34.51%)、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9.93%);急性腹痛的诱因主要有不洁饮食(93821例,占36.59%)、不规律饮食(57360例,占22.37%)和既往病史(25975例,占10.13%)。结论患者发生急性腹痛的原因复杂,与个人卫生以及饮食习惯等关系较为密切,预防急性腹痛的发生应以避免诱因、加强卫生宣教为主。

  • 标签: 急性腹痛 急诊 门诊 急性炎症 牵涉性疼痛 全身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中淋巴结大小和分布状态对单发PTC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ipsilateral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ICLN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8例直径>1.0cm单发PTC的CT资料,依据同侧中央组淋巴结直径将其分为<0.2cm组、0.2~0.4cm组和≥0.4cm组,统计ICLNM阳性和阴性在3组间和组内的分布差异,再依据淋巴结分布状态将0.2~0.4cm组分为浑浊组(≥3枚)和非浑浊组(1~2枚),将≥0.4cm组分为簇状组(≥3枚)和非簇状组(1~2枚),统计浑浊组和非浑浊组、簇状组和非簇状组间的差异。结果278例PTC中,病理证实ICLNM阳性和阴性比例分别为65.8%(183/278)和34.2%(95/278),<0.2cm组、0.2~0.4cm组和≥0.4cm组ICLNM阳性分别占37.3%(31/83)、68.0%(66/97)和87.8%(86/98),组间和组内χ^2和P值分别为51.082和0、16.956和0、49.955和0、11.022和0.001;浑浊组和非浑浊组ICLNM阳性分别占74.0%(57/77)和45%(9/20),χ^2和P值分别为6.151和0.013;簇状淋巴结组和非簇状淋巴结组ICLNM阳性分别占92.6%(50/54)和82%(36/44),χ^2和P分别为2.619和0.106。结论PTC患者的CT检查中,随着中央组淋巴结增多、直径增大,ICLNM阳性比例增加,对于0.2~0.4cm组病例,浑浊征象提示转移可能更大,对这些征象的准确识别,有助于外科医生采取更彻底的手术治疗方案,对降低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中央组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正>用培养法对淋球菌和支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用头孢硝噻吩法对淋球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法测定沙眼衣原体。结果:在2900份前列腺液标本中,淋球菌、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分离率分别为3.3%,12.8%和0.9%。淋球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为12.6%,淋球菌对青霉素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淋球菌 慢性前列腺炎 感染分布 胶体金标法 前列腺液标本
  • 简介:人类遗传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鉴别那些能改变基因表达水平的多态.通过对不同个体外显子序列的重新测序,可较容易地将编码区的多态进行分类[1],而调控SNPs因陷于基因附近的多态"海洋"中,很难被准确描述[2].因此需要很多不同的策略来建立调控多态的数据库.

  • 标签: SNPS 调控性 基因表达水平 人类遗传学 多态性 外显子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进展而表现不一,主要包括单纯脂肪肝、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美国成人NAFLD发病率接近20%。日本为21.8%,韩国为24.6%,我国成人NAFLD发病率为12.6%~25%。美国12~18岁青少年NASH发病率为3.0%,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营养治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因不明(见MEDICINE30:10,6)。英国的发病率是27/10万;尽管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该病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下女性。明显的肾损害者在SLE中至少占1/3,是最常见的严重表现。肾损害是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11条诊断标准具备4条才能支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环磷酰胺 糖皮质激素 霉酚酸酯 妊娠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胰腺冷冻前后其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变化,为胰腺癌冷冻疗法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将15只正常猪分为深度冷冻组(5头)、浅度冷冻组(5头)、不冷冻组(3头)和正常组(2头).麻醉后开腹暴露猪胰腺,将氩氦冷冻治疗系统探针插入胰腺,深、浅冷冻组分别采用100%和10%的氩气输出功率,冷冻温度分别为-130~-140℃和-110~120℃,形成直径15~20mm的冰球,然后输入氦气,复温至10~20℃,维持3min,重复冷冻-复温一个循环.不冷冻组仅插入探针,正常组仅开腹、关腹.检测实验前后血淀粉酶、IL-6、C反应蛋白(CRP)含量,第7天处死动物取胰腺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胰腺的冷冻部位呈黑褐色坏死区,与未冷冻组织有明确界限;镜下见冷冻中心区及侧中心区有明显组织坏死,超微结构全部被破坏、消失,线粒体断嵴脱颗粒,粗面内质网脱颗粒.13头(86.7%)猪术后血淀粉酶增高,多数在第6天降至正常.5头猪(33.3%)血IL-6轻度增高.各组血清CRP水平均无明显改变.所有实验动物均健康存活直到被处死.结论冷冻对实验动物胰腺组织有明确的致死性消融作用,该疗法安全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胰腺肿瘤 冷冻疗法 动物实验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代谢高血压的概念传统上高血压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占90%以上,后者约10%,而常见的高血压继发因素有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病、心脏瓣膜病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贫血、内分泌疾病、颅脑病变、大动脉炎、妊娠、红细胞增多症和某些药物因素等。一些代谢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 代谢性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对肥胖伴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及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LSG手术的108例重度肥胖伴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66例,男性42例,平均年龄(32.5±10.5)岁,术前体质量指数(BMI)39.2±5.2。观察术前和术后1、3、6及12个月的人体各项基础指标、糖代谢指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脂代谢指标、肝脏酶谱及脂肪肝变化。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增加,而空腹血糖(FPG)水平显著下降。术后12个月.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术前下降明显(均P〈0.05)。术前肥胖并肝功能异常者63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吖一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中20例NAFLD患者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得到显著改善。结论:LSG在有效减重的同时,能显著改善NAFLD、肝功能异常及糖、脂代谢紊乱。

  • 标签: 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肥胖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