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共110个体,均采用经椎弓根单侧PKP或合并另外一侧体成形术(PVP)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术后体前缘的高度恢复值、VAS和Oswestry评分的疼痛改善情况、骨水泥的渗漏方式及比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110个体均穿刺成功,所有96个患者手术效果均满意,体骨水泥分布比较理想,手术时间约20~40min/体,骨水泥注射量约5.4ml/体,术后VAS和Oswestry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1),体前缘高度明显改善(P〈0.01),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大部分渗漏发生在体前缘及前侧的静脉丛,总体发生率为56.3%。随访36个患者的40个体,1例有相邻体的骨折发生,1例患者治疗的前上缘(无骨水泥填充部位)发生了轻度的塌陷,但患者无不适。结论PKP或结合PVP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1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相关性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PKP联合传统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骨密度(bonedensity,BMD)、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水平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BMD均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腰椎JOA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RANK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可显著改善PMOP相关性体压缩骨折患者PKP术后骨代谢,提高患者BMD,改善腰椎功能,减轻腰背部疼痛。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仙灵骨葆胶囊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量化评估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前瞻性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入选病例161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综合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8例)。入院后每天采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并作为诊断谵妄发生及病程结束的依据。对确诊谵妄的患者,再进行谵妄严重程度(DRS)测评,记录首、末次DRS评分和谵妄持续时间。对综合干预组患者进行谵妄危险因素控制和预防性治疗,并根据上述评分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随时进行调整。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骨科处理方案。结果综合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0±2.15)d,少于对照组的(13.73±2.12)d(P〈0.01);谵妄发生率为12例(14.46%),低于对照组19例(24.36%,P〈0.01);谵妄严重程度为首次DRS评分17.33±3.31,低于对照组20.58±4.18(P〈0.05);谵妄持续平均时间为(2.08±1.08)d,少于对照组的(3.32±1.53)d(P〈0.05)。治疗后DRS评分,综合干预组为8.08±2.84,低于对照组11.05±3.31(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综合干预组DRS减分为9.25±2.18,对照组为9.25±2.18(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通过使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诊断,DRS评价严重程度,并指导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可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减轻谵妄的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谵妄 诊断 治疗
  • 简介:老年髋部骨折后部分患者会发生髋部二次骨折。老年髋部二次骨折会导致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减弱和自理能力下降,并造成死亡风险的升高。了解此类骨折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在处理高危人群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因此,本文将从患者自身特点、生活习惯、并存疾病和干预措施4个方面对老年髋部二次骨折的风险因素做一综述。

  • 标签: 老年人 髋部二次骨折 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抗骨质疏松治疗和护理一体化服务。试验组在出院后加入骨质疏松俱乐部,接受系统、规范的延伸服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恢复(Harris评分)和骨密度改善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后两组骨密度均较治疗的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L_2~L_4骨密度有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行的延伸服务可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骨密度的改善

  • 标签: 延伸服务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功能恢复
  • 简介:<正>将82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盐酸丁咯地尔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40例,给予维脑路通0.5g、胞二磷胆碱0.5g静滴,每日1次,均治疗7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A)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

  • 标签: 盐酸丁咯地尔 基底动脉供血 平均血流速度 维脑路通 全血高切黏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对比骨搬运和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7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骨搬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对位对线情况、骨愈合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5±17)vs(146±12)min],AKS膝关节功能评分[(165.7±15.2)vs(123.7±18.1)]和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88.6±3.6)vs(77.6±5.4)]提高,骨愈合指数[(42.0±2.0)vs(43.3±3.0)d/cm]降低,临床有效率高[61.1%(22/36)vs47.2%(17/36)],感染发生率低[5.6%(2/36)vs25.0%(9/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能够促进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骨折 感染性骨不连 骨搬运技术
  • 简介:<正>治疗组37例,以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400mg静滴,每日1次,共14天。对照组35例口服西比灵胶囊,65岁以下者每晚10mg,65岁以上者每晚5mg,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4.49%,对照组分别5、7、11例和65.71%,P<0.05。脑彩超显示,治疗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

  • 标签: 葛根素注射液 临床观察 左椎动脉 基底动脉 右椎动脉 西比灵胶囊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椎动脉血流速度(V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平均为(3.1±1.3)d,对照组为(4.5±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能加快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迅速恢复基底动脉系统的供血,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脑血栓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治疗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