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正>抗结核药物的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下简称复合剂),是80年代抗结核治疗的又一重要进展。所谓复合剂是指数种不同药物按一定的剂量配方,混合制成一种复方制剂形式,其剂型可为胶囊或片剂。最常用的是由利福平(R)加异烟肼(H)及R+H+Z(吡嗪酰

  • 标签: 复合剂 复合制剂 固定剂 抗结核药物 生物利用度 利福平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心功能不全患者78例,每例患者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AECG资料并进行了随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在132例患者中,死亡21人.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RR:1.02;95%CI:1.01~1.03)、低射血分数(RR:0.963;95%CI:0.948~0.982)、心率过快(RR:1.05;95%CI:1.04~1.07)、心率范围较小(RR:0.973;95%CI:0.961~0.984)、阵发性房颤(RR:1.21;95%CI:1.15~1.28)和非持续性室速(RR:1.31;95%CI:1.22~1.37).结论AECG所监测的心率范围、阵发性房颤以及非持续性室速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动态心电图 预测价值 LOGISTIC回归模型 预后 阵发性房颤
  • 简介:目的检测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21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n=15)和对照组(n=6),实验组分别在喂养高脂饮食后6周、12周、18周处死动物,分离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IL-18在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高脂饮食喂养后6周,兔动脉内皮受损;12周和18周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相比,IL-18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表达增高,主要位于斑块巨噬细胞胞浆内;IL-18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而增多.结论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且主要位于斑块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有一定关系.

  • 标签: IL-18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组化
  • 简介:胃轻瘫综合征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胃排空明显延缓而无上消化道器质性损害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血清NO含量,同时动态监测其消化间期和消化期体表胃电变化规律,以探讨NO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胃轻瘫 血清 一氧化氮 胃电变化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